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医书对眼病有哪些描述?

如题所述

青光眼属中医学之“五风”内障,包括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黄风内障Ⅲ乌风内障及黑风内障,以前二者多见。早在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中,即有绿翳青盲的叙述,并认为系“眼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也”。至宋代《太平圣惠方》,具体记载了青、绿、乌、黑风内障的治疗方药。约成书于宋元时代的我国著名的眼科专著《秘传眼科龙木论》,首次提出了五风变内障之名,并分别就病因病机、临床症候、治疗方药(包括针刺)均加以详论,特别是肝风为本说,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明清时期,医家们对本病的认识更趋深人。明代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中指出本病病因:“阴虚血少之人,及竭劳心思、忧郁忿恚、用心太过者,每有此症。”对症候描述颇为细致,如青风内障:“瞳神内有气急昏朦,如青山笼淡烟也,然目视尚见,但比平时光华则昏?日进。”在治疗上,均强调早治,“急宜治之,免变绿色,变绿色则病甚而光没矣”(《证治准绳?七窍门》)。如丧失时机,“若神耗散尽,总为不治之症”(《秘传眼科七十二全》)。古人在本病用药上也作了探究,早在金元时代《东垣十书》中于瞳子散大症指出,火主散溢,致瞳神散大,茺蔚子辛散,辛主火,故不宜用;青葙子助火,亦不宜用。明代的《证治准绳》也有类似记载。总之,古代医家所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18
你要写小说吗?问这个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