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工作狂?

如题所述

  据专家统计,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workaholic)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在中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 以前,在日本、中国等许多国家的词典中,“工作狂”均被列为褒义词,或至少不算是贬义词。不少人(其中多数是企业老板、单位领导)还觉得,“工作狂”的“忘我工作”为本企业或本单位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而且为同事们树立了模范的榜样,故多数“工作狂”往往被评为“先进典型”,成了“骨干”或“红人”。

但美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教授指出,“工作狂”属心理变态,在各单位的低、中级管理人员中尤为常见。“工作狂”与对工作有热情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往往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一般很难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而只是拼命地工作以求某种“心理解脱”,此外他们在工作中还常常强迫自己做到“完美”,一旦出现问题或差错便羞愧难当、焦虑万分,却又将他人的援助拒之门外;而后者则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工作中能获得巨大乐趣,出现失误时既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懊恼不已,相反却会聪明地修正目标或改正错误,同时也注意与同事和上司协调、配合,因而人际关系相对融洽。考核显示,尽管前者的工作量要比后者大得多,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明显不如后者。

专家们建议:要是发现自己出现“工作狂”的某些典型症候,那么首先须有意识地减轻工作压力并强迫自己减少工作量。具体做法是:不妨列出一份工作日程表,先将自己现时的所有工作项目和工作时间一一写明,然后考虑哪些可以完全放弃,或至少暂时放弃,哪些可交由他人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同时注重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订出新的工作日程表,并请家人或同事予以监督。此外,不妨培养一些与工作不搭界的业余嗜好,丰富业余生活,如能接受心理医生的科学治疗,情况会更好些。

专家们的另一新发现是,“工作狂”的“生成”还可能与其童年时代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实际上在“工作狂”中,有占8~9成的人在孩提时代受到来自望子成龙的父母亲的过分严厉的教育。在这样的家庭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往往过高甚至高得“离谱”,可怜的孩子一旦稍有闪失便会遭到批评乃至重罚,最后孩子心理上可能出现障碍,长此下去,孩子长大了极可能成为“工作狂”。

【工作狂简介】
  科学家研究发现,工作狂和酗酒一样,其实是病,现在很多人遭受种病的困扰。如果从工作狂为生计而工作的观点看,他们这种疯狂的工作状态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工作状态对心理、生理都没有好处,对家庭生活也没有好处。 如果一人知道自己是工作狂,并且很清楚自己是在通过工作逃避生活的烦恼,那么工作狂是可以治愈的。用工作方式逃避生活的烦恼,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这种方法不可取。遭受这种疾病困扰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许多心理专家认为这些人经常感到忧虑,他们不能把工作委托给别人,而且幻想他们能够在任何时候控制局面。为避免这种疾病,首先应该鼓励家庭成员关心工作狂。工作狂的问题之一是他们很难分清努力工作与沉溺在工作中的区别。一个努力工作的人是热爱工作的,而工作狂是依赖于工作的人,是工作的奴隶。努力工作的人会给自己休息时间,但工作狂不会。这也正是两者的区别。

  工作狂并不是从小就喜欢工作,而是因为这些人心理出现了问题。在家庭中,即使是一个懒惰的人也可能把自己埋进工作中,继而成为工作狂。对未来忧虑者、孤独者,如果经常与朋友或家人交流,就能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从拒绝感情这一方面来说,工作变成了他的保护伞。所以,“醉心于工作”不仅让爱人感到失望,也有可能加大与孩子们的生疏感,最严重的能导致夫妻双方关系破裂,直至离婚。

  公司老板可以用另一套方法对待属于工作狂类型的员工。对老板而言,他们比其他人便于管理和控制。工作狂对待工作的原则与其他员工存在明显不同。一位员工说:“我的工作量的多少取决于身体条件,只有在这个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才接受超负荷工作。也就是说,我的工作强度不以卖命程度为标准。”工作狂通常比其他人离开办公室的时间更晚,并且把这作为责备其他人的理由。

【哪些人容易成为“工作狂”】
陈进东说,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容易有这种表现,因为体力劳动停下来就是休息,而脑力工作者会时时刻刻思考工作上的事。郑振明说,在研究部门、教育部门和那些所谓的白领,以及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等,都是工作狂的高发人群。仙岳医院心理门诊部的刘发荣主任认为,失恋者、刚变换工作者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

刘发荣说,工作狂是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患者往往把工作看成是生命的全部,过分强调工作而忽略了其他,最终其他方面的问题又反过来影响到工作。郑振明医生说,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急于表现自己的才华、能力,会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工作状态不佳,这一点,刚毕业的大学生表现尤其明显,他们有热情,有拼劲,但是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评价不够客观。还有一部分人,过分害怕失去好的工作,拼命给自己加压,造成病态反映。

【工作狂的类型】
  1、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以此为乐,乐此不疲,激情不减。

  2、没有营造起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要么因为客观原因两地分居家人不在身边,要么缺少与工作彻底无关只为愉悦身心的兴趣爱好,生活单调乏味,只有同事没有朋友,不得不从工作中寻找乐趣。

  3、把工作当做逃避手段。这样的人,可能在生活中有某种苦恼、不满或自卑,为了逃避或者忘却这些令人伤神的事,只好疯狂地投入工作,他们只有在忘我工作时才能体会到自信和快感。刚刚失恋的人也很容易成为这样的工作狂。

  4、不太容易相信别人的人。这些人事无大小都要自己一个人来完成,所以必须超时工作。所以,这些人永远都不能够放假,因他一直会担心公司如果没有他,这些工作怎么办?

  5、以不停的工作建立自信者。

  其实,所有类型的工作狂-不管是本身是有自信,或是高度自信,还是缺乏信心的人,都存有一个共同点,既是这些人都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才干,想满足自己对于荣誉成就感的需求,强烈希望自己被认同。所以,他们把生命的价值完完全全只寄托在工作上。对他而言,生命的唯一价值就是工作的成就(这也是他生命的支持点),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他事物,包括他的个人生活。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让人变成工作狂,但这种工作狂并非自愿性质,即是上班族受到整个环境的气候影响,即他们进去了一家以唯勤“上岸”,力争上游为企业文化的机构任职,在这大环境催促之下,大家都必须长时间努力地工作!

【“工作狂”十大心理特征】

  1、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关键的特征,因为解决问题控制了生活的所有其它方面。 而解决问题是通过在工作中失去自我来实现的。于是,“工作狂”的生活变成了“为了工作而工作”的自我沉溺;

  2、否认现实: 在组织中,一些个人屏蔽或者拒绝听不好的真实的信息或者分析。 在组织层面,否认可以是保密或者不能讨论工作的某些方面。 否认是封闭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

  3、完美主义: 这些上瘾的人沉迷于为不可能达到的完美状态而奋斗。 不像为一种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而努力,他们相信存在一个完美的产品或者某种组织形式。错误是不能发生的,因为它与完美相抵触。 因此,错误并不被用来当作学习或者信息的来源;

  4、外部证明: 自我意识是由外部决定的,从其他人的感觉产生的。 这就导致难以辨别自我和他我的界限。

  5、非此即彼: 非此即彼的思考方法是一个上瘾的人的主要特征来源。 当选择变成或者…或者(而非既…又)时,它就在复杂的现实中创造出一个简单的假相。 对于上瘾的人来说,这两个选择是不相容的,因此在两者间转换时不会进行联系或者整合。这种转换经常在某些方面表现为超负责任,而在其它方面表现为超不负责任;

  6、过于认真: 太把自己当真会导致孤独感及无能力与他人联络。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过于认真,那就难以信任别人。 因此尽可能避免授权,同时进行过多的时间安排.

  7、对于不可控因素过度反应:上瘾的人经常对他们无法控制的变化过度反应。 工作狂需要控制结果,因此对不可测或者模棱两可的状况感觉不舒服。“他们试图消灭不可预测及可变的,通过工作过度计划及过度组织,希望情况是可预期、持续的、因此也是可控的。他们不能变得自然或者灵活,因为对于失去控制的恐惧实在太大了

  8、忽略冲突:冲突或者被避免,或者在产生以后不被提及。 他们不能直接处理冲突,因为它表现出差异而且要求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及他人意识;

  9、害怕失败:害怕失败与害怕失去控制相联系。 恐惧比成功的欲望更能够驱动工作狂,而对失败的恐惧影响着工作狂的选择;

  10、暂时的失明:上瘾的人不注意他们的环境、他人、甚至他们自己。这种状况不仅使他们缺乏对现实状况的眼光,还使他们对今天的事情如何与过去和未来相联系失去判断力。他们不能辨别整幅图画。 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非常短期的焦点,使他们失去对更广泛背景下的行动的主意。

  由于以上的状况,企业失去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经常对组织造成明显甚至是致命伤害。而对于个人来说,“工作狂”症状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我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发现,企业的领导及中高级经理是心理压抑的高危人群,而且往往是越优秀的人隐性抑郁问题越多(表面很风光,但是较多交流就会发现他们的严重心理问题)。中高级经理人的问题已经造成了社会及企业财富的大量隐形流失,有的直接导致企业的艰难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22
不顾一切的工作
第2个回答  2014-02-22
做梦都在工作
第3个回答  2014-02-22
每天工作到2,3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