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100字

如题所述

  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AIDS),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值得一提的是,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为艾滋病病人。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因此,艾滋病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艾滋病的四期症状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四期: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不是每个感染者都会完整的出现四期表现,但每个疾病阶段的患者在临床上都可以见到。四个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个渐进的和连贯的病程发展过程。
  1. 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有的还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为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末梢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当这种发热等周身不适症状出现后5周左右,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此后,临床上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潜伏期
  2. 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 艾滋病前期
  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个时期,有很多命名,包括"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等。这时,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
  A.淋巴结肿大 此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是浅表淋巴结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的部位,有的多达十几处。肿大的淋巴结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持续肿大超过半年以上。约30%的病人临床上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B.全身症状 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约50%的病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1月内多于5次。约1/3的病人体重减轻10%以上,这种体重减轻不能单纯用发热解释,补充足够的热量也不能控制这种体重减轻。有的病人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有的可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3/4的病人可出现脾肿大。
  C、各种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患者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复感染会加速病情的发展,使疾病进入典型的艾滋病期。约有半数病人有比较严重的脚癣,通常是单侧的,对局部治疗缺乏有效的反应,病人的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常发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疱性脓庖疮,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负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发生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病毒感染。口唇单纯疱疹和胸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增加。口腔白色念珠菌也相当常见,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乳酪状覆盖物。
  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变稀、带有黏液。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此外,口腔可出现毛状白斑,毛状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
  4. 典型的艾滋病期
  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此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
  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
  发生各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确诊艾滋病不能光靠临床表现,最重要的根据是检查者的血液检测是否为阳性结果,所以怀疑自身感染HIV后应当及时到当地的卫生检疫部门做检查,千万不要自己乱下诊断。 [编辑本段]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一般常见一、二种以上的症状。按受损器官来说,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如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等。
  1. 一般性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 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 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 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 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5. 皮肤和粘膜损害
  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6. 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编辑本段]艾滋病临床症状表现的五个特点 1.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
  2.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3.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
  4.并发恶性肿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等。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约30%艾滋病例出现此症状,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痴呆、抽搐等,常导致严重后果。 [编辑本段]艾滋病的检测监测 艾滋病检测,是指采用实验室方法对人体血液、其他体液、组织器官、血液衍生物等进行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抗体及相关免疫指标检测。
  艾滋病的检测[8]方法有:抗体检测 抗原检测 核酸检测 病毒分离
  艾滋病监测,是指连续、系统地收集各类人群中艾滋病(或者艾滋病病毒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布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并对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 [编辑本段]艾滋病治疗及预防 (一)抗HIV病毒药物:叠氮胸苷,双脱氧胞苷,双脱氧肌苷,双脱氧胸苷,苏拉明,三氮唑核苷,磷甲酸盐
  (二)免疫调节药物:a一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一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自体和异体的骨髓移植、胸腺移植、输注淋巴细胞、胸腺素、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等,借用替代疗法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但往往由于排斥反应、过敏反应导致其效果短暂或难以肯定。
  (三)机会性感染疾病的治疗
  1.抗原虫感染的治疗:卡氏肺囊虫肺炎,复方新诺明,戊烷脒,弓形体病,乙胺嘧啶,磺胺嘧啶,乙胺嘧啶加复方新诺明或加氯林可霉素。
  2.抗病毒感染的治疗:无环鸟苷,丙氧鸟苷,磷甲酸盐,干扰素。
  3.抗真菌感染的治疗:二性霉素B,5一氟胞嘧啶,脒康唑,氟康唑。
  4.抗细菌感染的治疗: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氨噻污;绿脓杆菌感染,复达酸,环丙氟哌酸,头孢第二代,先锋美他醇,万古霉素,环丙氟哌酸,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多粘菌素B,庆大霉素。
  (四)抗肿瘤治疗:鬼臼毒素,长春花碱,长春新碱,博莱霉素,a一干扰素,环磷酰胺。
  (五)中医药治疗
  (六)手术治疗
  (七)对症治疗:进食困难者可用鼻胃管或静脉注入高营养,贫血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者可输血,血浆蛋白较低者可输入白蛋白或血浆。还应注意给氧、补液和纠正电解质平衡。有绝望情绪和精神症状者,应进行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安抚治疗。有口腔溃疡或皮肤损害者需加强洗洁等护理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8
艾滋病全称: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是(Acquire
d Immunodifficiency Syndrome,简称为AIDS),译音为艾滋病。
艾滋病流行于70年代,但在80年代才开始出现。1981年7月美国首次报告艾滋病例。该病人在一家医院作美容手术,割除了脸上的紫色肉瘤,手术顺利,但手术后3个月,该病人极度衰弱,在极度消瘦痛苦中死去;此时,他的两名同性伙伴也出现相同的紫色肉瘤并渐次衰弱,出现多种感染,最后衰竭消瘦而死,这是发现最早的艾滋病病人,这一发现使全人类都感到了恐慌。
2.病因:从首次发现艾滋病人到分离出病原体,科学家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几经易名,因该病毒感染人体的免疫细胞,将艾滋病致病病毒定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展示HIV病毒的挂图)
3.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症状根据病程而异:
HIV感染(潜伏期):无任何症状,但血检中有HIV。
症 艾滋病前期:持续性淋巴肿大,发热,体重减轻,腹泻
状 及粘膜、皮肤病变。
发作期:容易感染继发性肿瘤,极度消瘦,衰竭,头痛,记忆力差,痴呆,心肾损害等。</P><P>二、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自1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人以来,艾滋病已蔓延至全球,1983年至1998年美国的艾滋病人数增加1000倍;1989年还是安全的印度现在已泛滥成灾。我国艾滋病毒携带者的流行也非常迅猛,可参见下表:(出示图表)

1987年仅7个省发现艾滋病毒携带者,1993年扩大至20个省,到1996年遍布全国。据联合国防治艾滋病联合计划署1998年11月24日在日内瓦发表的报告,全世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达到3400万,每分钟全世界新增感染者11人。其流行的速度和增幅猛如狂风扫地,科学家已预言艾滋病将是21世纪人类最危险的瘟疫。
三、艾滋病的危害
因为艾滋病传播迅速广泛,病情凶险,并且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方法,所以艾滋病患者死亡率极高。(具体数据见下表)

据统计,1998年死于艾滋病的有250万人,其中成年人200万,妇女90万,儿童50万。据2000年8月在南非召开的国际艾滋病大会资料,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世界死于该病的人数已达1800万人。艾滋病亦成为2000年联合国世界首脑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每年的12月1日被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因此,人们又把艾滋病称为“超级癌症”和“20世纪瘟疫”。足见艾滋病对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影响到生命的质量。
此外,艾滋病还给人类带来日益严重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在1981-1991年艾滋病蔓延的前十年里,全世界为其付出直接花费已达2400亿美元。我国目前一位艾滋病人的医疗费用达10万-18万元,约等于一个普通人20年至30年的收入。
综上所述,艾滋病在我国,在世界流行之快,传播之广,危害之烈,令人炙心。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农先生说:“艾滋病蔓延速度快于人类为对付它而做出的努力,它无所不在,真正变成了世界性疾病。因此,加强同艾滋病的斗争已刻不容缓。”
为什么艾滋病会蔓延得这么快呢?原因在于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现在来看一看艾滋病的传染方式有哪些。
四、艾滋病的传染方式及传染特点
性接触:是主要方式。包括同性恋和异性恋
艾滋病的 输血及应用血液制品:(输入感染人的血液或用传染方式 他们的血液制成的血液制品)
母婴垂直传播:感染HIV的孕妇在孕期和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哺乳中可传染给婴儿。
其它传染途径: 纹身、 穿耳、共同刮脸刀、被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等。
根据艾滋病传染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艾滋病的传播是通过血液、血液制品和体液来传播的,只有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后,才有可能被感染。而一般性的握手、拥抱、共用餐具、游泳、咳嗽等均不会传染,蚊子也不是艾滋病传播的媒介,因为蚊子体内有一种酶可以破坏艾滋病毒的结构,蚊子所携带的病毒的量不多,感染的时间也不够长,所以不要误解蚊子会传染艾滋病。了解这一点,有利于正确做好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
五、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
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对艾滋病来说,我们主要还是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预防方法有下列几种: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艾滋病知识,让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知道它的危害性,从而自觉地保护自己,形成全社会与艾滋病作斗争的态势。
2、禁止进口和禁止使用进口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应对长期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归国人员、性病病人以及高危人群(如吸毒、卖淫者)进行血液监测,以便及早发现病人。
3、发现艾滋病人要及早报告,及早隔离,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生活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4、查禁毒品,禁止吸毒,打击嫖娼、卖淫。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在输血、验血、注射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不共用毛巾、牙刷、剃须刀;不去消毒不严的诊所、医院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不到消毒不严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去理发或美容。
6、妥善做好病人和感染者的管理工作。应劝告他们不要同非 感染者有性关系,不能作为供血者。妊娠的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应终止妊娠。哺乳母亲受HIV感染应停止母乳喂养婴儿。
7.不歧视、刺激艾滋病毒携带者及患者,以免造成其性情暴烈,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第2个回答  2010-11-08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HIV)通过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们的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致全身衰竭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