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行节约,反对浪费 作文

如题所述

 看遍了历史上无数的有识之士、国家、家庭,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勤奋、节俭,而当他们奢侈腐败的时候,就是他们破败没落的时候。由此而得“成功来自勤俭,破败由于奢侈”,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古人认为能否做到节约,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人生存败亡的大事,不可轻忽。
  但在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经济增长和物质消费的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节约的意识已经慢慢淡化。
  许多人认为,做到节约,既不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金钱,也不能给自己和亲人带来物质上的享受;做到浪费,既不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损失,也不会给自己和亲人带来伤害。
  殊不知,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已经供养不起我们了,而我们仍在奢侈浪费。总有一天,地球会将我们抛弃,世界会将我们抛弃!
  浪费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开灯不可,水龙头个个“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我们已经是“不知节俭何滋味”。
  我们身旁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
  某一天的星期日,我写完作业后随手拿了一本《古代名人事例》:
  尧特别关心民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是自己的过错。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正是由于尧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一位圣贤。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分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
  我才知道,原来古代的人们这样注重节约。
  不一会儿,朋友打电话说去她家玩,于是我骑自行车去了。到了她家,朋友还正在写作业,说先让我等等,马上就写完。我在她家客厅里无聊地转。忽然,眼尖的我发现她家电脑的灯一闪一闪的,于是好奇地走过去,一摸,竟然发烫。我便问她开了多长时间了,朋友漫不经心地答道:“昨天晚上忘关了,反正也费不了多少电。”“可那多浪费呀。”我反驳道。“好了好了,不要说教了。”朋友一边笑一边又扭过去写作业。我看着她那明显不在乎的样子,忽然想到了刚看过的尧、苏轼和赵匡胤的事例,有些伤心。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这应该成为悬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督促着我们打好厉行节约这一仗。在今天,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坚持从我做起。
  节约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工作态度,作为一种生活作风,作为一种治国方针,是要大力提倡的。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从俭,不糜费财物,认识我们崇尚的美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13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伟人周恩来
  江苏淮安, 一座久负盛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时曾因京杭大运河而富甲一方、繁华一时,建国后,因开国总理周恩来诞生于此,名扬天下。
  曾经担任中国新闻社副社长的周秉德,如今已经步入古稀之年。一头烫染的黑发,一袭蓝色长裙,看上去神采奕奕,和蔼可亲。她与记者一起,深情回忆了她在中南海西花厅的生活,以及她和伯父周恩来之间的感人故事。
  周秉德的父亲周恩寿是周恩来的三弟。解放前,在天津以做生意为名,做党的外围工作,主要是为解放区提供药品等珍贵物资。周恩寿有6个孩子,家境困难。1949年底,周秉德姐弟3人便住进了伯父周恩来的家。那一年,她12岁,一直到1964年结婚成家,她才搬出了中南海。
  初次见到伯父 因为新衣服挨批
  1949年6月,周恩来伯伯把我从天津接到他当时的住处北京丰泽园。我仍然记得第一次见到伯伯时的情景。
  当时,我12岁,马上就要见到伯伯了,既高兴,又紧张。我知道伯伯官挺大,不能太随意任性。伯伯见到我非常高兴,拉着我的手说,“让伯伯看看像妈妈,还是像爸爸。嗯,都有些像。”然后,伯伯又说告诉我,“我工作忙,你的生活以后就由卫士长叔叔照顾和安排。”他还叮嘱我,“旁边就是毛主席的住处,主席非常忙,夜里办公,白天休息,不要吵闹打扰他休息。”
  我从天津来的时候,只带了两条裙子,比较单薄,也没有替换的衣裤。卫士长叔叔知道后,就骑车带着我到王府井做了两身衣服。
  过了一段时间,伯伯看到我穿了一身蓝色新衣裤,就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是卫士长叔叔给我买的。过了几天,蓝色衣裤拿去洗了,我就换上了那套黄色的衣裤。这次又让伯父看到了,严肃的问我,“怎么又买了一身衣服。”我说,上次叔叔给我买了两身。伯父听后,很严厉地说“浪费!”因为当时国家经济困难,实行的是供给制,干部及家属的衣物都由公家统一发放。我这两身衣裤都是公家支出的费用。伯伯说,他不是吝惜给我买裤子的钱,钱是国家的钱,不能浪费乱花,国家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广大百姓身上。
  这一年底,我随伯伯搬到了中南海西花厅,这一住就是将近16年。
  一半工资贴补弟弟家用 一件睡衣几十个补丁
  我们全家来到北京以后,我的父亲周恩寿找到伯伯请他帮忙安排工作。伯伯说,你的工作要由组织安排。后来我父亲在组织的安排下,上了半年培训班,毕业后分配到北京钢铁工业局(冶金部的前身)。知道此事后,周恩来专门找到单位的领导,说因为他是我亲弟弟,你给他职位要低,工资要少。最后单位安排我父亲做了一名普通科员。
  在建国初期,房屋都是根据职位的高低而决定大小的,我父亲的职位低,我们家房子就很小。当时我们住在东城区的一个小胡同里,2间平房,大约20多平米,根本没有办法住下我们六个姐弟。记得当时,屋子小,西晒不通风,弟弟满头满身长了痱子,又痒又痛哭个不停。为了让我们生活的好一些,伯父把我们三个已经上了学的大孩子接到他那去住。
  职位低工资就少,工资少,伯伯又说不可以申请困难补助。于是就用自己的钱给我们家做补贴。我们孩子多,而且我父亲因为患有胃溃疡身体特别不好,经常请病假,他和我父亲说,“你拿着人民的小米(人民币),不能上班就提前退休吧。”单位的领导以为伯伯说说而已,就拖着没办,最后遭到伯伯的严厉批评,结果我父亲不到60岁就提前退休了,工资拿的就更少了,每月不到100元。父亲身体有病,需要补充营养,包括治疗的药品。这些钱,都是从伯伯的工资里面拿出来补贴给我们,最初是每月120元,后来增加到200元。而他的工资只有400多元。这种资助一直持续到我们6个姐弟全部工作。我们亲戚很多,他对别的亲戚也有很多帮助,甚至他的老部下跟他提出来有困难他也帮人家。
  但伯伯自己却非常简朴。他在世的时候,我总看见他忙工作,看不见他休闲的状态。他去世后,我跟伯母说我要他最破旧的衣服做纪念,伯母把他非常破旧的睡衣拿来,我一看睡衣上面补了几十个补丁,有手绢、毛巾、纱布,补了又补。我看了以后非常内疚。(说到这里,周秉德一下子哽咽了,眼睛中瞬间蓄满了泪水。)他对别人太宽厚了。从家庭来讲是这样的,对国家大事更是这样。
  伯父曾经发脾气 教育我做普通劳动者
  伯伯非常爱我们,他对我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伯伯对我曾经发过一次脾气。大概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天清早,我坐在院里的藤椅上看书。忽然伯伯走出来,严厉地批评我:“警卫员叔叔一早就在打扫院子,你怎么能一个人坐在这里什么活都不干。”一时间,羞得我满脸通红。
  那时我们上学,每周六回家一次。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用公务车接送他们上下课,时间久了,我就忍不住向伯母提出“能不能和别人一样,有车接送我们上下课。”
  伯母说,车是有,但是这是伯父工作用的。上学你们就是普通学生,工作了,就是普通劳动者。这一点你们和大家一样平等。
  我虽然住在伯伯家里,但我上学一周就一天住在西花厅,很难见到伯伯。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太忙了,他走路快,吃东西也快,做什么事情都快,总是看到他在不停地工作。即便如此,他还是挤出时间关心我们姐弟三人的成长。比如对我的婚姻,谈的什么朋友,他都要先了解一下,帮助我们做一些了解,了解以后告诉我们这个情况你自己去考虑决定,真是比亲父亲做的还要好。
  认定马克思主义 寻求志同道合的伴侣
  伯伯会和我讲他和伯母的恋爱故事,他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爱情婚姻最重要的是志同道合,人生目标要一致,性格合得来,其他都不是重要的。
  伯伯曾和我讲:“我在和你七妈结婚之前,在巴黎曾经有过一个女朋友。”听后,我非常惊讶。
  我伯母笑着说:“五四运动那会儿,我15岁,根本没有考虑过谈恋爱的事。你伯伯比我大6岁,他立志振兴中华,献身救国事业,而且抱定独身主义。后来去法国勤工俭学时,他与觉悟社的郭隆真和张若茗同行,那时觉悟社的同志们都说,如果今后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要结婚的话,他和张若茗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第2个回答  2016-04-13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圣贤的生活十分节俭,经常穿粗布衣,吃粗米饭,喝米菜汤.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浪费的现象何尝少呢?水龙头旁,洗完饭盒,人走了,水却还在哗哗地流;教室里已是中午时分,电灯却还在大放光……
    在物质不富裕的过去,需要勤俭节约;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也不能丢到勤俭节约的品质.
    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毛泽东主席一生粗茶淡饭,睡硬床板,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就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只有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几张烧饼.伟人也是这样证明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
    不仅中国的伟人是这样,外国的老外也是这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谚语是:“节约便土,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汗宫小厅堂和走廊上的灯,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勤俭节约,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3个回答  2016-04-13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圣贤的生活十分节俭,经常穿粗布衣,吃粗米饭,喝米菜汤.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浪费的现象何尝少呢?水龙头旁,洗完饭盒,人走了,水却还在哗哗地流;教室里已是中午时分,电灯却还在大放光……
在物质不富裕的过去,需要勤俭节约;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也不能丢到勤俭节约的品质.
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毛泽东主席一生粗茶淡饭,睡硬床板,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就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只有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几张烧饼.伟人也是这样证明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
不仅中国的伟人是这样,外国的老外也是这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谚语是:“节约便土,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汗宫小厅堂和走廊上的灯,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勤俭节约,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