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人物第一季李白的主要事迹

如题所述

千古风流人物第一季李白的主要事迹介绍如下:

1、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2、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6
千古风流人物第一季主要讲述了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些重要事迹,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事迹:

1.早年宦游:李白出生在陕西凤翔(今陕西省凤县)的一个贫穷家庭,他常常漫游于大自然之中,醉心于文学与诗歌。他在18岁时离开家乡,踏上了自己的旅程,游历了许多地方,结识了不少文人。

2.赋诗求贤:李白在旅途中,曾多次赋诗寻找贤才,并通过自己的才华赢得了不少朝廷官员的认可和赏识。他以自己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和奇特的诗才,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

3.与杜甫相识:李白与另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相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共同的时光,相互鼓励和启发,互相影响,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4.得到宠爱与失败:李白在朝廷中得到了一些高官的赏识,被授予一些重要职位。然而,由于他个性张扬,拒绝妥协,他的官职往往也不长久,最终多次被贬出朝廷,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文学上的地位。

5.创作辉煌:李白以其华丽的诗词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自然景观、社会生活、政治抒发等,表达了他对自由和追求梦想的思考和追求。

6.晚年归隐:李白晚年时逐渐厌倦了世俗纷扰,开始向往田园生活,寻求内心的安宁。他先后在江苏宣城、临沂等地隐居,专心创作自己所钟爱的诗歌,过上了宁静而自由的生活。

这些主要的事迹展示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个性,也展示了他曲折的一生。他的诗词至今仍然被广泛传唱,并对后世的文人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