现在学生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怎么办

如题所述

    你和老人,谁更会带孩子?谁的方式更对?你们吵清楚了吗?吵得清楚吗?

    激烈而频繁的隔代冲突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情绪方面”的不安全感、焦虑感,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孩子早早地就从家庭成员那里学习怎么社交了。

    父母、祖父母作为孩子最早的“社会性联结”,其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对规则的理解和执行能力等。

    那么,父母该如何与老人沟通呢?

    1、给予认可

    老人感受更好,才会“打开耳朵”,愿意倾听我们。比如:

    肯定老人的初心(爱孩子)、难处(辛苦、不容易)、权力、动机、努力等:

    “我知道您白天带孩子很辛苦,又要做家务又要陪他玩。”

    “恩,确实,陪他玩有时比做家务还累。”

    “我们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权管她看动画片这事儿。毕竟白天交给你们,你们对她是有影响力的。”

    “我知道,你们心里肯定清楚看电视对视力不好,你们不是想让她看这么久,而是真没办法。”

    2、引发思考

    不仅要“告诉他们”,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比如:

    用老人能接受的方式普及知识。

    拿出打印好的阅读学习资料,用荧光笔画出关键词句,拿着给老人看等。

    承认短期效果,启发思考长期影响。

    “短期效果肯定让我们大人轻松一点,但长期后果,孩子会上瘾、注意力下降,自己管不住自己……还会冲我们发脾气,对吧?”

    注意,当我们的言语从“我”“你”慢慢变成“我们”的时候,就是父母争取到和长辈“同一战线”的过程。只有这样,老人与我们合作的主动性才会更高。

    3、想办法双赢

    邀请共同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啊!对吧?”用“我们”来邀请,而不是“那你说怎么办吧”。

    协商、细化、“试运行”新方案,让老人更有可能去尝试。

    “如果哭闹,您可以摸摸他、抱抱他,尽量少说话。” “换成听音乐、听故事都可以试试。” 

    反馈、再调整。

    “咱们先试试这个方法,你们看怎么样?慢慢来,先坚定一点,具体怎么执行可以再调整。”

    我们不是期待“一说就好”,而是追求改善。问题可能没有得到马上的解决,但我们愿意一起再去尝试,最终的关系变得更好了。

    当然,要做到这一切,需要父母遵循隔代教育的一些原则,比如我们与老人的关系定位是:育儿联盟伙伴,而非竞争者。

    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家庭关系和谐,而非强弱对错。


    金宝贝早教始终用心了解孩子,教会爸爸妈妈们如何让孩子成为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30
 “隔代带孩子”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教育孩子关键不在于谁带,主要在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父母有责任抚养教育孩子,即使有老人的帮忙,也要多和孩子交流、 沟通,以弥补老人教育孩子的不足。父母和祖父母的教育常会发生冲突,因此需要不断沟通。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不妨避开孩子,找个时间和老人好好谈谈, 多与老人交流新的教育理念、方法。
  1. 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求同存异
  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宝宝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宝宝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会给宝宝更多的约束。
  在教育宝宝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宝宝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 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面对孩子的偏食,家庭中每一位成员必须建立“统一战线”,形成“合力育儿”。作为冬冬的奶奶不能没有原则的迁就孙子的不合理要求,甚至抵消儿媳对冬冬的教 育。如果我是冬冬奶奶,面对孙子的目光,首先应态度鲜明,对孙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多吃蔬菜,才能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壮。积极鼓励孩子多吃蔬菜,当好儿媳的配 角。如果“这一招”仍然无效的话,那么与其在孩子面前与冬冬妈妈“对着干”还不如暂时回避,使冬冬失去一个支撑他的“靠山”。
  2. 寻找合适的平衡点,理智控制感情
  祖辈在养育宝宝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辈也是如此,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否则,没有规则的环境并不能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规则的环境反而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
  此外,祖辈和父辈之间很容易争抢宝宝的爱,出现亲子嫉妒的现象。宝宝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祖辈育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亲子育儿相 比,毕竟是一个配角,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安全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谁也无法取而代之。祖辈育儿固然有其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但在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
  上难以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家庭生活中,常对孩子过度限制和保护,处处百依百顺、迁就、溺爱,心甘情愿成为孩子的“防空洞”,容易使孩子养成“以我
  为中心”的性格,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所以,祖辈在养育孙辈时,关键是如何擅长用其长而避其短,合理定位,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乐于当 配角。
  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看待宝宝,积极创造机会,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接触家庭里其他的成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3. 父母应承担必要的责任,不能出了问题找老人
  年轻父母有难处,爷爷奶奶们也有苦衷。在养育孩子方面,老人绝非主体。父母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主动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不能过分依赖自己的父母。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就不能再来,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宝宝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宝宝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如果 父母长期忽视宝宝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这种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宝宝可能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缺乏信任,并且,为了 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他也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让父母头痛不已。
  4. 加强聆听和理解,多沟通避免冲突
  有些事情父母要多聆听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何优劣,从源头抓起。多渠道多方式地沟通,避免产生正面冲突。祖父母认为父母没有经验,所以对父母的做法感到质 疑。父母可以用事实说明,也可以通过身边人的交流加以间接影响,例如多与祖父母的好友交流,传播育儿知识,再通过他们将育儿知识教给祖父母的间接传播法, 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父辈与祖辈之间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发生分歧时,最好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发生冲突。宝宝虽小,但他是天生的外交家, 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就会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另外,家庭 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那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对他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