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有哪些古战场?

如题所述

1、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2、崤山古战场: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

3、巨鹿古战场:在今河北省平乡县。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被秦章邯大军打败,章邯接着又镇压了项梁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然后攻打赵国,并占领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退守巨鹿,向齐、燕、楚等国求援,楚王派出两路兵马,一路由刘邦率领直接进攻秦都咸阳。

一路由宋义率领北上救赵.因宋义胆小,途中被次将项羽夺去兵权,项羽即率军直扑巨鹿,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章邯向咸阳请求援兵,把持朝政的赵高为了篡夺国家大权,不仅不派救兵,反而向秦二世说章邯的坏话,章邯受责,进退两难,最后只好向项羽投降。

巨鹿之战遂告结束.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决定性一战,“逐鹿中原”这一著名成语即由此而来。

4、昆阳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叶县。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 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

但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起义军光打扫战场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5、官渡古战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公元20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基本占据了中原,便开始与强敌袁绍较量。

袁绍的10万大军从邺出发进攻许昌,曹操率1万多人进驻官渡迎敌,因双方力量悬殊,曹操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战术,两次小胜袁军。

袁绍自恃兵多,率大军直逼官渡要与曹操决战,曹操坚守官渡,袁绍无法前进,两军相持半年之久。

后曹操采纳袁绍的谋士的建议,率精兵5 000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气急败坏,要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受到早有准备的曹军的两面夹击。最后将袁绍的10万大军消灭得只剩800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扩展资料:

1、当阳 最具个人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的古战场(湖北·宜昌)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赵子龙都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但是真正让两人威震天下的,无疑是当阳一战。赵子龙在曹操的千军万马中杀了个七出七入,上演了单骑救主的勇猛;张飞则上演树上开花之计,横矛立马,一声大吼,喝断当阳桥,吓退曹操雄兵。这无疑让当阳极具传奇色彩。

2、 威海 最具悲情色彩的古战场(山东·威海)

位于威海桥头集附近的白马村段石家河,威海守军曾在此试图阻击日军

电影《甲午风云》演绎的是100多年前发生在渤海湾上,抵御外敌的故事。这场战争本身极富悲壮色彩,也和那个年代其他的战争一样,最后以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告终,而如邓世昌这样的英雄人物,必将为后人所纪念。而发生战争的海滨城市威海,也成为人们悼念英雄之所在。

3、长平 屠杀生命最多的古战场(山西·晋城)

生命的代价,除了烽火硝烟之外,往往就是鲜血和尸骨。公元前二六零年,为了统一中国,秦国进攻赵国,在反间计和纸上谈兵的双重作用下,几乎兵不血刃,赵国40万大军就束手被擒。然而这并不是战争的结束,白起在战场所在地长平,就地挖坑,将40万条生命化成了白骨,这在中外战争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

4、虎门 最具爱国色彩的古战场(广东·广州)

提起虎门,人们想起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但是这里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场。虽然在虎门,战争中参战的人数并非很多,也没有演绎太多的传奇故事,但是这里浓缩了中国人抗击侵略最悲壮的一幕,中国人第一次用大刀长矛和土枪土炮与西方的洋枪洋炮展开了斗争,也揭开中国屈辱的百年抗争史。

5、 五丈原 最没有硝烟气息的古战场(陕西·宝鸡)

严格的说,五丈原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战役,这里也没有其他古战场的那些烽火硝烟,但是因为它和诸葛亮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就具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

在杜甫的诗里,诗人正四处寻找那年那地的悲情;乡间的戏里,“五丈原”的故事正在方寸之地重新上演;在现代人玩的电脑游戏里,五丈原也赫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6、八公山 最易被遗忘的古战场(安徽)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产生于东晋的淝水之战,而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战争的典范。因此这场战争到今天依然被人们经常提起。

发生战争的所在地八公山,扼守在淮河重镇-淮南,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作为古战场,淝水之战和其他的战争好像并没有以八公山为名,所以,八公山已经成为一个快被人们遗忘的古战场了。

7、 雁门关 最具硝烟气息的古战场(山西·忻州)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中,雁门关一役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之一,雁门关也就成了小说情节的主要发生地。而长达百年的宋辽对持,雁门关作为古三关,也无疑见证了最多的血雨腥风。追述历史,雁门关从秦汉时期,就成为行兵之道。提起雁门关,人们必然会联想到对峙、战争……

8、乌兰布统 最具现代味道的古战场(内蒙古·赤峰)

俗话说:“运气来了,想挡也挡不住”,把这句话用在今天的乌兰布统,绝不为过。近几年来,众多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很出名的如《三国演义》、《康熙帝国》、《射雕英雄传》等,大段大段的“人海战场”戏在这里拉开。

一时间,许许多多的“战争”就开始在现代科技和历史故事中上演。这让本来默默无闻的乌兰布统,开始被许许多多游客,尤其是想一睹草原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游客所喜欢。但这里终归还是一个出名的古战场,康熙曾和葛尔丹大战于此,上演的是真刀真枪的故事。

9、 垓下 最具浪漫色彩的古战场(安徽)

项羽是历史上形象最为鲜活的人物之一,虽然他失败了,也犯过错,但是他可以说是个至性至情的人物。尤其是被困垓下城后,上演了儿女情长的凄切与乌江边拔剑自刎的悲壮,更是为后人所道哉。

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掩盖在垓下所发生的刀光剑影和金戈铁马。就因为在战争中上演了这样的故事,所以垓下也“一战”成名。

10、 赤壁 最受关注的古战场(湖北·咸宁)

这里发生了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聚集了曹操、刘备等一带枭雄;后来,苏东坡等文人骚客均不惜笔墨,留下千古名句;而今,人们为了争夺谁是所谓真正的赤壁而新闻不断;小说《三国演义》和各种媒体上的三国作品,几乎无一不拉出赤壁来大肆渲染,看来赤壁快要成为古战场的代名词了。

参考资料:古战场(古代战役发生的地域或地点)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1

黄河流域古战场

1、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2、崤山古战场: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

3、巨鹿古战场:在今河北省平乡县。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被秦章邯大军打败,章邯接着又镇压了项梁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然后攻打赵国,并占领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退守巨鹿,向齐、燕、楚等国求援,楚王派出两路兵马,一路由刘邦率领直接进攻秦都咸阳;一路由宋义率领北上救赵.因宋义胆小,途中被次将项羽夺去兵权,项羽即率军直扑巨鹿,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章邯向咸阳请求援兵,把持朝政的赵高为了篡夺国家大权,不仅不派救兵,反而向秦二世说章邯的坏话,章邯受责,进退两难,最后只好向项羽投降,巨鹿之战遂告结束.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决定性一战,“逐鹿中原”这一著名成语即由此而来。

4、昆阳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叶县。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 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但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起义军光打扫战场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5、官渡古战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公元20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基本占据了中原,便开始与强敌袁绍较量。袁绍的10万大军从邺出发进攻许昌,曹操率1万多人进驻官渡迎敌,因双方力量悬殊,曹操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战术,两次小胜袁军。袁绍自恃兵多,率大军直逼官渡要与曹操决战,曹操坚守官渡,袁绍无法前进,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后曹操采纳袁绍的谋士的建议,率精兵5 000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气急败坏,要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受到早有准备的曹军的两面夹击。最后将袁绍的10万大军消灭得只剩800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扩展资料

流域简史

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半坡氏族是中国黄河流域氏族公社的典型代表,4000年前,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构成华夏族的主干部分。

2.到宋元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3.自宋元以后,直至近现代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由于人口的压力自然条件等因素,经济重心南移,但黄河流域仍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轻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最大“万人坑”长平古战场:每逢下雨就会发现人骨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赵国45万军队在长平全军覆没——他们仅有数万人死于秦军战阵,更多的人是在投降后被砍头、活埋、枪挑、弓箭射杀……至今,这里依旧被视为中国最大的“万人坑”,人们经常会在古战场内发现被雨水冲出的人骨;明代诗人于达真曾在此地骷髅山下赋诗一首,写出了李隆基、白居易、陈子昂、朱元璋等人巡游此地后的心声:“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恨,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词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

这是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血腥故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都具有统一列国的实力。秦国在关中地区经过商鞅变法后,已日益强盛,而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制之后,军力也盛极一时。两国开战的原因也很简单:公元前261年,秦国大举攻韩,在攻克野王(今河南沁阳)后,秦军将韩国拦腰截为二段。孤悬于外的韩国上党郡(今山西长治、晋城地区)军民,在上党太守冯亭的带领下投靠赵国,赵国欣然将上党郡并入自己的版图。这一举动无异于虎口夺食,引起秦国的极大不满,秦赵矛盾全面激化。秦王乘机出兵攻赵,赵军在大将廉颇的率领下,在长平一线扼险而守,摆开阵势期待与秦军决战……

当时的长平古战场,就是现在的山西高平市。从军事地理视角来看,此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长平的地理位置,是上党郡乃至赵都邯郸的战略屏障,无论秦国从河东道进攻,还是从南路的太行道进攻,长平都是其军队的必经之路。只要长平不失,秦就不能接近赵都邯郸……

廉颇的三道防线与计谋

从长平的地形来看,当地东,西、北三面环山,境内山峦绵亘,丹河从境内纵贯而过,又有五大支流呈网状遍布全境。其地理环境在战争中极具价值——不仅守军在山地作战中有险可凭,在西、北方面又有高平关(今高平、沁水界),长平关(今高平、长子界)、故关(今高平、长治界)等诸多要塞可以防守;当年廉颇进驻长平,可见是一位谙熟军事的战略家的精准选择。

山西多山,古来交通运输、军队行军容易受地形条件制约,廉颇充分利用了长平的地理优势,依次在这里构筑三道防线:即空仓岭防线、丹河防线和百里石长城防线——其中,空仓岭防线南北长达40公里,与高平古寨和秦城三者呈椅角之势,构成防卫集群;丹河防线东南长达亦40公里,并拥有高平关和韩王山两大制高点,登高而望,可使整个战场敌我态势了如指掌;而百里石长城防线西起丹朱岭,逶迤向东经南公山至羊头山,再经金泉山至陵川与壶关交界的马鞍壑,因沿山亘岭而构筑有简易的石长城而得名,它担当起了邯郸安危的最后一道防线。

就这样,在公元前262年春夏间,长平之战打响,廉颇在空仓岭一线布防,秦军主将王龁率领秦军于沁河沿线突击。初战,秦军锐不可当,一举便攻破了空仓岭,赵军企图作出加固南北两翼以钳制深入之敌的努力,结果没有成功,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数日后完全陷落。

但秦军的进攻,并没有让廉颇失去信心,相反,廉颇在初战失利后,反而摸透了秦军的底细,他明白不可与其正面硬拼,于是,这位身经百战、老成持重的将领,没有再出击收复空仓岭,而是选择撤回丹河东岸,以河险为依托,固守第二道防线的有利地形,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这场相持战,被后人用一个叫作“旷日持久”的成语来形容,在《史记》中是这样形容的:“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的记载。双方这一僵持,竟然耗费了长达3年时间,实力强大而急于求战的秦军主将王龁一筹莫展,却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再加上秦军远道而来,补给维艰,又被冠上好战嗜杀之名,当地居民见了秦军就跑,赵军则以逸待劳,补给源源而来,更有上党吏民全力支持与合作,很快,优势倒向了赵军……

“纸上谈兵”导致的惨败

不过,秦王与他的谋士们终究棋高一着,最终,他们运用谋略打开了缺口,为后来的战略进攻创造条件。

他们先向各国制造秦、赵和解的假象,使赵国在外交上丧失了与各国“合纵”的机会,失去援兵的赵国陷入了被动孤立的局面。再者,他们采用了一次绝妙的离间计,挑拔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四处散布流言:廉颇固守防御,是出于投降秦军的目的,秦军最害怕赵国的赵括为将军——中计的赵王竟因此撤换下廉颇,并不顾谋臣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谏阻,任命赵括为赵军主帅。

同时,秦国也调整了自己的军事部署,不仅从国内再增援军,还征调了被后人视为“战国时期最杰出军事将领”的武安君白起,封为上将军,代替王龁统率全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8

中国黄河流域著名古战场 

1、黄帝蚩尤涿鹿大战(今河北省涿鹿县或山东泰山西北)

炎帝与黄帝商定联姻。蚩尤对夸父讲:“联盟成立不是什么好事,到底谁说了算是个问题,一个联盟还能有两个老大吗?到时候咱们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于是二人密谋搅乱婚礼。迎亲当日,蚩尤与夸父见人就砍,见东西就抢,把婚礼现场搅了个天翻地覆!

眼瞅着两大部落的联姻泡汤了,黄帝气到一个不行,集合兵马就要开战!蚩尤不是傻子,一边悄咪咪的制备武器,一边派了八十一个弟兄去筹备军队。大战在即,一触即发!这便是5000年前著名的涿鹿之战。

2、黄帝炎帝阪泉之战(—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一说今河北涿鹿东南)

黄帝率领“熊、罴、狼、豹、貙、虎”六部军队在阪泉之野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自己的崇拜物为标志的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

首先,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用水熄灭火焰,黄帝帅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嘱手下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伤其性命。在阪泉河谷中,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

炎帝火战失利后,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使,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黄帝仰慕炎帝的医药和农耕技术,决心与他携手创建文明国家。

他在炎帝营外摆阵练兵,千变万化的阵法层出不穷,星斗七旗阵,让炎帝的士兵看的眼花缭乱,在长达三年多的操练中,使各部的战斗力逐渐增强,而炎帝利用崖头作屏障,只能观望阵势。

然而,黄帝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内,一边以星斗七旗战法练兵做掩护,一边派人兵日夜掘进,早将洞穴挖到炎帝营的后方。忽一日,黄帝兵将突然窜出,偷袭了炎帝阵营,活捉了炎帝。

3、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今河南淇县以南卫河以北地区)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着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着名战例。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同年2月21日,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达4.5万人,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赶来。

联军于2月26日布阵未完就下了雨,史称联军共有“六师”。军事史家推测,大概是三百乘战车,三千名虎贲为一个“装甲师”,为第一梯队。其余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

4、晋楚城濮之战(今山东鄄城西南)

据记载此战为先轸所谋划。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5、齐魏桂陵之战(今河南长垣西北)

公元前354年,赵国为了更好的向魏国采取军事措施,于是向双方交界处国家进兵。卫国以前是魏国小弟,现在赵要将它变为自己的属国,魏国当然不允许。

魏国于是出兵向赵国首都进发。赵与齐是盟国,当邯郸告急时,赵国派使者于公元前353年向齐国求救。齐国也是想着扩充实力于是派兵前往救援。

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讨救赵的办法。齐相邹忌主张不去救赵,齐将殷干朋则认为不救不仅对赵国失去信用,而且对齐国本身也不利。他从齐国的利益出发,提出了一个先让赵、魏两国相互攻战,使之两败俱伤。

然后齐国"承魏之弊"出兵救赵的战略方针。齐威王同意了股干朋的意见。齐军主力则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发展,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出兵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攻破了赵都邯郸。孙膑原先和庞涓是同学,但被庞涓所嫉妒,遭到陷害,落了个终身残疾。后来孙膑被齐国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想办法把他带了回去。这时,齐国这时抓住机会派遣田忌和孙膑统率大军前去救援。

齐王本来想以孙膑作为统帅,不过孙膑拒绝了怕被庞涓发现有所警惕。田忌本来想去双方交战处,但是孙膑不赞成他这种打法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正确策略。

他说:派兵解围不能以硬碰硬,而应该避实击虚,避强击弱,冲其要害,使敌人感到行动困难,有后顾之忧,自然就会解围了。现在魏、赵相攻,已经相持了一一年多,魏军的精锐部队都在赵国,在国内留守的兵力不是很充足。

我看你应该统率大军迅速向魏国都城大梁进军。这样--来,魏军后方危急,他们肯定会回来。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意见,率领大军直接奔向魏国。庞涓得知大梁危急的消息,主力急忙撤回救援。而齐军在必经之路对抗劳累的魏军并打败了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6

黄河流域古战场:官渡古战场、昆阳古战场、巨鹿古战场、牧野古战场、崤山古战场。

1、官渡古战场:公元200年,曹操基本占据中原,开始与袁绍较量。袁绍的10万大军从邺出发进攻许昌,率大军直逼官渡要与曹操决战,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后曹操率精兵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气急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受到曹军的两面夹击。最后将袁绍的10万大军消灭得只剩800余人。

2、昆阳古战场: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3、巨鹿古战场:章邯镇压了项梁率领的一支起义军,占领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退守巨鹿,项羽率军救援巨鹿,大破秦军,章邯向咸阳请求援兵,把持朝政的赵高,不仅不派救兵,反而向秦二世说章邯的坏话,章邯受责,进退两难,最后只好向项羽投降,巨鹿之战遂告结束。

4、牧野古战场: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

5、崤山古战场: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2-26

黄河流域古战场

1、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2、崤山古战场: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本有联姻关系的秦晋两国,由于都想当霸主,一直明争暗斗。晋文公死后,由争夺郑国而矛盾公开,晋襄公在秦军的必经之路崤山埋伏下重兵,将有300辆战车的秦军全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山之战。

3、巨鹿古战场:在今河北省平乡县。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起义,被秦章邯大军打败,章邯接着又镇压了项梁率领的另一支起义军,然后攻打赵国,并占领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退守巨鹿,向齐、燕、楚等国求援,楚王派出两路兵马,一路由刘邦率领直接进攻秦都咸阳;

一路由宋义率领北上救赵.因宋义胆小,途中被次将项羽夺去兵权,项羽即率军直扑巨鹿,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章邯向咸阳请求援兵,把持朝政的赵高为了篡夺国家大权,不仅不派救兵,反而向秦二世说章邯的坏话,章邯受责,进退两难,最后只好向项羽投降,巨鹿之战遂告结束。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统治的决定性一战,“逐鹿中原”这一著名成语即由此而来。

4、昆阳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叶县。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 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

但起义军在太常偏将军刘秀的巧妙指挥下,打败了新王朝的军队,起义军光打扫战场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5、官渡古战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公元200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基本占据了中原,便开始与强敌袁绍较量。袁绍的10万大军从邺出发进攻许昌,曹操率1万多人进驻官渡迎敌,因双方力量悬殊,曹操采取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战术,两次小胜袁军。

袁绍自恃兵多,率大军直逼官渡要与曹操决战,曹操坚守官渡,袁绍无法前进,两军相持半年之久。后曹操采纳袁绍的谋士的建议,率精兵5000偷袭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气急败坏,要去偷袭曹操的大本营,结果受到早有准备的曹军的两面夹击。

最后将袁绍的10万大军消灭得只剩800余人,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扩展资料:

黄河流域源自巴颜喀拉山,东滨渤海,南经秦岭,北达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2。历史上黄河历来泛滥,溃堤改道是常事。历史上流经今河北、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6省市。

陕西13朝古都,仅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有37万件,这没算上未发掘的、被私人收藏的、被偷运到国外的、被盗墓毁坏的、自然损毁,可以说不计其数。如今留存的文物,当真是百不存一。

蜿蜒曲折的黄河全长5464km,流经中国文明的几大发源地,也见证了宋朝以前的所有朝代的兴衰更迭、乾坤巨变、金戈铁马;无论是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河南地区,还是秦汉隋唐的长安,还是宋朝的汴梁城,都位于悠悠黄河畔,漫漫江水旁。

这还只是都城,除此以外,其他的和主要城市也基本沿着黄河分布。

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在三门峡以下的中原大地夺济、夺淮,制造了不少沧海桑田的巨变和一个个人间惨剧,也让很多曾经繁华的商埠、巍峨的坚城被河水和泥沙掩埋。

这些故城大多是被河道改变和泥沙沉积所掩埋,随之埋入地下的,自然还有很多文物珍宝、建筑遗迹,有时间的朋友不妨去洛阳几个对外开放的城门遗址看看,记得有一座城门遗址下,就叠压了至少九个被河水泥沙埋没的更古老城门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战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牧野之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