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的悲剧意义

关汉卿从“东海孝妇”的传说中得到启示,由之生发开来,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概括丰富的现实社会内容,大胆而精巧地构思出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递升,创造出浓厚的悲剧气氛

窦娥是无辜的,是冤大屈深的,她不甘心屈从于现实的压迫,她坚信自己的死定会“感天动地”,在人间以奇迹的方式显示出来。第一桩,“血飞白练”,通过这种方式,窦娥向世人显示她的清白无辜。第二桩,“六月飞雪”,如果说第一桩是通过她自身的奇迹来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桩则是通过违反常规的自然现象来证明社会的不公平,社会上人为制造的黑暗。第三桩,亢旱三年。引用“东海孝妇”的故事,矛头更直接地对准昏聩的官府,“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娥死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4
关汉卿是我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窦娥冤>是关汉卿公案剧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通过窦娥和黑暗社会现实的冲突,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妇女的悲惨命运、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和她们的反抗精神.戏剧开场便写了窦娥的苦难身世,三岁丧母,七岁又离开了父亲.窦娥因为父亲窦天章借高利贷被抵债卖给蔡婆做"童养媳",这是窦娥悲剧命运的开始.好不容易熬到十七岁与丈夫成婚,生活刚刚有了一线希望,可不久丈夫偏偏又死了,她从此跌进了漫长无边的痛苦生涯.她开始对命运产生怀疑.残酷的现实使得窦娥放弃了对今生今世幸福生活的追求,把脱离苦海的希望寄托于来世,默默地忍受着一切.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于是不为今世为来世便成为她忍受痛苦的精神支柱.她把精神的痛苦埋在心底,对年迈的婆婆关心体贴,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她心灵的善良.
第2个回答  2013-10-13
http://baike.baidu.com/view/13964.htm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它的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这个传统故事里,去歌颂为东海孝妇平反冤狱的于公的阴德;而是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