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教授 王大政(博士导师) 刘文剑(博士导师) 桂洪斌(硕士导师) 徐丽(硕士导师) 何广华(博士导师)       副教授 戴愚志
周军伟(硕士导师) 董科(硕士导师) 刘伟力 丛立新(硕士导师) 讲师 梅蕾 张岩 张劲生 鲁国春 于昌利(硕士导师)
刘永博 张永健(硕士导师) 陈占阳 鞠晓群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设计高级人才,专业方向为以机为主、机电液结合的“机械电子工程”。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自动化装备的结构设计能力;较系统地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控制,自动化驱动等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基本的控制系统硬件、软件和驱动系统设计能力;获得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工程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和从事与机电一体化装备有关的科学研究及组织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机电液系统设计、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机械系统设计、系统建模与仿真、电工学、电子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原理、检测与传感技术、逻辑控制系统、工程热力学、液压传动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在汽车、机床、工业制造装备、建筑机械、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等广泛的制造业领域从事科研、管理、教学、系统设计和产品开发工作。就业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工业、农业、林业、牧业、渔业、轻工业等自动化装备的制造企业。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简介
本专业将培养具有现代船舶工程设计与研究、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以及船舶生产设计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等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船舶设计与制造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船舶设计与建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高等数学、理论力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船舶静力学、网络与数据库技术、船舶阻力、船舶设计原理、船舶CAD/CAM技术、船舶结构力学、现代船舶建造技术、船舶焊接技术、船舶结构强度与规范设计、船舶制造工艺力学、船舶企业生产规划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山东及全国的造船与航运企业中从事船舶设计与研究、船舶建造与规划、船舶生产过程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学习年限
3~6年(标准4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思路开阔、创新意识强,能从事现代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本专业以现代的设计理论和制造技术为基础,加强在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运用电工电子技术、检测监控技术、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力的培养,拓宽专业知识面;强调实践性训练,密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知识应用能力,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三、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技术科学基础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提倡学生尽早下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训练,本专业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在部分专业课中采用外文教材。培养出的毕业生要求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所必需的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6、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专业主干课程
工程图学、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程材料、互换性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测试技术、液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机械系统设计、数控技术、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和机电液系统控制。同时设置广泛的选修课。
五、毕业合格标准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79.5学分,其中课程安排总学时为 2634 学时(137.5学分)、实践环节42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授予学位类别
工学学士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学习年限
3~6年(标准4年)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具有优良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具备现代船舶设计、船舶先进制造以及船舶企业现代化生产管理为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专业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可在山东及全国的造船企业从事船舶设计与研究,船舶制造与规划,船舶生产过程信息化,以及船舶的生产管理与经营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三、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集船舶设计、船舶制造、船舶生产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一体的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课”(包括数学、物理、化学),“人文基础课”(包括外语、政治、体育及部分经济、哲学等),“技术科学基础课”(包括理论力学、电工电子学、工程图学、计算机原理、高级语言程序等),“专业技术基础课”(包括流体力学、船舶静力学、造船材料学、船舶结构力学、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等),“专业课”(包括船舶设计原理、船舶强度与结构规划设计、船舶制造工艺与舾装、焊接与切割技术、船舶企业生产规划与管理、CAD/CAM技术等)。本专业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认真完成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重视实践、实习、设计与软件开发等实践性环节与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2、有较好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图学、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基础以及文献检索等。
4、较好地掌握船舶设计、船舶建造焊接工艺、船舶企业生产规划与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信息化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与发展。
5、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四、专业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结构与制图、流体力学、船舶静力学、船舶结构力学、数据库与网络技术、船舶设计原理、船舶强度与结构规范设计、船舶建造工艺与舾装、焊接与切割技术、船舶企业生产规划与管理、CAD/CAM技术。
五、毕业合格标准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六、授予学位类别
工学学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