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珠街彝族乡概况
位置区划 珠街彝族乡位于昌宁县东北部,古名“猪街”,以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纪日法得名,后雅化为“珠街”。乡政府驻珠街村,座落在黑惠江畔,距县城112公里。珠街彝族乡地处“三州五县”结合部,全乡国土面积280平方公里,东与大理州巍山县相连,南与临沧市凤庆县毗邻,西接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北与大理州永平县、漾濞县两县接壤。全乡辖岔河、庆美、珠街、子堂、金宝、黑马、比此、谷满、羊街、从岗10个村民委员会,140个村民小组。
地理气候 珠街彝族乡属于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段,南北长23.5公里,东西长22公里。西北部阿依山最高峰顶海拔2816.3米,最低海拔黑惠江1100米,地势两边高,中间凹,呈“板瓦”状,东、南、西、北都是高山,略中部是黑惠江。黑惠江自北向南平缓流淌,纵流珠街境内长达22.5公里,八条支流像八只小蝌蚪依偎着黑惠江。珠街彝族乡呈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雨量625毫米。
经济社会 2007年末,全乡有居民4166户,总人口15553人,其中少数民族14532人,占总人口93.44%,农业户数3832户,人口15046人,占总人口的96.74%。2007年末,珠街彝族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434.8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2万元,本级财政收入333.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7.1元。全乡产粮7936万公斤,年实现产值600万元。烤烟种植完成产量165万公斤,年实现产值1620.97万元。大生畜存栏13100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000万元以上。全乡有泡核桃81728亩,人均占有面积达3.8亩,年产干果858多吨,年实现产值957.36多万元。
全乡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579人,教师36人。有村完小10所,社小及其它校点19所,在校小学生1369人,教师79人。有中心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10个。广播电视覆盖率86%,有线电视覆盖率3.4%。乡内公路里程193.47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自然村通车率达90%。小Ⅱ型水库3座,主要灌溉沟渠48条,小水窖口12417(其中烟用水窖5771口),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达45%。
自然资源 全乡拥有林地280005亩,森林覆盖率55.7%,培育了100多万立方米的活木苗材,主要树种有云南松、红椿、楠木、香樟、核桃、水冬瓜、杜鹃、山茶等。林间菌类和野生药材种类繁多,有羊肝菌、香菇(又名香蕈)、木耳、鸡枞等菌类,也有松茸、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林间常有虎、熊、豹、麂子、白鹇等野生动物出没。
全乡耕地面积27757亩,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豆类、油菜、茶叶、烤烟、辣椒、红花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珠街黄豆、羊街辣椒走俏市场,深受青睐。珠街彝族乡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金宝田坝心、珠街白合、子堂下比巴、比此沿江等地,有储量可观的锑矿、铜矿矿床和非金石的硅灰石。
民族文化 珠街境内有彝、苗、傈僳、白、回、景颇、傣族等七个少数民族杂居,少数民族人口14261人,占总人口的93.1%,其中彝族13620人,占总人口的89%。珠街是全县乃至全市,彝族聚居最为集中,彝族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民族乡。生活在珠街这块热土上的各民族勤劳质朴、能歌善舞,创造了绚烂多采的民族文化。神秘、动人的古老传说,香味浓郁的彝族小罐茶,热情淳朴的彝家敬茶敬酒歌,多姿多彩的彝、苗族“打歌”,优美动听的山歌和“彝族唢呐”……凝成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文艺节目多次在市县文艺汇演中取得优异成绩。2003年珠街彝族乡被保山市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2004年中央电视台记者亲赴珠街采访,《珠街打歌表演》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文艺桥》栏目播出,深受关注;2005年谷满依码箐葫芦笙音乐、依码箐傈僳族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以及四位民间传统文化继承人被列入市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彝族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日――火把节。这天不仅要宰猪宰羊喝酒,而且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一起,开展打陀螺、对山歌、打秋千等文体活动。晚上举着点燃的火把,巡绕住宅、田间,用陈松香洒火把,以驱虫除害,驱除邪气,播撒美好祝福,之后彝族儿女们不分男女,不分老幼,成群的围在熊熊的篝火旁,尽情歌舞,通宵达旦。
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珠街将坚持“抓机遇,重基础;强科技,建支柱;粮烟林畜齐发展,富彝民、兴彝乡”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万亩优质粮食基地、万亩优质烟叶生产基地、10万亩核桃基地、绿色生态养殖基地”四大基地为重点,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稳定推进“四村” 建设,构建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彝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