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农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题所述

浅谈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几种方法 说话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语言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越来越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社会需要“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雄辩者,而那种“足将进而趔趄,口将言而嗫嚅”的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了。可就拿农村学生来说,由于受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局限,再加上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词汇贫乏,误用滥用,方言杂糅,语序不顺,颠三倒四,抓耳挠腮,抠鼻摸手……这些看似无所谓的小毛病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由此看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针对目前农村中学的状况,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培养说话的兴趣 卡耐基在《口才训练秘诀》中说过:“一个人获得事业的成功的机会,取决于15%的技术知识,85%的人类工程—人格和领导能力。而后者又主要表现在他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这就充分肯定了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素质、开发潜能、成为开拓型人才的无价之宝。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翻开史册,凭借高超的语言艺术立下丰功伟绩的人不胜枚举:唐雎不辱使命、墨翟止楚攻宋、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时代发展到今天,利用语言来交换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量越来越大,录音设备、可视设备、固定和移动电话、电脑网络的广泛应用,许多突发事件的汇报与指挥,招聘工作时的陈述等等,都预示着只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课堂上,一定要把这些重要性迫切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潜能。在农村学生中,我学生回答问题时举手踊跃,这倒也不足为奇,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的复杂起来了,渴求思想独立的心理越来越强烈,更多的时候不愿轻易的敞开自己的心怀,他们竭力的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绩”,在回答问题上,生怕自己说错了而招来别人的嘲笑,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这点表现的更为突出,长此以往,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越不说,越怕说;越怕说,越不会说的恶性循环。往往出现笔试成绩尚好,交际能力很低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极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热情鼓励,认真倾听,尊重学生的回答,向学生提出五个允许:允许说错,允许补漏,允许争辩,允许设疑,允许创造。其次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问题的设计要从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之间寻找到思维的“爆破点”。如《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眼中的贾宝玉”;《装在套子里的人》中设计了“我们的生活中有套中人吗”。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同学们的积极的思考和踊跃的争辩,从心理上冲淡了“不好意思”的障碍。第三,要不断的训练自己,老师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所以上课之前,不但要备课,还要备说,课堂上老师用词准确,条理清楚,幽默隽永,有启发性、感情充沛,使学生从老师的发言中体验到语言的丰富、奇妙,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且能逐步演化成自己的说话能力。 二.结合学习实际,多方面培养说话的能力 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样板文章,通过由读到说的“外化”过程。可以为学生树立典范。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增加多样化、层次丰富的阅读训练形式,如问答、朗诵、背诵、复述、讨论等。 问答是最常见的练说方式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答问兴趣,在课前我精心的设计一些问题,设计这些问题既不能过于肤浅,造成学生不屑回答,又不能晦涩艰深,造成无法回答的局面。而要难易适中、富于启发性,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较长时间的分析、判断,又不会培养那种一笼统的回答对与不对的惰性思维。评讲时不但评正误,还要评表达上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不断的掌握分析判断表述能力。 经常反复的读和背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进而使自己的语言得到充实,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读的时候通过接龙、找茬儿、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激发读的兴趣;背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文的“意境”,深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读背就更接近自己说,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复述课文内容则是由读向说过渡的一种好方法,它使学生对原文的依赖性降低了,利用原文进行加工、创造。在教学中除了详述和简述之外,还可以使用创造性复述,即对原文内容、形式进行调整,如在《祝福》中,我设计了以《祥林嫂自述》为题来复述课文;《边城》中以《爷爷的心事》、《翠翠的心声》为题复述课文,大大激发了学生发言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 讨论则是由教师提出特定的议题,由学生以组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再总结汇报的一种形式。如在《鸿门宴》的学习中,我设计了“有人认为项羽的性格中具有‘妇人之仁’;有人却认为项羽具有‘君子之度’你是如何认为的?”主题的讨论,参与的同学很多,发言的机会多,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三. 三 联系生活实际,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应该说,在生活中练说话的空间还是很大很丰富具体的。这样的环境不仅给说话练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还使的说话的目的性,场合性提高,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练说兴趣,还突出了学生说话能力的社会性。这也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的目的的。如有主题交谈、讲故事、即兴讲话等形式。 东山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人文、物产资源非常丰富,近年来到东山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我要求学生们把有关家乡的文化古迹、历史名人、太湖民俗、特产等资料搜集起来,重新组织语言,成立学生导游服务队向游客介绍家乡风情,这种有主题交谈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又对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不无裨益。 将故事是把看、听、读获得的原始材料经过消化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将故事有利于发挥学生说话的创造性。在农村人们的知识水平较低,有的家长初中也没毕业。如何在这些人面前把好的文章、电影、戏剧清楚明白的讲解给他们听,需要调整顺序、补充细节、改换人称、加强口语化等加工创造,如学完蒲松龄的《促织》,要求学生回家把成名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要求如何处理语言使父母都能听懂。这有利于发挥学生说话的创造性,是培养学生长篇讲话能力的有效形式。 即兴讲话并不是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把说话的中心,要点组织起来。如在朋友生日聚会时,就聚会的目的意义等内容组织起来进行发言,虽比有准备的说话更难,但却能更好的检验一个人的说话水平。清代学者王筠的《教童子法》中有“拟题目若干道,书签上,贮之筒,每日食后拈十签,讲说思维,令有条贯;逮作文时遂可不劳余力。”这种抽签练说的方法非常有效,可以推荐给学生利用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精辟的阐述,体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要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是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不断总结教学方法,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长足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