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大百战百胜的名帅,最后只有哪两位善终了?

如题所述

什么是将?统领千人冲锋陷阵,是为将;什么是帅?统领万人、数十万人乃至上百万人,进行区域乃至灭国之战。作为将领,想的是怎么杀敌,怎么赢的战役;而作为帅,考虑的东西方方面面。现在来盘点古代百战百胜的六大名帅吧:

TOP、6 岳飞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初期只是“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虽然屡获战功,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多次被迫离开军营;但最终还是崛起了,金军南下江南时,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公元1133年,岳飞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

公元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公元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之后遭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最终被杀害。



岳飞打仗几乎都是以弱胜强,但是并不代表岳家军人数就少;岳家军拥兵十余万,分为十二支,其中踏白军、游奕军、背嵬军为岳飞亲军,皆有长戟硬弩兵车数千和步兵数千。巅峰时期岳家军拥有八十四将,可谓规模庞大;也难怪宋高宗赵构会如此忌惮岳飞,如果岳飞有心改朝换代,虚弱的南宋,拿什么抵挡岳飞“黄袍加身”?

TOP、5 李靖



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后被李世民召入幕府,用做三卫。在李唐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勋。

公元618年,李渊建唐称帝,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为了平定割据势力;公元620年,李靖随从秦王东进,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以军功授任开府。从此,李靖开始崭露头角。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出战失利,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后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而杀死肇则,俘获五千多人。



在灭萧铣的战役中,虽然李孝恭是主帅,但李渊又以为李孝恭不太精通军旅之事,“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李靖实际上已成为三军统帅。在灭萧铣后,李靖又被派往岭南,所到之处,皆望风归降,连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接着又参与了灭辅公祏、击灭东突厥、远征吐谷浑等等战役,在历史上与韩信、白起、韩信并称,也是难得善终的军神。

TOP、4 王翦



王翦少年时就喜欢军事,后侍奉秦始皇;王翦的初战便是阏与之战,虽然阏与之战在历史上名气不大,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战;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后,秦王嬴政正式亲政,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开始了。这场统一战争以前236年秦军伐赵拉开序幕,前后持续15年。期间,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如此多灭国之功,王翦不愧军神之名。



王翦身为四朝元老,历任多位相国,无论是范雎、蔡泽,乃至吕不韦,都对他十分尊重。当他攻下燕都之后,迅即上表告老还乡,此时统一大业已经完成一半,但重头戏还在后头,但他向秦王推荐由其他将领来完成。而当他再度出山灭楚后,无论秦王怎么劝都要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

TOP、3 吴起



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不少钱,弄得倾家荡产,也没得到一官半职,遭到乡人的讥笑、诽谤。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在临逃走时,他对母亲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吴起先去孔门弟子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

母亲去世后,吴起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曾申认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此后,吴起弃儒学兵。吴起天资卓绝,出师之后,曾助鲁国击败强敌齐国,可惜鲁国容不下吴起,吴起又去投奔魏国,在魏国几年,吴起助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吴起担任首任郡守。



就在这段期间,吴起训练了后来名震天下的魏武卒,并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五十万秦军。但吴起的目标不是军神,而是想要以自己的理想彻底改变一个国家,于是又去了楚国,楚悼王全力支持吴起,因此楚国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级强国,可惜楚悼王死后,吴起就被楚国旧贵族所杀,后还吴起的尸体还被楚肃王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TOP、2 白起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可惜,白起最终却死于秦昭襄王的猜忌和范雎的进谗上;秦军在邯郸之战惨败,秦昭襄王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秦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一代绝世名将,就此陨落。

TOP、1 韩信



韩信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可以说,韩信是刘邦夺取天下最大的依仗之一,但也是刘邦最忌惮的人;韩信个人能力就不用多说了,而且士兵多忠心于韩信,如果韩信有心要反,天下无人能治;也不管韩信是不是真有反心,但在刘邦看来,绝不能留;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自古良将难善终,纵然沙场百战侥幸犹存,却依然躲不过帝王家的猜忌与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韩信被后世尊为“兵仙”、“战神”,却依然难逃阴谋诡计;白起贵为“杀神”,却被秦昭襄王一纸诏书就不得不自刎;岳飞就更不用说了。为将者,还是要多学学王翦和李靖,纵然功高震主,却凭借过人的智慧,不被帝王所猜忌,最终安享晚年,福及子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7
因为只有王翦和郭子仪,懂得功高震主的后果。
第2个回答  2021-03-08
最后只有王翦和李靖是得以善终了的。王翦是因为自己情商高,没有受君王猜忌;李靖是因为李世民年轻,有的时间和他耗,所以没被杀。
第3个回答  2021-01-28
古代一共有6位,百战百胜的名帅,实力非常强大,分别是岳飞,李靖,王翦,吴起,白起,韩信,其中只有李靖,王翦得以善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