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题所述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 人际交往问题

  现代大学院校,被誉为“小社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能够灵活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双向互动,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那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出现了,“如何建立顺畅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大学生个性特征不同,青春期固有的敏感和冲动,待人接物态度不同,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从而产生焦虑、烦燥、困惑、甚至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由成长.

  1.1 与个别人难以处好关系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中有 1/3和同学关系、寝室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有关,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普通的中学不同,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一些学生很难包容别人的生活习惯,在一个团体彼此就容易产生矛盾.一些高校的学生会特别在意这些细小的问题。通常是一些非常细小的问题导致了关系的恶化,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其他人说话做事是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有的学生则习惯歪曲的理解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也总是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

  1.2 缺少知心朋友,缺乏倾诉对象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竟离校出走,消息全无。原来这位大学生一连多日都呆在一家网吧里和网上的人倾诉苦闷.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与同学交往平淡而倍感孤独、压抑找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只能在网上倾诉。

  2 学业期望问题

  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指导者,但是大学生本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就是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大学生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内容的很大转变,这些大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估.大学里的学习成绩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的这些压力,也容易激化固有的矛盾。

  3 求职与择业问题

  这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进入社会时,他们经常面对很多的困惑和担忧,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能够适合自己,如何长远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时要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这些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忧虑。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意识导致了思想体系里价值单一取向、很多不合理的职业歧视也屡见不鲜,毕业生和家长的期望大多是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到热门行业,并从心里抵触蓝领文化。

  这样就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部分行业人才短缺的社会现状.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畏惧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等等方面,并通过很多的情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多样化和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应的措施: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心理负荷的大学生,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1.1 环境文化建设

  加强校内宣传橱窗的建设,广播电视、校园网等的建设力度要加大,广播电视和校园网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多展示学术知识和高层次的文化知识。

  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建设好集服务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1.2 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首先要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要加强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应该设置校长信箱、心理咨询信箱,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进一步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再次可以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建立校、院分层次管理体系,开展学生的社团特色活动。

   2 加强物质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从北京市属 67 所全日制高校中抽取 23 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75%的兼职人员处于义务服务或半义务服务,57%的机构无固定经费,其中 28%无任何经费来源,经费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正常运转,形同虚设。

  3 加强系统的管理制度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调查结果,有22.3%的领导回答没有建立考核机制,近 50%的院校未回答该项问题,说明有不少高校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考核机制。而实践中的许多漏洞,大多是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目前,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如心理咨询人员的进修制度和培训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和正规的发展。

  4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教育模式方面,国际心理学联合会 1984 年在美国出版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咨询心理学强调发展的模式.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保障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不能出现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流于形式的现象,要充分保障这门课程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在课程的考核中,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学生从课程中收获了什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能,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开通精神健康就诊绿色通道,并邀请专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讲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0
对于心理健康,历来有许多的看法,一些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心理健康,归纳关
手心理健康的概念,总体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
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_这种状态下人能够做出良好的反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
挥身心潜能。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
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个体的心理活动处王健康状杰下,表现为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人格完整和适应
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
要。
解决方法1.了解自我 2. 接受他人 善于人处 3正视现实 接受现实
第2个回答  2020-12-16
大学生往往对社会上有些不良的现象存在偏见,或者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关键是遇到问题要从大的方面看,不要只看到一个侧面。遇事要冷静,要多征求别人的意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