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中郡所县域经济评价体系

如题所述

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包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两个组成部分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包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两个组成部分,两者有所侧重、有所区别、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县域经济与县域相关联,量与质相统一,物质与精神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和谐,动力和目标相一致。
县域是一个系统,包括县域经济、县域社会、县域文化、县域政治和县域生态等子系统,县域发展要“五位一体”。因此,县域与县域经济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县域经济评价和县域评价的指标和内容也不同。县域经济评价突出县域经济实力和活力,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强调效率;县域评价更多突出县域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等,体现共同富裕的地区差异性,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平。县域经济评价和县域评价各有侧重点,二者结合起来可以全面评价县域的发展情况。
2.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宗旨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和“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指导思想是“一壮大二升级三提高,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建设更加富裕绿色幸福县域”。“ 一壮大二升级三提高”的内容是:“一壮大”是壮大县域经济,“二升级”是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和升级县域治理现代化,“三提高”是提高富裕程度、提高绿色指数、提高居民满意度。县域发展要更强、更富、更绿、更幸福。
(1)强调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在县域科学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①县域经济为县域统筹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增强县域科学统筹能力。应该将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到一个基础性、战略性的高度来认识,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的工作抓手。没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2)突出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新常态下,县域经济要强调质量和效益,要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3)升级县域治理现代化。发挥县委县政府在县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设法治县域、文明县域、和谐县域。
(4)促进“强县富民”。发展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县域经济强县加快提高居民收入,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加快县域社会建设,提高富裕程度。
(5)加快绿色县域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强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6)加快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居民满意度,建设幸福县域。
因此,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首先是县域经济评价,县域经济评价是整个评价的基础。全面评价和考察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情况,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县域(包含县域经济、县域社会、县域文化、县域政治、县域生态)“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采用公开的、基本的、综合的、可比的县域经济数据来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反映客观事实,基本上反映出县域经济竞争力。
1.完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
在第十五届评价中,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完善,突出了县域经济质量和效益,细化了县域企业活力,增加了反映县域经济活力和内生动力的新增企业登记注册数量指标。因此,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由总量、均量、速度、质量和活力五个方面指标组成,形似一个拳头,大拇指是县域经济总量,另外四个手指分别是均量、速度、质量和活力,五个手指攥成拳头,形成竞争力。②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见表1。
表1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总量 人口 常住人口 1 经济总量 地区生产总值 2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 均量 经济均量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 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5 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 质量 县财贡献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 8 县域民享 居民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9 居民收入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10 城乡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比值 11 经济绿色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12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13 科技进步 R&D经费支出/地区生产总值 14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5 城镇化 城镇化率 16 速度 经济
增长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17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速度 18 居民收入
增长速度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20 活力 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2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 22 消费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24 企业 企业登记注册数量增长率 25 2.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说明
评价体系简洁明了。体现了“大道至简”的思想和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公开、客观、可比,指标规律可以把握或大致可以把握,评价对象的范围有针对性,评价结果有确切导向性,评价工作具有可行性和连续性。全国 县域经济差异大、影响因素多,影响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把握,因此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采用县域经济的基本的核心数据来进行是现实的需要。
经济结构指标问题。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没有经济结构性指标,如非农产业比重、经济密度、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等。由于县域经济的差异性非常大,这些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可比性差。如进出口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的是外贸依存度,处在东部与处在中西部的县表现不一样,相当多的中西部县外贸需求比较小,这些县的资源配置可能在国内就可以完成;再如非农产业比也不能简单统一比较,因为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还有些指标(比如经济密度等)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是正相关性或是负相关性需要深入研究。因此,县域经济结构性指标只有在进行分类研究时使用,进行细化研究。
评价指标多少的问题。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多不是越多越好,指标多的评价结果不一定正确。原因有:一是竞争力本身就没有唯一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是在没有把握每个指标对竞争力影响规律以及指标之间的规律的情况下,众多的指标放在一起,得到的竞争力就不确切。
评价必须保持连续性。评价指标主要是“现在完成式”的,评价结果反映的是已经形成的竞争力强弱。通过连续几届的评价结果对比,关联起来考察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县域经济将进行分类评价。全国县域经济的差异非常大。县域经济应该是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不应只有一个模式,应该百花齐放。县域经济要分类研究、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共同发展。
现在已开展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区研究、县域地理标志产业研究等。 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是对县域“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评价。现阶段,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可以从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县域相对绿色指数和县域居民满意度三个方面来进行。
1.县域相对富裕程度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是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参照坐标,评价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和财政调控能力等,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特点:一是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参照坐标,利用相对核心的指标;二是以居民收入为主,兼顾基本公共服务;三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以财政转移支付为统筹的主要手段。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指标包括居民收入类指标、公共服务类指标、发展水平类指标、统筹能力类指标。在指标体系中,居民收入类和公共服务类指标构成富裕程度的居民富裕部分,发展水平类和统筹能力类指标构成富裕程度的统筹发展部分。指标体系强调:一是以人为本,全部以人均等均量数据,以全国平均数为基准;二是突出居民富裕,不仅统筹考虑与居民收入相关联的工资、储蓄、消费等因素,还统筹考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三是不仅强调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还强调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统筹能力;四是县域经济发展是提高县域富裕程度的物质基础,财政统筹能力是弥补因经济发展不足而引起的富裕程度的差异。县域经济发展和财政统筹体现了市场和政府的两种力量,发挥地方和中央两个层级在提高富裕程度工作中的两个积极性。
表2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居民
收入类
指标 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 储蓄 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 消费 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4 公共
服务类
指标 医疗 千人拥有医生数 5 教育 百名普通中小学生拥有专任教师数 6 发展
水平类
指标 人均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7 城镇化 城镇化率 8 地均值 经济密度 9 统筹
能力类
指标 收入 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0 支出 人均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11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等级分A+级、A级、A-级、B级等四级,全国相对富裕程度平均为100,各等级规范:A+级:125以上,全国相对富裕县域;A级:125~100,全国中等偏上县域;A-级:100~75,全国中等偏下县域;B级:75以下,全国相对落后县域;其中A级和A-级为全国中等水平县域。
2.县域相对绿色指数
中郡研究所已从第十届(2010年)开展了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旨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指标包括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宜居等方面的指标,见表3。参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态县、绿化模范县、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工作的理念和有关要求,规范出县域相对绿色指数指标体系和各指标的参照数据,然后综合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
表3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 参照数据   绿色
经济 工业三废处置利用率(%) 100 1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0.84 2 环保投入占当年GDP比例(%) 3.5 3 绿色
环境 县域森林覆盖率(%) 山区 75 4 丘陵 45 4 平原 25 4 县域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天数(天/年) 365 5 县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 6 城镇绿化覆盖率(%) 45 7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 12 8 绿色
宜居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100 9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10 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100 11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率(%) 100 12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以100为基准,分A+、A、A-和B级等四个等级,具体规范为:A+级:95以上,相对绿色级县域;A级:85~95,相对浅绿色级县域;A-级:75~85,相对欠绿色级县域;B级:75以下,相对绿色警示级县域。
3.县域居民满意度
县域居民满意度是县域发展的主观指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幸福县域建设指数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来完成。
县域居民满意度包含居民自我满意度、县域发展满意度和政府服务满意度。居民自我满意度是居民自己和家庭的总体满意度;县域发展满意度是居民对县域发展的总体满意度;政府服务满意度是居民对政府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现阶段,政府服务满意度是具有综合性质的满意度,在中国特色的县域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县的发展,县委、政府是关键。政府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县域社会建设、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建设先进文化方面作用重大。政府能动性是县域居民幸福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无论是大政府,还是小政府;无论是无限政府,还是有限政府;都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都应该是居民满意的政府。政府服务满意度是现阶段建设幸福县域的内在要求。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
县域居民满意度需要通过社会调查来获得:居民自我满意度,通过对工作、收入、爱情、家庭、健康等满意度调查获得;县域发展满意度,通过对县域发展满意度调查获得,县域发展可以分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先进文化、政治文明、环境保护等调查事项。政府服务满意度,通过对政府服务态度、政府服务效率、政务公开、政府人员廉洁等满意度调查获得。调查时将满意度划分为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等五个等级,然后赋值、统计,计算出县域居民满意度。
4.评价工作的简化和细化
为了简化工作,对百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不进行逐届评价,只对变化比较大的和新进的百强县进行评价,划分等级。
为了细化工作,推动县域经济和县域发展,将细化县域经济质量、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区、反贫困和特色产业等专题研究。
四、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历程体现了科学探索精神,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工作开始于2000年,其探索历程大致经历了体系建设、体系改进和体系完善等阶段。
1. 2000年到2006年,第一届到第六届,体系建设阶段
评价形式: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主要工作:进行县域经济基础性研究,发表的文章主要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县域经济内涵”、“科学规范县域经济单位”、“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新思维”、“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新动力”等。
主要目的:引导全社会关注县域经济,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动态的、相
对的参照坐标,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 2007年到2009年,第七届到第九届,体系改进阶段
评价形式: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
评价内容:进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居民收入水平比较(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的初级形式)+县域发展(生态环境、生产安全、社会治安等)定性评价(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的初级形式)。
主要工作:总结《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2008年6月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推出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三大新模式,即以城乡统筹为内涵的“双流模式”、以区域统筹为内涵的“增城模式”和以提高民生幸福为内涵的“江阴模式”。
3. 2010年到2011年,第十届到第十一届,体系初步完善阶段
评价形式: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
评价内容:进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县域居民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幸福县域建设指数评价。
主要工作:提出县域经济走内生性发展道路,编辑出版《建设幸福县域》。
4. 2012年开始,第十二届开始,进入体系完善新阶段
评价形式: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
评价内容:进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突出县域经济质量,强化县域科学发展约束。
评价指导思想:“一壮大二升级三提高,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建设更加富裕绿色幸福县域”。“一壮大”是壮大县域经济,“二升级”是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和升级县域治理现代化,“三提高”是提高富裕程度、提高绿色指数、提高居民满意度。县域发展要更强、更富、更绿、更幸福。
评价指导思想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和“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
主要工作:县域经济主体功能区研究;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实证分析;企业活力和政府简政放权分析;特色产业中地理标志专题调研等等。编辑出版《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推动县域统筹发展和统筹县域发展,统筹推动县域经济和县域科学发展。
县域经济和县域科学发展无止境。
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