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地名,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什么地名?

如题所述

飞流直下三千尺指的是庐山瀑布。

此句出自于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原文如下: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好像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扩展资料:

赏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3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天水县。

飞流直下三千尺描述了水流从天而降,达到了三千尺的高度,这和天水县不谋而合,所以这个地名是天水县。

天水县是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在今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置天水县,明初废。民国二年(1913年),在今秦州区复置天水县,辖今秦州、麦积二区,县衙门在今政法大楼处。

1949年9月后,新设的天水县人民政府移治天水井村(今长仪厂),1962年又移至北道镇,1985年7月撤县建区,改名北道区。属天水市。


扩展资料:

天水县的历史进程

秦邽县,汉曰上邽,晋为天水郡治,秦州亦治此,宋移成纪县来治,明省放秦州,民国改秦州为天水县,为甘肃渭川道治,县扼关陇巴蜀之咽喉,为省南都会,城分大城、中城、东关、西关、伏羲城五区,居民善制毛毡及犛缨,附近诸山,林竹修茂,麦积峰风景尤胜。

南朝梁置,隋废,故城在今江西彭泽县东。后魏置,在今安徽境,唐初析上邽置,唐末废,后唐复置,宋绍兴初入于金,分置南北天水县,后复归宋,升为天水军,仍置天水县为治,元初废,在今甘肃天水县西南七十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水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16
飞流直下三千尺,——宁夏·银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0-16
猜地名,飞流直下三千尺
答案:银川
第4个回答  2014-06-25
庐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