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档: 《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思考题

如题所述

《教师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思考题

一、探究教学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有何关系?

答: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探究教学能力

1.教师专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新课程实施将全方位触动教师,促使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审视自己的教学生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出多方面要求。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现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现在,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教师专业的观念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2.探究教育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专业性是教师专业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一种专业,并不仅仅以学历或对业务提出的一定的要求为标准,它是由与职业性质相关的综合性要求来决定的。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少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教师通过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获得与探究教学有关的技巧、态度、信念、价值、理念、知识结构等专业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实施新课程必须提高教师探究教学能力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极为深刻的教育变革。我们的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等诸方面的认识深度、广度都不足,很多教师对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教育交往等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知之甚少或知之甚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以致他们对新课程的教学或不适应或不能把握,甚至会出现只走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的新课程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的探究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无论是在理念、专心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严峻的挑站,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接受培养与训练,从而适应新课程教学工作。

2、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答: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动态、开放的过程,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接受性学习能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接受性学习是和探究性学习相对的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就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接受性学习占据了主要位置。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大量的已被证明是科学、正确的知识,我们开展探究性学习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什么都要学生去重新探究一番,不妨通过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来掌握它。

二、

1、指导学生搜集探究信息时,教师除具备本单元提及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在指导学生搜集探究信息时,教师除具备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巧妙设计搜集信息任务的能力、细心制定搜集计划的能力、选择和提供恰当搜集范围的能力、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还应具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必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的整合能力:一方面,要具有高效获取、批判性吸收、存储、创造性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成倍增长和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有其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教学信息反馈方式的变革,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指导学生分析处理信息资料时,先后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

答:要指导学生搜集处理探究信息,教师要获取信息资料,明确获取信息资料的基本素养,要巧妙设计搜集信息任务,细心制定搜集计划,选择和提供恰当搜集范围,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还应做到:(1)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以及喜欢的种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2)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创造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经验的机会。(3)教材创新要取舍得当。

三、

1、请举一个你的教学实例,说明你是怎样启发、指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解决探究问题并得出结论的?

在讲授高二英语语法“倒装”时,为了能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解决探究问题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Step 1.Show two sentences appeared in the passage:

1)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

2) Here comes a list of ……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句子,并写出它们的句型结构。

1)否定词+助动词+主语+谓语动词+其它(部分倒装)

2)副词+谓语动词+主语(完全倒装)

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与这两个句子结构相同的句子。

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什么是倒装?”以及部分倒装和完全倒装的句型结构,再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学习倒装的其它知识。

新课标理念下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不存在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是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思维方法,又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师生合作学习,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深化思维,提高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是舞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诱"学生思维,"导"学生探究,变课堂为学生探索、发现、创造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举例:

2、请你结合自己一次成功的教学案例,谈谈在探究问题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在实际教学中,在探究问题设计方面需要考虑:首先是确立问题情境,在给出驱动性问题之前,他们先让学生感受到将要探究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二,他们将驱动性问题转化为交给学生的任务,也就是确定围绕大的驱动性问题,学生要做的具体探究任务是什么。在这一方面,他们做了很多思考,探究内容的具体素材是什么。他们还考虑到怎么把核心探究问题转变为学生分组活动的任务。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预设每个小组在整个探究活动中的作用。这就是核心驱动性问题,转换成面向学生提出来的具体驱动性问题,然后再转换成每个小组的具体探究任务。正是这样一个负责任而又精致的层级转化保证了这个探究教学的质量。第三,这个探究教学既不盲目开放也不盲目收缩。开放时教学的内涵是明确的。第四,学生活动后的交流环节也很有特点。学生汇报要交流哪些问题,学生汇报时小组间的层级性也很明显,学生不同的小组汇报时不是平行的,而是有梯次的、有发展的。

四、

1、你认为教师的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需要从哪些方面培养与训练?为什么?

答:教师的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能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培养与训练:

1)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控制探究进程,促使探究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

3)帮助学生正确进行探究性学习;

4)组织与调控探究活动的设计能力;

5)对探究活动的观察与判断力;

6)教学组织安排能力;

7)调控教学过程的能力;�

8)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9)以查阅资料为主的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10)以调查访问为主的探究活动的组织与调控;�

11)以交流讨论为主的探究活动的组织

2、新课程的探究教学组织与传统的讲授教学组织有哪些不同?

答:传统教学:其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接受学习为主。这种模式从而体现出了以强调知识的为主体,重视理论性的知识,从而导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积累性,也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性、灵活性;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只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样的模式使学生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听讲、记忆、模仿的智力活动中,因此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探究教学组织: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来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探究教学组织的教学方式。开展探究教学组织现出了学生的领域水平目标达成的针对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连贯性和生活化等特性,将整个教学置身于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去体会在生活中学习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构建,重视学生技能的综合利用的实践体验,从而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和能的能力和意识。

五、

1、请设计一个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表,能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多维评价。

探究教学的评价要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进步和成绩,老师通过探究教学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学校通过探究教学的评价,改进教学管理。

关注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体验的生成。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思维活动性如何?在探究中反思,从而建构知识及能力的表现如何?

探究课教学中的评价表:

A
B
C
D

参与度0.2
按时完成任务出谋策的主要人能取的他人支持
主动参与关心小组的工作,能完成自己的任务
主动探究,只关心自己的任务偶有懈怠
比较被动

探究力0.3
探究有技巧性和较高的思维能力,能很出色完成任务
有技巧性和思维能力,能较好的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一般
不能完成探究任务

知识0.2
能很好的达成目标

能建构任务,能运用知识。
能建构任务,能运用知识。
只能部分达成目标
不能达成目标

合作精神0.1
愉快、协调、主动
有合作但协调一般
有活动偶有离群
要别人监督指导

创新精神0.1
有独特的表现能实践实现
有独特的表现,肯动手实践
无独特的表现,实践被动
没有动手实践

交流和改进0.1
交流方案,预测和解释,有较深的质疑
交流选择,能解释和预测,能质疑
少交流,只解答简单的问题
旁观者

2、请举一个你自己的教学实例,说明你是如何引导学生对同伴进行纵向评价的。

答: 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自我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活动中的自我评价通常可以通过问答型表格进行。

同伴评价分为同组内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和不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学生有机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观察他们的同伴,而且他们观察到的细节往往比教师所看到的更多。因此同伴评价可以成为教师评价的一个有力的补充。有效的同伴评价需要借助合理的评价标准,根据这个评价标准给出一定的评分。一个同伴的评分能激发起更强的参与性和责任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评价结构,提高学习技能,提供更多的反馈.

在制订评价标准时教师可把握以下几点:(1)评价标准应随着小组活动内容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2)在一些小组活动中,教师可把评价标准事先告知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收到更好的效果。(3)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订,使他们有更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15
  一、1、探究教学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有何关系?

  答:1.教师专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新课程实施将全方位触动教师,促使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审视自己的教学生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出多方面要求。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现在,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教师专业的观念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2.探究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专业性是教师专业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一种专业,并不仅仅以学历或对业务提出的一定的要求为标准,它是由与职业性质相关的综合性要求来决定的。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少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交点;多层复合的专业知识结构;多方面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教师通过探究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获得与探究教学有关的技巧、态度、信念、价值、理念、知识结构等专业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实施新课程必须提高教师探究教学能力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极为深刻的教育变革。我们的教师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等诸方面的认识深度、广度都不足,很多教师对建构主义、多元智能、教育交往等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知之甚少或知之甚浅,甚至完全没有接触,以致他们对新课程的教学或不适应或不能把握,甚至会出现只走形式而没有实际效果的新课程教学。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的探究教学相对传统教学而言,无论是在理念、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接受培养与训练,从而适应新课程教学工作。

  2、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比有何不同之处?

  答: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动态、开放的过程,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接受性学习能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接受性学习是和研究性学习相对的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就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接受性学习占据了主要位置。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大量的已被证明是科学、正确的知识,如物理学科的物理年代、物理人物、物理事件及物理发展的规律性知识等,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什么都要学生去重新探究一番,不妨通过接受性学习的方式来掌握它。物理能力和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物理知识的积累,物理学习需要重视这种积累。理论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杨振宁说过:“过去的学习方法是人家指出来你去走,新的学习方法是自己去找路。”两种学习方式各有裨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灵活选择,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二、

  1、指导学生搜集探究信息时,教师除具备本单元提及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一)对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探究信息能力的理解

  (二)指导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要素 1 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2 巧妙设计搜集信息任务的能力3 细心制定搜集计划的能力 4 选择和提供恰当搜集范围的能力5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处理信息资料时,先后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

  答:1、动静结合、加强沟通。2、口述问题,建立模型3、过程反思,突显关键一是如何筛选关键信息;二是回忆解题的思路。

  三、

  1、请举一个你的教学实例,说明你是怎样启发、指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解决探究问题并得出结论的?

  答:在讲解化学实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的时候,

  如果使用接受式教学,那就是直接把学生领到实验室,告诉学生实验步骤,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去做实验,但是这样被动去接受知识,学生下来掌握情况并不会,甚至有学生做完实验后感觉很茫然,不知道这节实验课干了些什么,更不要去谈细节了。

  如果采用探究性教学,那么我可以先仅仅告诉学生实验原理,然后让学生依据实验原理去设计这个实验,大体需要几步,每一步又应该注意些什么,需要什么实验仪器,药品,让学生思考到每一步的细节,在纸上一一列出,然后再去实验室做这个实验,这样下来,学生思维很清晰,而且通过真实实验与设想比较,提高学生具备设身处地的实验能力

  2、请你结合自己一次成功的教学案例,谈谈在探究问题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讨论兴趣;通过开放性问题的合作讨论,使不同认知结构、不同风格的学生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和空间;开放性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和全面。化学中的开放性问题主要有(1)使用多种方法制取某种物质:例如在学习硝酸的性质时,设计以Cu为原料,讨论制取Cu(NO3)2晶体的各种方法。在学习卤素化合物的性质时,讨论以NaCl为原料制取盐酸的各种方法。在学习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时,设计如何测定NaCl中混有Na2CO3以及测定Na2CO3%的问题让学生讨论。(2)实验方案的评价:由于评价标准的不同,评价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由于一个人不可能非常全面地从多维的角度去充分认识方案的优劣,但是通过合作讨论,使不同学生的评价方案的标准互补,使方案更为合理。如,以Cu为原料制取Cu(NO3) 2的方案有:①Cu与稀硝酸反应制Cu(NO3) 2②Cu与浓硝酸反应制取Cu(NO3) 2③Cu与O2先反应制取CuO,再用CuO与硝酸反应制取Cu(NO3) 2④Cu与AgNO3反应制取Cu(NO3) 2等方案中,哪个方案是最佳方案?指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3)对事故、事件的处理或解释:如在学习“硫化氢的性质”时,以发生在重庆开县喷出大量的硫化氢,造成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治疗、65000名居民被紧急疏散为题讨论,如果你是现场的总指挥,该怎样处理呢?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应用H2S的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H2S的性质。

  二、应围绕要探究主题设计问题

  围绕探究主题去设计问题可以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既能全面温故,也能努力利用旧知识探索出新知识,即利用旧知引出新知。如在做了氯化氢气体的喷泉实验后,讨论为什么会形成喷泉?还有哪些气体在酸碱性溶液中能够形成喷泉?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喷泉实验的形成原理理解更加深刻,又能为今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提供学习的范例。又如为了复习中和滴定、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等几种实验方法,可以设计“如何测定NaCl中Na2CO3的含量”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学会使用以上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如果有的学生设计出的用不同的指示剂进行分步滴定Na2CO3的方法,教师对此方法的原理进行追问,可以使中和滴定的原理得到升华。围绕探究的主题还可以设计能够相互联系的、有梯度的、有序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就可以总结出氯气的化学性质,(1)如果氯气泄漏该如何处置?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氯气能与水部分反应、与碱溶液反应的部分化学性质(2)将氯气通入到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的红色褪去,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氯气的漂白作用,二是通入的氯气使溶液的呈酸性使酚酞溶液变无色,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是氯气的漂白褪色还是与碱反应使溶液呈酸性而褪色?(3)由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给我们的启示,如何设计实验用氯气置换出溴和碘?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就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氯气的性质,强化了对氯气知识的理解,形成氯气的知识体系。

  三、应设计适宜难度的问题

  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该是难易适度的,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简单的问题只要通过回忆就可以从自己的头脑中直接提取出信息就可以解决,根本不需讨论,这样的问题就不能作为讨论的问题,如在做过HCl的喷泉实验后,问此实验说明HCl是极易溶于水还是难溶于水就是不需讨论的问题,当然任何问题的难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的阶段难度是不同的,例如通过实验检验甲烷的纯度,对于初中或者高一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就不是成为问题了,那么多大难度的问题可以作为课堂上的探究讨论的问题呢,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学生知道一些,但是仅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也就是说在“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具体地说一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应是知识命题集,而不是只需一、二个知识点就可以解决的,例如,现有5.3g的工业纯碱的样品(含少量NaCl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需测定样品中的 Na2CO3的质量分数,请同学们设计初步方案,写出每一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原理、用品、步骤、装置图、数据处理、误差分析、问题讨论等)的操作步骤,这样的问题对高三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中上难的问题,通过高三学生的讨论,可以复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学会用重量法、气体测定法、中和滴定法等实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又如,设计实验证明是SO2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还是Cl2使品红溶液褪色?这样的问题对高一刚刚学习Cl2、SO2知识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较难的问题。较难问题的第二特征就是使一个内部问题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需要一系列操作,而不是一、二个操作程序就能解决的。如,在学习铝的性质时,让学生讨论铝汞齐上长出的毛刷成分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其产物?这个问题就是需要经过多种猜想和多种实验操作方法才能达到目的,是一个较难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学会从组成元素的角度猜想生成物,并用几种实验方法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还学习两性氧化物的知识等。

  四、应设计结构不良的问题

  因为杂乱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相互讨论,分析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结构不良问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问题的起点、目标明确,也知道有若干种解决方法,但不知道哪种方法最好;如在高二学习乙炔能够使溴水褪色的性质后,告诉学生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取的乙炔气体中常常混有H2S气体,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是乙炔与溴水反应了?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就可以使同学们把学习过的有关硫化氢和乙炔的性质梳理一遍,从梳理中找出使用哪种方法比较合理。二是问题的起点、目标明确,但是不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如何防止金属腐蚀的问题就是一个起点和目标明确,但解决办法不够明确的结构性不良的问题,在高二学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知识时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三是只有问题的起点明确,问题解决的目标和达到的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都不明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学习“从海水中提取物质”时,可以设计“怎样帮助氯碱厂设计出一个生产氯气、氢气、氯化氢、烧碱、漂粉精等产品的方案并根据提供各种产品的价格进行经济核算”的问题进行合作讨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需要多人的集体智慧才能解决。在解决这些结构不良的问题时,往往促使学生批判地、创造性思考,学会按照合理的标准做决定,学会如何调整利益冲突,综合解决问题。

  开放性的问题、结构性不良的问题、难度适宜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和参与兴趣,学生通过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理解知识的本质,发展思维能力,这类问题是适合探究教学中合作讨论的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