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的故事》读后感——霍雨佳

如题所述

[《邓颖超的故事》读后感——霍雨佳]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读《邓颖超的故事》有感

关于题目

这两句诗是出自周恩来总理的《春日偶成》,《邓颖超的故事》读后感——霍雨佳。之所以选择这两句诗作为题目,只是因为想起一句俗语:红花配绿叶。但又觉得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关系又不止步于衬托的关系,更像是相互辉映。再准确地形容,便是舒婷在《致橡树》中所言: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关于邓颖超

读书之前才发觉,除了知道邓颖超是周恩来的妻子,对于她,我知之甚少。于是就“百度一下”:1904年2月4日生,河南省光山人,生于广西南宁。1919年五四运动时,与周恩来、马骏等共同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组织觉悟社。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同年与周恩来结婚。1934年带病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白区工作部秘书,中央机要科科长、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内政司法部秘书,读后感《《邓颖超的故事》读后感——霍雨佳》。

抗日战争时期,在武汉、重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曾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重庆、南京、上海为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而斗争。1949年起,先后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第四届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当然,邓颖超的事迹远不止于此,这只是个人精简之后的简介。如果有好好阅读上述资料的话,可以看出邓颖超的人生轨迹并没有因为她成为周恩来的妻子而发生过多的变化,这就越发应验了笔者与上一部分中所叙述的那样:二人是相互辉映的。
注:此处沿用了周恩来总理称呼邓颖超的用法。周恩来在与南斯拉夫驻华大使会晤中,称印度驻华大使的妻子为“夫人”而三次称邓颖超为“我的妻子”。
因为西方人分不清“爱人”(Lover)与“情人”(sweet
heart)有何区别,且“爱人”未必为夫妻;“夫人”(madam)则是对第三者的专称;只有“妻子”(wife)的含义最清楚,不会引起误解。

关于邓颖超的故事

虽然此处是举邓颖超的故事,但她与周恩来总理的故事还是最打动人心:1954年,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瑞士举行的日内瓦会议。这时国内家中的庭院里,娇艳的海棠花正值盛开。海棠,是周恩来最喜欢的花。邓颖超赶紧压了一枝,连同原来医好的一片红叶,一同装在信封里寄去。信里还写道:红叶一片,寄上想念,表示了真挚的思念之情。周恩来托人带回了压制好的日内瓦出名的芍药花与玫瑰花,作为回很亲人的礼物。这两地的花和叶后来装在一个镜框里保存着,成为一件特殊的工艺品,更是他们情深似海的见证。
此处本人不愿多作评论,个中真情,还请读者自治。

最后以《春日偶成》的后两句诗结尾: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邓颖超的故事》读后感——霍雨佳〕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