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这是一本哲学启蒙书,所谓启蒙书就是小孩子看的书,书的全篇内容是以故事形式展开的,共有两条故事线,一条围绕西方的哲学史;一条围绕主人公苏菲,通过哲学老师的帮助逐步解开世界的各种怪象背后的原因。这里只对书中哲学内内容进行提炼,想看苏菲的故事的可以去看原书。

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

宇宙中的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

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当我们第二次涉水时,无论是我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从前不同了

大自然是由四种基本物质组成的“:土、气、火、水‘大自然的所有变化都是因为这四种元素相互结合或分离的缘故

大自然是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组成,而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

大自然是由无数个形状各异的原子组成,正因为他们形状各异,才能组合成不同物体,无论他们的数量和形状多么无穷无尽,他们都是永恒不变的、不可分割的

他不相信任何“力量”或“灵魂”介入大自然的变化过程,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原子和虚无,是典型的唯物主义论

苏格拉底未留过任何文字,我们之所以了解苏格拉底全考的是柏拉图撰写过的《对话录》

苏格拉底的真正面貌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近两千年五百年来对西方思想家产生启发作用的,是柏拉图描绘出来的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与别人谈话只是不断的提出问题而已,他会设法让对手承认自己理论上的弱点,然后让他们对自己的产生怀疑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就会有正确的行动

苏格拉底认为: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

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想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

与柏拉图相反,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先有的事物,才有的实体。因为实体是人们根据事物的共性特点抽象出来的概念

目的因:自然界每一件事物都有其目的性

逻辑:我们在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证明时,必须遵循若干法则

自然的层级:无生物、生物

伦理学:人唯有运用他所有的能力与才干,才能获得幸福

政治学: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贵族制、民主政治

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部的环境的优势,不依靠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

世界理性决定了发展变化,因此每一件事都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我们要接受命运

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苦短、及时享乐

强调万物一体,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因为上帝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与上帝或天地合二为一的体验,神秘主义强调我就是天地、我就是上帝

把新柏拉图和基督教进行结合,使二者共存

宣称世界是由善与恶组成、光与暗、精神与物质等二元的事物组成

将亚里士多德和基督教进行结合,使二者共存

世间有若干“自然的神学真理”,即一些既可以通过基督教的信仰,也可以通过我们与生俱来的理性得知的真理

在中世纪期间,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出发点;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则是以人为出发点

强调我们不仅是人,更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种理念使得人们无限崇拜天才。人们又有胆量表现自己,不再以自己为耻了

在人们眼中,大自然如今有了正面的意义。许多人认为上帝也存在于他所创造的事物中,因为如果神真的是无穷无尽的话,他就会存在于万事万物中。

伽利略:提出“惯性定律”:如果没有外力迫使一个物体改变它所处的状态,则这个物体会一直维持它原来静止或移动的状态

牛顿:牛顿参考伽利略动力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两个物体相互吸引的力量随着物体的大小而递增,并随着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而递减

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变得比个人与教会之间的关系更重要

经文被翻译成各个国家的语言,颠覆了之前只有教会骨干能看懂的拉丁文语言

我思故我在:有一件事情必定是真实的,那就是怀疑,当他怀疑时,他必然是在思考,而由于他在思考,那么他必然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

二元论:把思想和身体分区开来,认为人才有灵魂,动物则属于扩延的真实世界,它的生命和行为都是机械化的

自然法则:我们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可能会受到政治、环境等因素的阻碍,外在的环境会限制我们,只有我们能够“自由”发挥本身的固有技能

一元论:将大自然与万物的情况简化为一个实体

我们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是反映我们曾经看过、听过的事物。在我们看过、听过任何事物之前,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块白板

概念从何而来

主要:我们可以确定我们的感官已经将他们加以客观的再现

次要:只是反应外在实体在我们感官上所产生的作用

人有两种知觉:印象(对于外界实在的真实感受);观念(对印象的回忆)因此印象是我们形成观念的直接原因

他只接受让感官所认知到的事物,除此之外,一切事情都有待证实,他认为基督或奇迹属于印象的范畴,与知识和理性无关

习惯性期待

一件事物发生后另外一件事情也会发生,并不代表两件事物有关系,这只是我们心中的期待,并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期待心理乃是和习惯有关

我们无法察觉到我们所感受到的事物是否真实存在

我们的灵魂可能是形成我们本身各种概念的原因,就像我们在做梦时一般

大自然的全部包括人的灵魂与物质世界都是一个绝对存在的表现

人类的认知的基础世代不同,因此时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

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

每一种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旧思想为基础,而一但有一种新思想被提出,马上就会出现另一种和它抵制的思想,于是这两种思想之间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又会因为有人提出另一种融合了两种思想长处的思想而消除

美感阶段:只为现在而活,会抓住每个享乐的瞬间,凡是令人烦恼的,都是不好的

道德阶段:对生命抱有认真的态度,并且始终一贯地做一些符合道德的抉择

宗教阶段:他们选择信仰,而不选择美感的愉悦和理性所要求的责任

一个社会的政治情况与意识形态是由他的生产模式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是为了别人而工作,因此他的劳动对他而言是外在事物,不属于他,工人与工作之间就产生了隔阂

出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物种起源》

现存的所有动植物都是依照生物进化的法则,从较早期、较原始的形态演变而来

所有的生物进化乃是自然淘汰的结果

生命的起源是在一小滩热热的水中诞生的

在细胞不断分裂过程中,某些发生了突变,突变的结果可能使个体拥有一些优势,使它能在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的行动并不一定是根据理性的,非理性的冲动经常会左右我们的思想、梦境和行动,这种不理性的冲动可能是反映我们的基本需求

潜意识:人类的意识只是他心中漏出来的一部分而已,还有大部分没有漏出来的潜意识;潜意识是指那些被我们压制的经验或想法,也就是那些我们努力想忘掉的不愉快、不恰当或丑陋的经验

解梦:以伪装的方式满足人们压制的欲望

灵感:创作是就是想象和理性细密交织的时刻,每一个创作都包含有潜意识的部分,只是人的理性常常阻碍人的想象力

本我:我们会直接表达出我们对身体上的接触或温暖拥抱的需求

自我:我们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

超我: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社会教给我们的道德要求和价值判断来去抑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上帝已死

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本身,而不必对历史过于注意

存在先于本质

人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所以存在这个事实比我是谁更加重要

出版《第二性》

她相信女人和男人都必须挣脱这种内在偏见或理想的束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