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役目的明确,计划周密,钳制和消耗了日军力量,基本实现了作战意图。
徐州战略地位之重要性已经到了不言而喻的地步,这座几千年的古城在中国的每一次战争中都会成为冲要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徐州扼守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交汇点,地处苏、鲁、豫、皖四省要冲,南北咽喉之处,日军不能不争,我方则不能不守。
日军的战略意图是,打通津浦铁路线,南北合围徐州,在以机械化部队围歼我中原以及武汉之国军主力,为了不让日军实现其战略企图,那么徐州就是重中之重。
那当时国军的战略则是在一空间换时间的主题思想指导下,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具体方案,计划极为周密且前后呼应,对日军造成了极大打击。
2、变消极防御为攻势防御,将防御与进攻相结合,形成中国军队的局部优势。
在中国的抗战中,国军的正面战场由于军队质量和武器装备的巨大差距,只能一防御为主,但是在台儿庄大捷以前的防御战中,都是损失惨重但是收效甚微的,台儿庄战役能有这样辉煌的战果,一个是消极的防御,一个是攻势防御。
这里的消极防御并不是防御不积极的意思,而是在战术上完全处于被动,日军打哪里我们去填补哪里的意思。但是台儿庄大捷是不一样的,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改变了以往实行的消极防御战略战术,突出以攻为守的攻势防御,从而把日军的分进合击、中央突破变成了我军的分进合击、四面开花。
3、综合运用阵地战与运动战,内线与外线密切配合,消耗并歼灭敌人。
其实在台儿庄大捷中,中共给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建言希望他能“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李宗仁作为一个极其出色的军事家,也是完全想到了这一点的。
但是其实这样的战术思想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在中国军队战斗力较低的事实面前,这不仅仅要求指挥官的才能非常优秀,也要求各部队之间的配合达到天衣无缝。但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个战术思想是极为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