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是杜甫晚年生活的地方吗

如题所述

杜甫草堂,就是杜甫晚年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安史之乱后,杜甫避难成都。由于当时蜀中经济发达又远离战乱,杜甫便在这里度过了几年相对安逸的时光,并在这里写了两百多首诗。这其中很多都曾出现在大家的课本上,构成一个陶冶心灵的精神故乡。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废弃了。

然而诗圣的光华越来越亮,让人不得不去追怀一下杜甫曾经的草堂。五代时,诗人韦庄寻到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从那到现在一千多年的岁月里,历朝历代都会对这片草堂加以修复。到现在,它已成为了一处既有田园风光又有纪念碑廊的文化圣地了。

杜甫草堂最值得去的景点倒不是杜甫的茅屋故居,而是一个叫“诗圣著千秋,草堂留后世”的陈列室。里面珍藏着很多在杜甫草堂附近出土的唐代文物,有农具,有佛像,很可能跟当年的杜甫有关。陈列室里悬挂着不少杜甫在草堂所作的名篇。

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名作《饮中八仙歌》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