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1
各位家长大家好:
有人曾这样说,培养思想收获行为,培养行为收获习惯,培养习惯收获命运。我们的家长从小给自己男孩子起名字时用什么“牛牛”“欢欢”“蛋蛋”······都好像是宠物的名字多可爱呀,其不知已种下了玩物的恶果。从小引导孩子学语言时教孩子时学骂人,以致在成长的过程中把骂人视为口头禅。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情感教育和爱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教育方法,教育说白了是上行下效,这样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培养了这样的行为习惯,男子汉的气度哪里去了。不得不引起家长的深思,错误一经形成难以改正,苦了老师累了家长,不得不把责任推到老师身上。只因为教师是神圣的,教育是万能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师不能惩罚学生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作为成长中的孩子从小不受点气,不知什么叫挫折,今后能吃得了苦吗?家长对老师的惩罚教育持反对意见的相当多。曾记得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孩,放学回来哭哭啼啼告诉母亲说同班的男孩欺负了她,母亲听后非常生气。而父亲却暗暗高兴,于是问自己的女儿“你能打过他吗”女儿当然说不行,于是他又追问“哪个小男孩对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这样吗”女儿厌恶地说“对大多数同学都这样”父亲又宽慰女儿“你要向少数不被欺负的同学学习,记住学会在挫折中生存,用心做人。我感激哪位小男孩,他教会你如何生存······”女儿幼小的心灵当然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我们崇拜这位父亲。平静的湖面培养不出强健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宠儿,“用心做人”为何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却丢弃了望子成人的底线。有位学者到国外留学,有一天走在马路上,看到不远处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不小心摔倒在马路边,于是放声哭了起来,走在一旁的母亲于是大声训斥“快站起来哪像个男子汉,像你这样孱弱长大如何立住这个家,以后我还能靠住你吗”学者楞住了······多么伟大的母亲,这个世界上唯有一种爱使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哪就是母爱,美国前教育部长曾说:“成功的教育在东方,我们把人教成了肉机器”试看全球每三天成立一个孔子学院,可我们感到憾颜。成为全世界人推崇的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底线哪里去了。
记得偶尔从报纸中看到,说日本有个小男孩,当他的长辈问他成人后想干什么,他说想成为一名面包师,男孩的母亲非常高兴,也非常骄傲,显然,这个男孩会得到褒奖。可是,如果这个男孩生在中国,他的母亲会怎样看待他将来想当面包师的向往呢?也许他会挨骂,长辈会说他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原来如此!中国的许多家长原本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小学和初中的老师也不会因为学生想做一个平凡的劳动者而大加赞赏,对这些孩子来说,现在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他们和他们家长中的多数是视为人生中的一次失败的,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不是他们意愿的首选,他们怎么会有爱、会符合自己的向往呢?过去决定我们命运的是出身、接着是门第、后来是财富,我们常说:“与其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可是今天决定我们命运的是观念、是思想和,给孩子留下财富也会挥霍一空,留下房产也会因分割不均而打得头破血流。与其给孩子留下财富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给他们留下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孝心让我们幸福美满。八十年代考上了中专可算是跳出了农门,九十年代上了大学那就是幸福一生。而今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面临失业。而广东省内职业技术学校镐哒高达96%的一次性就业。就介绍,职中高级班毕业生就业后月薪已超过2000元,前不久,记者在青岛采访,偶听一件新鲜事:一为女儿已考取了一所重点高中的家长,却动员女儿放弃上普高的机会选择到技校就读,其理由是技校毕业生大都能找到理想岗位,而好多念完大学的却找不到工作;二是国家需要技能型人才,孩子到技校后不仅学费少而且学有所成,将来还能自食其力。“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40亿元,其中40亿元用于建立职业院校贫困生救助体系,同时明确投向原则为向西部倾斜。(摘自《半月谈》2006第十二期、二十期、十七期)专家说一流的人才可以引进,一流的技术可以引进,大量的资金可以引进,惟独技术工人无法引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决策,家长们我们要改变我们的观念、更新我们的思想,搭上时代的快车,不要含糊,不要后悔,今天能让孩子上职中是大家的明智之举,家长的思想观念已经超前了,现在要给孩子的是要学会做人,因为,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技能,85%靠人际交往(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语)。良好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受到许多人的关注,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尊师,只有尊师才能对学习感兴趣,对做人有感悟,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是上行下效。只有尊敬师长,才能爱徒如子。在学校我们不要关心孩子的成绩,而要关心他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情谊,是否见了老师问好,是否与同学相悖等等。因为学习不好可以再来,只要习惯好。成绩不好老师同学可以帮他,习惯不好人际关系欠佳将会寸步难行。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日本,故事主角,则是一个利用假期到东京帝国饭店打工的大学女生。该大学女生在这个五星级饭店里所分配到的工作是清洗厕所。当她第一天伸手进马桶刷洗时,差点当场呕吐。勉强撑过几日后,实在难以为继,遂决定辞职。但就在此关键时刻,大学生发现,和她一起工作的一位老清洁工,居然在清洗工作完成后,从马桶里舀了一杯水喝下去。大学生看得目瞪口呆,但老清洁工却自豪自在地表示,经他清理过的马桶,是干净得连里面的水都可以喝下去的!这个举动带给大学生很大的启发,令她了解到所谓敬业精神,就是任何工作不论性质如何,都有理想、境界,与更高的质量可以追寻;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在其高低贵贱如何?却在从事工作的人,能否把重点放在工作本身,去挖掘或创造其中的乐趣和积极性。于是,此后,再进入厕所时,大学生不再引以为苦,却视为自我磨练与提升的道场,每清洗完马桶,也总扪心自问:“我可以从这里面舀一杯水喝下去吗?” 假期结束,当经理验收考核成果,女大学生在所有人面前,从她清洗过的马桶里舀了一杯水喝下去!这个举动同样震惊了在场所有人,尤让经理认为这名工读生是绝对必需延揽的人才!毕业后,大学生果然顺利进入帝国饭店工作。而凭着这简直匪夷所思的敬业精神,三十七岁以前,她是日本帝国饭店最出色的员工和晋升最快的人。三十七岁以后,她步入政坛,得到小泉首相赏识,成为日本内阁邮政大臣!这位女大学生的名字叫野田圣子。直到现在,这位现年四十四岁、被认为极有潜力角逐首相大位的内阁大臣,据说每次自我介绍时总还是说:“我是最敬业的厕所清洁工,和最忠于职守的内阁大臣!”
什么是人才,在某一方面表现的特别突出就是人才,包括卫生打扫的好,我们为什么不从一点一滴教育我们的孩子,与其望子成龙到不如望子成人更实在些,北京有句老话说得好“有勤快的妈妈就没有勤快的女儿”为何一切都要替子女包办。可怜天下父母心,千万要把孩子变成财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