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参与性原则

如题所述

一、在幼儿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首先幼儿就会动脑去思考:需要布置什么内容;需要装点成什么颜色;需要哪些材料;材料怎么搭配等等问题,这些的问题呈现和解决充分调动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在思考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主体意识,又培养了幼儿的主体精神。

二、孩子在创设的过程中,会想到要如何更好地完成好任务,对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很有益。而且对于一些主题环境的创设更能把幼儿的一些社会责任感,爱心和感恩之情充分挖掘出来。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时制作贺卡或者花朵,写上祝福的语言,粘贴在主题墙上,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表达孩子们对父母的爱,在制作的过程中,又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让孩子参与环境创设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比如在共同完成植物园的美化工作时,孩子们会各抒己见,还会根据各种意见进行选择,并分配工作任务,共同协调完成美化任务。在“幼儿园里朋友多”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孩子们就自觉进行了照片收集、照片粘贴、照片美化等具体问题的分工,在这种合作完成同一件工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也让幼儿掌握了在集体生活中的合作技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一) 儿童性原则: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仅要富有童趣吸引孩子,还要让孩子参与到创设的过程中,孩子才是环境创设的主体。(二)适宜性原则: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该是和孩子的身心发展相适宜的,材料的多少和层次要符合孩子的发展需要。

(三)发展性原则: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是随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现有水平作考虑,分期变换创设。

(四)艺术性原则: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还要考虑到美感,给幼儿一个美的审美享受,需要教师利用智慧将教育目标融入到美的环境中。

(五)开放性原则: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五)安全性原则: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差。且好奇、好动、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征,所以活动室环境的创设首先要突出安全性。当然,除了使用过程的安全还要注意精神环境的安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