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如题所述

”“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布局,广泛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都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通过教育和文化两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在更广泛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层面上也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 一.当前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扎实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廉洁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心不足 对于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认识不够,有些人甚至认为对付腐败只有严酷的法纪才管用,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这些人将腐败成因片面化,否认了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才是治本之策,忽视了外界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缺乏长效性 对于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期性缺乏足够认识,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缺乏长远规划,一些地方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匆忙地搞一些活动,一些地方因为有纪检监察部门的安排不得不开展相关工作,但工作仅涉及表面功夫,没能求真务实,只是“走形式”、“走过场”。 (三)感染力不强 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缺乏时代特色,仅将活动停留在读文件、听报告、做笔记、写心得的层面上,与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脱节,找不准切入点,并且抓不住重点,套话、大话、空话连篇,内容空洞,枯燥乏味,感染力大打折扣,难以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鸣。 (四)实效性不强 将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孤立起来,没有与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有机结合,说服力薄弱,不讲求实际,不从实处抓起,不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时代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落后于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 (五)保障机制不完善 在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晰,部门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严重影响成效。仅下发相关指导性文件,却对活动开展缺乏刚性要求,导致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没有一个明确的考核标准。 (六)资金不足 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由于活动多、项目多,必然在资金方面的需求比较大。由于财政部门没有相关的资金预算,办公经费又非常紧张,因此资金来源不稳定,导致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开展不顺畅。 二、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做好新时期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健全机制,落实责任。要构建组织落实的领导机制,将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畴,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的反腐倡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组织、宣传、党校、教育、文化、广电、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和团体的积极性和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不断对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及时发现党员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哪些新的看法、新的认识和存在哪些误区、疑惑,予以正确引导。强化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目标管理,构建主体明确、责任到位、运转顺畅的责任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促进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有序进行。 二是明确定位,科学规划。搞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要树立长久的观念。从历史经验看,党性意识的树立和廉政觉悟的保持,从来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既注重眼前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效果,又注重长远的、潜在的、暂时还不显现的效果,保持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要坚定正确的目标,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心灵工程,必须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充分发动群众参与,要创造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加的形式,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的渠道,扩大覆盖面,减少空白点,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打下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在目标选择上要立足实际,尽量减少理想化色彩,把群众对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是否普遍接受和参与,作为检验成效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从自发到自觉、从发展到深化的过程。各地各部门都应把实事求是的要求贯彻到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全过程,增强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因地制宜谋划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既要高起点提出工作的努力方向,又要区分轻重缓急,切合工作实际,不提盲目的高指标;既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又要以点带面,力求制定的措施和规划做得到、行得通、办得成;既要造声势、聚人气,又要抓落实、出成效;既要努力抓好当前工作,又要着眼长远。力戒浮躁、力戒空谈,坚决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防止浮在表面、华而不实的作风,从每一项具体的工作抓起,务实求效,善作善成,用好的作风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四是突出特色,整体推进。要打造阵地,统筹各方面资源,领导带头,上下联动,通过正向激励,案例警示,做到警钟长鸣,筑牢“不愿腐、不想腐、不敢腐”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始终坚持结合实际,贴近个体,针对个体、针对岗位开展教育,体现不同个体的需求,充分调动党员干部自我教育、参与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始终坚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紧紧抓住涉及公共权力的重点领域、关键人员和重点岗位,着手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深化。要始终坚持把握规律,注意及时分析、认真研究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把握内在规律,善于总结成功经验,用制度形式固化下来。要营造氛围,继续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开拓思路,促使全社会共同接受洗礼,努力营造有利于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社会氛围。要推动实践,把廉洁理念融入岗位教育和履职文化中,大力加强效能管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促进提升工作业绩,夯实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根基。 五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革创新是一种时代精神,也是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和永恒主题。只有坚持改革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才能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内容,把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放到反腐倡廉的总体格局中去推进。创新方法,把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同基层组织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更贴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做到入脑、入心,真学、真信、真用。创新运作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途径,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扩大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创新传播途径,寓教于文、寓教于艺、寓教于乐,使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有形、有情。 六是加大投入,健全队伍。积极创造条件,为各级纪检监察宣教部门配置电脑、摄像机等必要的现代化设备。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适当的经费,并根据财政增长的幅度,逐步加大对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投入,保障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加强宣教部门建设,选齐配强宣教干部,充分发挥其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组织协调主力军作用。大力开展纪检监察宣教业务培训班,切实提高纪检监察系统宣教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同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协调配合,切实寓宣教于案件查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法监察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各项具体纪检监察工作之中,通过加强部门间交流合作,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整合宣教资源,形成宣教合力,增强宣教效果,努力把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总之,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认真研究和把握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及时总结地方和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实践中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才能持续地推动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作者单位:内蒙古突泉县纪委宣教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