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对所谓天下英雄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胸襟和气魄?

如题所述

第一、曹操的气魄。请注意,我说的是“气魄”!在这一点上,应当说,诸葛亮也有其过人处,“隆中对”一下子就把刘备“震住”了!但“震住”刘备的是诸葛亮的气魄吗?非也,风度耳。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诸葛亮的这种风度是非凡的,但和曹操比起来,他身上所流露的似乎更近似于一种“儒者”的高雅,英气逼人,却雄气不足,明白点儿说——他缺少曹操的胸襟和包容。  煮酒论英雄,此举在诸葛亮断断不能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何等的自信、何等的大气,在一般人的眼里,简直自不量力!这样的语言诸葛亮不能说出口,也不会说出口!他只能是“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如此地评论他的好友:“你们都能做到市长、省长一类的官啊!”而谈到自己时,却笑而不答。你看,这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矜持。呵呵,还不乏几分羞答答的书生气。  曹操的一辈子,最佩服的人似乎就是刘备。对敬佩的人他是打心眼儿服气,而且赞不绝口。官渡之战前,身边的“智囊团”都喋喋不休:“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但曹操却坚持自己的看法:“夫刘备,人杰也……”可在诸葛亮的心里,曹操充其量就是个“篡汉”的“贼”而已。记得有句谚语这样说道:“和矮子比个头,自己肯定高不到哪去!”评定曹操和诸葛亮的胸襟、气魄,这句话完全可以做注脚。  第二,曹操的“野心”。这一点,我必须先说明一下,我不是欣赏甚至吹捧野心家;我喜欢曹操的是——与诸葛亮相比,他在“篡汉自立”上的“坦荡”。有人说,中国的封建性最根深蒂固的除了“官本位”,就是“君本位”。君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君。所以,因为血统,三岁的孩子也可以统治万民。所以,当项羽那个毛小子口无遮拦地说出“我可以取代他(秦始皇)!”时,亲爱的叔叔赶紧捂住他的“烂”嘴。  从此种意义上说,曹操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自立”的行为,尤在于他的行为又一次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挟天子以令诸侯”毕竟是名不正、言不顺,然而,“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得姓刘吗?不懈于“垂帘听政”的曹操,虽然曾经也有所顾虑,但毕竟对姓刘的“说”了:请您下来,我要坐那个龙椅。你看,多痛快!多敞亮!  可诸葛亮呢,对扶不直溜的阿斗似乎捧的很虔诚,真心的还是违意的?只有他自己最知道。不过,一篇《出师表》的确挺感动后人,但感动阿斗了吗?我看未必。我们可以设想,阿斗有可能还气得够呛!——他妈的,咱俩谁是皇帝?还用你教训我!天无二日,可蜀国竟然有两个太阳!该围着谁转呢?——当绝大多数臣子都这么想的时候,所谓的君与臣、所谓的“父”与子——这些关系也就到了快“紊乱”的时候了。而为了不辜负先帝的嘱托,哈哈,这个理由很妙……有野心也得捂在心底,这似乎很累;而没有野心呢,好像更累!所以我说,诸葛亮还真不如曹操——自己干。  第三,曹操的用人。在这一点上,我对阿瞒的评价就一句话:王者风范。建安七子的陈琳,他曾为袁绍起草檄文,大骂曹操“赘阉遗丑”,辱及三世,但归曹后,却被曹操重用,封为祭酒。宛城之战,张绣杀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安民和大将典韦,但后来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不但没报杀子之仇,还和他结了亲家。还有那个张辽,在濮阳之战中协助吕布大败曹操,兵败被虏后,还大骂曹操为“国贼”,但曹操仍“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封其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