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讲话,被老师请家长怎么办?

如题所述

孩子上课时间讲话,违反了学校纪律,老师让请家长,这是很多家长都经历过的事情,为了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家长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配合老师做好家校教育工作。



第一,家长要积极的应对和配合老师,做好“被请”的谈话工作。

家长要放下防卫的心理,家长要明白,是自己的孩子上课时间违反了纪律,和同学讲话,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不能有情绪,卸下我们家长习惯性的防卫心理,不能轻视被老师约谈的这一事情,因为涉及到孩子的学校教育和学习的事情,所以要提高认识,以积极的心态配合老师开展谈话教育工作。

第二,到校后,认真听老师说话,不要随意打断老师。

一般家长到校后,老师会跟家长详细说明白孩子上课讲话的事情经过,也是老师和家长共同梳理孩子事情的过程,所以家长要认真听完,不要随意打断老师。这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支持老师的工作,最后对老师的辛苦付出表示自己的感谢,比如可以说“孩子反了这样的错误,真实抱歉,也麻烦老师您了”。同时,家长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要好好教导孩子改过错误,支持老师工作。



第三,找到孩子,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把问题解决。

家长要明白,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也是成长的一个信号,随意家长态度要控制好情绪,对孩子冲动解决不了问题。面对孩子在学校犯错,要巧妙运用语言技巧,比如,多用几个“为什么”“可能导致的结果”让孩子明白上课不能随便讲话的原因,以及讲话带来的不好影响。通过引导孩子主动说出自己违反纪律的原因和后果之后,表示孩子就理解并懂得了怎么去改正。

第四,加强家庭教育,预防孩子再犯类似的错误。

如果希望孩子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就需要培养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还孩子协商,确定一些规则,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逐渐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预防再次犯错误。

相信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孩子能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20

孩子上课时间讲话,违反了学校纪律,老师让请家长,这是很多家长都经历过的事情,为了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家长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配合老师做好家校教育工作。

第一,家长要积极的应对和配合老师,做好“被请”的谈话工作。

家长要放下防卫的心理,家长要明白,是自己的孩子上课时间违反了纪律,和同学讲话,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不能有情绪,卸下我们家长习惯性的防卫心理,不能轻视被老师约谈的这一事情,因为涉及到孩子的学校教育和学习的事情,所以要提高认识,以积极的心态配合老师开展谈话教育工作。

第二,到校后,认真听老师说话,不要随意打断老师。

一般家长到校后,老师会跟家长详细说明白孩子上课讲话的事情经过,也是老师和家长共同梳理孩子事情的过程,所以家长要认真听完,不要随意打断老师。这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支持老师的工作,最后对老师的辛苦付出表示自己的感谢,比如可以说“孩子反了这样的错误,真实抱歉,也麻烦老师您了”。同时,家长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要好好教导孩子改过错误,支持老师工作。

第三,找到孩子,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把问题解决。

家长要明白,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也是成长的一个信号,随意家长态度要控制好情绪,对孩子冲动解决不了问题。面对孩子在学校犯错,要巧妙运用语言技巧,比如,多用几个“为什么”“可能导致的结果”让孩子明白上课不能随便讲话的原因,以及讲话带来的不好影响。通过引导孩子主动说出自己违反纪律的原因和后果之后,表示孩子就理解并懂得了怎么去改正。

第四,加强家庭教育,预防孩子再犯类似的错误。

如果希望孩子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就需要培养孩子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还孩子协商,确定一些规则,家长和孩子共同遵守,逐渐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预防再次犯错误。

相信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孩子能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08

父母要善做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

“你们家孩子上课的时候讲笑话,而且还影响到了周围的同学,这样很影响老师上课,你必须得管管。”

对于被老师叫去谈话这件事,相信不少家长都有过这个经历,那么面对老师的谈话,家长们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通常能见到的家长们的反应和处理方式,有以下四种,每一种处理方式,对老师的教学以及孩子后期的学习,有着严重的影响。

方式一:立马回家教育孩子

对于被老师叫去谈话,这个事儿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一肚子的火气,回家后劈头盖脸对孩子就是一顿批评教育。

此刻孩子所有的关注点并不是在自己出现的问题上,更多的是感觉到只要爸妈一见老师,就没好事情,从而地不自觉地会去疏远老师和父母,内心也变的压抑的。对于一些比较偏激的家长,批评孩子地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这样会让孩子极度没有安全感,时间久了,会变得很自闭。这样处理下来,孩子问题没有解决,反而让孩子增加了更多的负面情绪。

方式二:无所谓,问题不大

对于老师叫去谈话,一些家长会“嘻嘻哈哈”的,听完就完了,总觉得孩子嘛,问题不大,回到家也对孩子不闻不问,不提这个事儿,表现出无所谓。

从而这样会让孩子不在乎老师的批评,从而不敬畏老师,不尊重老师,更加不尊重课堂纪律。

时间久了,孩子会更加“放飞自我”,我行我素,不重视知识,时间久了就会变得“天不怕地不怕”。

方式三:怼回去,孩子没问题

也有那么一些家长,非常的护犊子,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是老师过于夸大问题,对于老师的谈话,及时地就给怼回去,并且还各种指责老师上课有问题等。

无形中,这会影响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候不思考自己的问题,总是觉得是别人的问题,在跟老师的相处中,有了父母的“撑腰”,也会学着怼老师。而实际的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而老师在一次次被怼中感受到家长的不配合,对于一些家长所谓的问题不大的问题,也不大乐意去沟通。孩子的问题则会越累越多。

方式是:理解老师,理解孩子

最后的一种处理方式,家长比较理智,对于老师的批评,首先是信任老师、尊重老师、感谢老师;其次要预约批评,做好“翻译家”,把老师批评背后真

期望告诉孩子,让批评变得有意义;最后,当老师批评错了孩子被冤杠了,家长要成为两者间的“润滑剂”,消除误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家长首先站好自己的中间位置,既要站在老师的角度,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要做好老师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04

一位家长曾经告诉我,她家孩子特别调皮,自从上了小学,就不断地惹祸。而她,也经常被老师叫去学校谈话,成了办公室的常客。

在上班时间请假去学校,不仅影响了她的正常工作,还让她感觉特别焦虑、难堪。在办公室里,她就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唯唯诺诺,不停地向老师道歉。

如果只是私下交流也就罢了,老师有时还直接在家长群里艾特(@)她,让她顿时觉得特别丢人,在其他家长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虽然知道老师是为了孩子好,可每当接到老师的微信或电话,她还是特别紧张和抗拒,不知道如何是好。

孩子犯了错,老师让请家长,可能是不少人都经历过的事情。除了少数家长认为老师是故意找茬外,大部分家长都能理解老师的这一做法。

可是理解归理解,情绪上还是过不去呀!

通常,我们会认为,老师指责孩子犯了错,是在暗示我们没有教育好孩子,是在批评我们,导致我们产生不服的心态。

再加上老师和家长地位的不平等,空气中弥漫的紧张、难堪等气氛,使得我们和老师在沟通时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也就无法帮助孩子成长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被老师约谈是好事

我们要告诉自己,老师找我们谈话,虽然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如果老师不再关注孩子,即使孩子犯错了,老师也不理会,也不告诉家长,老师和家长是轻松了,可孩子呢?

这样一想,我们心中的不快感和抵触感就会减轻很多。因为我们知道,老师找我们,是在寻求合作,是给孩子变好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

接着,我们要搞清楚,老师为什么要请家长?

有些家长不理解,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不应该由老师想办法解决吗?如果什么事都找家长,还要老师做什么?

一是一个班的学生很多,老师没有办法对每个孩子都非常了解。现在大多孩子心智不成熟,抗压能力弱,同时又高自尊、高敏感、过于情绪化。如果老师批评不当,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暴自弃、自我伤害,甚至自杀的极端行为。

二是社会和学校没有给老师明确的惩戒权,导致老师不敢进行过多的教育。惩戒不等于打骂,不等于体罚,但三者之间的区别,却没有一个评判标准。

如果老师认为,自己是在教育孩子,但家长却认为,老师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那老师就是自己把自己坑了。

所以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能怎么办呢?当然就是请家长。

通常老师请家长时,会涉及到以下三种情况:1.孩子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学校里,进行正常的教学、协助孩子认真听讲是老师的主要任务,因为有教学进度的约束,就需要孩子好好配合,让教学顺利进行。

如果孩子在上课时调皮捣蛋,不好好听讲,老师就要占用课堂时间进行教育,这样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如果孩子只是偶尔为之,老师提醒后便立刻改正,老师也不会计较。但如果老师运用了各种手段后,如罚站、请出教室,孩子依然屡教不改,那老师就要请家长。

2.涉及到了孩子的安全问题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比起学习成绩来,老师可能更关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在学校里,即使是在课间,不会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老师一般也是禁止孩子打闹的。因为孩子打闹时没分寸,下手没轻重,如果发生意外,除了不好向家长交代外,还会给老师和学校带来很大的麻烦。

所以,如果孩子在学校闹得比较厉害,或者孩子本身出现了身体不舒服的情况,老师通常都会立刻联系家长,请家长出面解决。

3.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了问题孩子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当孩子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时,老师不可能一对一进行额外的辅导,只能联系家长,让孩子在课外时间加强学习。

另外,每个学校都会对老师进行考评,而孩子的学习成绩是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当孩子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或者是拉班级后腿这样的情况时,老师也会联系家长积极解决。

被老师约谈后,要如何应对?

首先,放下习惯性防卫心理,不一点就着

习惯性防卫是一种本能,当受到老师的质疑和批评时,这种本能使得我们无法思考对方说得对不对,而是会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挑战,于是立刻反驳。

这样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所以我们要先告诉自己,就算老师的语气不太好,甚至公然指责我们做家长的不负责任,我们也不要被习惯性防卫心理控制。

其次,听老师说完,中间不打断

老师在和家长论述事情经过的时候,其实也是梳理思维和发泄情绪的过程。哪怕有些言过其实,也不要打断老师的话,进行反驳或辩解。

那么我们家长就要一言不发吗?

当然不是的,在老师进行提问的时候,我们可以照实说,但是不要滔滔不绝说个不停,主要是让老师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另外在谈话结束前,我们还要表明态度,表示自己会好好教育孩子,支持老师的工作。同时,也对老师的付出表达感谢。

再次,和孩子交流沟通,解决问题

犯错是一种成长的信号,尽管孩子的有些错误行为确实让人生气,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抓住机会,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用“为什么”代替“发生了什么”。

面对犯错的孩子,很多家长会纠结于犯错的细节,强迫孩子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并且承诺进行改正。

这看似很有效,可如果不弄明白孩子为什么犯错,错误有可能还会重复。

最后,预防为主,培养规则意识少犯错

我们不奢求孩子不犯错,但是我们希望孩子能减少不必要的犯错。如果一再因为缺少规则意识而犯错被请家长,那这种错误就没有成长意义了。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以预防为主,在家里就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在校生活,也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行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具体的操作过程很简单,就是和孩子协商,一起制定家庭规则。规则的具体内容要让双方都同意,同时家长也必须以身作则,主动遵守。

孩子犯了错,老师让请家长,不仅孩子会感觉害怕,家长也紧张。其实大可不必,了解了应对策略,老师反而能成为我们的合作者。

希望在我们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下,孩子能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第4个回答  2022-03-07

方式一:立马回家教育孩子

对于被老师叫去谈话,这个事儿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一肚子的火气,回家后劈头盖脸对孩子就是一顿批评教育。
此刻孩子所有的关注点并不是在自己出现的问题上,更多的是感觉到只要爸妈一见老师,就没好事情,从而地不自觉地会去疏远老师和父母,内心也变的压抑的。对于一些比较偏激的家长,批评孩子地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这样会让孩子极度没有安全感,时间久了,会变得很自闭。这样处理下来,孩子问题没有解决,反而让孩子增加了更多的负面情绪。
方式二:无所谓,问题不大

对于老师叫去谈话,一些家长会“嘻嘻哈哈”的,听完就完了,总觉得孩子嘛,问题不大,回到家也对孩子不闻不问,不提这个事儿,表现出无所谓。
从而这样会让孩子不在乎老师的批评,从而不敬畏老师,不尊重老师,更加不尊重课堂纪律。

时间久了,孩子会更加“放飞自我”,我行我素,不重视知识,时间久了就会变得“天不怕地不怕”。
方式三:怼回去,孩子没问题

也有那么一些家长,非常的护犊子,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是老师过于夸大问题,对于老师的谈话,及时地就给怼回去,并且还各种指责老师上课有问题等。
无形中,这会影响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候不思考自己的问题,总是觉得是别人的问题,在跟老师的相处中,有了父母的“撑腰”,也会学着怼老师。而实际的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而老师在一次次被怼中感受到家长的不配合,对于一些家长所谓的问题不大的问题,也不大乐意去沟通。孩子的问题则会越累越多。

方式是:理解老师,理解孩子
最后的一种处理方式,家长比较理智,对于老师的批评,首先是信任老师、尊重老师、感谢老师;其次要预约批评,做好“翻译家”,把老师批评背后真
期望告诉孩子,让批评变得有意义;最后,当老师批评错了孩子被冤杠了,家长要成为两者间的“润滑剂”,消除误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家长首先站好自己的中间位置,既要站在老师的角度,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要做好老师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