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要杀吕后,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看清撒,回答两个问题

是吕后要杀韩信。至于为什么。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成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中也提到了这些方面的情况,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1�7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韩信年轻时带剑投奔项梁,默默无闻;后隶属项羽,也只做个郎中,他多次献策以求重用,项羽都未采纳。刘邦入蜀时,韩信弃楚而投汉,依然默默无闻。只任迎宾小吏,却因犯法被处斩刑,刀口下出狂言,惊动滕公夏侯婴,荐为治粟都尉;是萧何发现了韩信这奇才,但仍未获重用。军至南郑,韩信自觉出头无日,便随众将逃亡。萧何未及请示,便月下追韩信。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也逃亡了,刘邦惊怒。过了两天,萧何回来,刘邦且喜且怒,骂道:“你为什么也逃跑了?”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得知他去追韩信,又骂道:“将领们跑了数十人,你没去追,去追韩信,是假的。”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大王若只想称王汉中,就用不着韩信;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人可同您共谋大事的了!”于是劝刘邦选择吉日良辰,斋戒设坛,隆重拜韩信为大将。一夜之间,韩信从一无名小卒而位冠三军,这就是成也萧何。

后来,韩信运筹帷幄,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削了他的兵权。汉十年,刘邦亲征陈�1�7。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家臣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韩信,声称陈�1�7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萧何欺骗韩信道:“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劫持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这是第二次临刑了,他喟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一家三族。这就是败也萧何。

作为“生死一知己”的萧何,对起兵反叛的英布尚且能从容对待,在刘邦面前为他网开一面,却为何如此对待韩信呢?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汉高祖刘邦带兵在外,吕后在朝中把持政权,突然发生了紧急变故,萧何身为京城留守之任,所以不得不立即杀掉韩信,不像英布的事还处在似是而非的境地,可以从容谋划的。可见快刀斩乱麻,萧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5
韩信是帮助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大功臣, 然而功成之后, 他却成了被烹的走狗.关於他被杀的原因, 说法历来不同.   有的学者认为, 韩信是因为谋反而被杀的.早在楚汉战争最紧要关头时, 韩信就逼刘邦封他为齐王, 完全暴露了野心家的嘴脸, 因而楚汉战争一结束, 刘邦就夺了他的兵权, 并徙封为楚王.韩信至楚, 野心不死, 巡行所辖县邑, 出入陈列兵仗, 被人告发.刘邦采用陈平的调虎离山计, 以出游云梦、会诸侯於陈为名, 趁韩信前来朝会之际, 逮捕了他.刘邦念其大功, 又赦免了他, 降封淮阴侯, 使居长安, 韩信从此`常称病不朝从', `日怨望, 居常快快'(《史记·淮阴侯列传》) .公元前200 年, 他勾结握有重兵的边将陈豨, 再次阴谋叛乱.公元前197 年, 陈豨果反於代, 汉高祖亲征, 韩信托病不随征, `阴使人至豨所曰: ‘第举兵, 吾从此助公’' (《史记·淮阴侯列传》) .正在此时, 他的阴谋再次被人告发.萧何与吕后设计捕杀了韩信, 清除了这个闹分裂、谋叛乱的分子.有人还认为, 亡周乱秦兵革之后, 汉初社会各阶级都迫切需要休养生息.韩信从个人恩怨出发, 制造新的动乱, 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所以吕后杀韩信避免了第二次楚汉战争, 带有历史进步色彩.这不仅为新建的西汉王朝除掉了一大祸害, 而且在客观上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彭卫《应当正确评价吕后》, 载《人文杂志》1979 年第2 期)   与此相反, 有些学者认为韩信无意叛汉, 他的被杀完全是屈杀功臣.所谓韩信密谋`诈诏赦诸官奴, 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并与叛将陈豨搞里应外合, 都是没有实据的.首先, 告发者是韩信准备处死的一个罪徒的弟弟.即使韩信确有密谋, 也不可能让此人知道;其次, 当年韩信据齐, 握有重兵, 有人劝他`反汉与楚 (指项羽) 和, 三分天下王之', 韩信却认为`汉王遇我甚厚', `吾岂可以乡 (向) 利倍 (背) 义乎? ' (《史记·淮阴侯列传》) 在绝对有利的条件下尚且不反, 而这时他闲居长安, 既无兵柄, 又无武装, 怎么又要造起反来了呢? 再次, 韩信被捕之后, 立即斩於长乐官钟室.宫中悬钟之室, 岂是刑场? 这实际上无异於暗杀.若谋反有据, 何不昭示群臣? 最后, 高祖平陈, 事在汉十一年十月至十一月, 十二月攻下东垣, 而韩信`谋反'则在第二年春正月.陈豨已经兵消瓦解, 而韩信又怎能`从中应之'? 高祖平豨回来, `见信死, 亦喜且怜之' (《汉书》作`且喜且哀之') .所喜者, 畏将已除也;所哀怜者, 大臣无辜就戮也.从这种心情可以看出, 刘邦本人并不认为韩信真会谋反. (昭岷《谋害功臣宿将是吕后篡权叛国的既定方针》, 《武汉大学学报》1977 年第1 期;史继谬《论韩信之死》, 载《湖南师院学报》1980 年第4 期)   有人分析了汉初全部异姓诸侯王的命运, 把他们分为三类: 一类是与韩信一样, 并没谋反, 也无他罪, 而终为`谋反'借口被杀者, 如梁王彭越、越王张敖;另一类是由於刘邦的怀疑、逼迫以致走到反叛道路的, 如韩王信、淮南王黥布、燕王卢绾;再一类是免於杀戮的, 如势力最小的吴芮.凡那些功高震主的将领, 不管你反也好, 不反也好, 皇帝总是要找理由将他杀掉的.韩信就属於前者.刘邦对於韩信, 既佩服他那`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 攻必取'的军事才能, 自称`不如' (《史记·高祖本纪》) , 同时又对他这种才能极不放心, 因而对待韩信的政策便是: 使用——限制——诛杀, 即在战争中用其所长, 为我效力;随着战争的渐趋结束, 而逐渐限制;一旦夺取全国政权, 其才不可留, 杀之了事.这样, 韩信当然免不了一死了.谋反云云, 只不过是刘邦与吕氏在政权到手后杀戮功臣猛将的借口而已
第2个回答  2014-07-06
吕后杀韩信其实也有顺着刘邦的意思,因为汉朝的天下几乎一半都是韩信打下来的 ,所以他拥有百万大军,到时候便会出现三股势力,对刘邦威胁太大,而且别人问他为什么忠于刘邦,他竟然说因为他对我好,给了我兵符,刘邦多疑,定会把他除去。而吕后猜到了刘邦的心思,便于萧何和谋,将此异姓王除去,除韩信以外,她还将彭越等异姓王除去。计谋是陈平出的,他让萧何假传圣旨,再杀了韩信。
良禽择木而栖,萧何虽然是为的取得主子信赖,但他实属无赖,亏韩信至死都想着萧何救我。
至于成也萧何是因为韩信是萧何举给刘邦的,所谓“萧何月下追韩信”。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韩信被吕后杀了,不是韩信杀了吕后韩信被杀的原因当时项羽已死,韩信功高盖主,成为了新的威胁,韩信又不知道功成身退,掌管主权的人肯定要先除去这些以后有造反能力的人,但当时韩信逼刘邦承诺不杀他,刘邦虽已答应,但估计身为皇帝这样宁刘邦更加不爽,自己杀不了他,但可以派吕后设计某来杀他,而且韩信这人也有野心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宋人洪迈的《容斋续笔》记录下这句话,并简单探讨了它的成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