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古代女侠的描述,都有种男性之风?

如题所述

"侠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里的一种特殊文化,寄托着古代平民百姓的一种特殊的情怀--对于公平公正的追求,对现实黑暗的不满以及对于惩恶扬善的向往等。

"侠"者,《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傅也,从人,夹声",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引释为"任气力也",并进一步解释:"侠,俜也,按侠之言夹也。夹者,持也。经传多假侠为夹,凡夹皆用侠。"由此知,古时"侠""夹"通用,"夹"原意指大物以两手持,有辅助之意,仗义助人即是"侠"的精神内涵,为了这一目标,侠客可以舍生忘死,甚至付出生命。

春秋战国是一个侠客辈出的时代,有吴国专诸、要离,魏国聂政,燕赵人荆轲等四大侠客,汉朝司马迁甚至在《史记》中专门设立了《游侠列传》,但此时的侠多为男性,女侠可以说是寥寥可数,到了唐宋时期文学作品中女侠的数量多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本文将简单分析一下唐宋文学作品里女侠形象兴起的缘由以及二者的对比。

早期女侠形象的出现

01.早期女侠故事

现存资料里文学作品里,第一个出现女侠这种形象的是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在这本书里有一个越女试剑的故事,因为出现的时代较早,所以其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人物形象塑造也稍显干瘪,但却是后世女侠作品的萌芽。

"越女试剑"以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为背景,越女在深山老林中长成,身怀异术,作者通过越女与白猿比剑、帮助越王训练军队来展示越女的高超剑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干宝的《搜神记》里的"李寄斩蛇"讲述一个名为李寄的女子,斩杀为祸乡里的大蛇、为民除害的故事,塑造了一位有勇有谋、为民除害的女侠形象;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女侠形象与前期相比有了更加鲜明的气质性格以及更加曲折的故事情节,此外还融入了现实生活的气息,此时故事里宗教的法术融入在女侠的武艺之中,这对后世女侠形象在武艺上的塑造提供了一些借鉴之处。

李寄斩蛇图

02.唐代女侠故事

唐代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尚武之风浓重,兴起了尚侠之风,文人墨客对于侠客之行为钦佩不已,"侠"成为文人歌咏的重要对象,因此唐代出现了许多关于侠客的作品。在中晚唐时期,关于女侠的文学作品也逐渐增多,涌现了大量的女侠形象,如聂隐娘、谢小娥、樊夫人、荆十三娘等。她们有着明辨是非、有仇必报、敢爱敢恨等等特点,女侠文学也成为唐代豪侠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聂隐娘是魏博大将聂锋之女,幼时被一尼姑掳走,过了五年被送回已经成为一名心狠手辣技艺高超的,一次她奉命刺杀刘昌裔却为对方气度折服,后来转而投靠了刘,此后又化解、两次行刺,成为一名传奇女侠。

谢小娥是豫章商人的女儿,后来嫁给历阳侠客段居贞为妻。父与夫常常一起做生意。谢小娥十四岁时,父与夫同时被强盗杀害,谢小娥也受了重伤,落水被救。她立誓报仇,晚上梦见父亲托梦告诉自己仇人的姓名为申兰、申春,她就乔装打扮为男子,四处寻访。后来她手刃申兰、申春,并将同党的姓名报官,一一擒获归案。浔阳太守表小娥为父、夫报仇的节义,免其死罪,附近豪族闻小娥之名,都来求聘。但小娥却誓不再嫁,削发为尼,法号仍为小娥。

唐大历年间某夜,一位额上书太乙神名姑娘悄然来到魏州城,只身闯入壁垒森严的节度使府中,盗走节度使床头的一个金盒,从而制止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这件事流传开后,便演绎成"红线女魏城盗宝盒"的故事

为什么女侠形象在中晚唐集中出现呢?

文学形象的集中出现自有其缘由,那么为什么女侠形象在中晚唐集中出现?

1.侠文学的发展:

前文提到,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社会整体氛围崇武,对侠文化侠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社会基础,侠文化的发展自会引起女侠文学的发展。

2.女性地位的提升:

唐代女性地位的提升其实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早期武则天称帝的影响,从社会观念上来说女性可以当家的观念得到了极大发展,女性地位也在潜移默化的上升;二则与中唐的安史之乱有关,安史之乱后社会混乱,各个节度使之间暗流涌动,需要大量招兵买马,于是各地对于男丁的需求大量增加,男丁外出当兵,流血牺牲,女性在内掌家,这种结构使女性的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女强人"也渐渐变多,所以某些方面女侠的出现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唐代文学中"女侠"这一形象的增加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3.政府腐败,人们的精神需求:

侠形象的增加其实更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当政府的维护治安功能弱化了以后,社会的黑暗会更加增多,而政府的低效又无法管控,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环境人们会盼望一个游离在这种环境之外的人,可以为人们实现维护社会公平,惩恶扬善的目的,而古代传统的侠客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物。

4.杂技的流传民间:

杜甫曾写过一首《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面有一句"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这里可以反映了中晚唐女侠增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梨园弟子的离散,使杂技流落民间,这样很多本来只为宫廷服务的女子与相应的"剑术"就流传到了民间,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上文杜甫提到的"公孙大娘",她的舞剑术十分优美,杜甫为她写过很多赞美的诗歌。此类现实人物的出现自然为女侠形象的发展提供了想象的雏形。

公孙大娘舞剑图

5.宋代女侠--贞烈世俗,深明大义

到了宋代,女侠形象的数量和性质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经过晚唐和五代的分裂后,文学中女侠形象的数量不断减少,并且在很多方面的描写上有着明显的抄袭痕迹。如《绿窗新话》中的《薛嵩重红线拔阮》一文,其文章的结构与情节几乎与袁郊的《红线》一模一样,而《青琐高议》中的《李诞女》一文则与上文所提干宝所著的《搜神记》中"李寄斩蛇"的故事十分相似;在文章内容上来说,篇幅也相对比较短小。

当然,宋代的女侠形象也有其时代的独特之处,宋朝时代整体上崇文抑武,以儒治国。因此宋朝的女侠形象,在武技方面的描写大大减少,而更多地描写她们的聪慧宽容与深明大义,往往她们的身上有着刚烈的气质,同时出现了许多"化为鬼魂复仇的故事",她们更加符合儒家对女子的定位,符合儒家的价值观。

宋朝作品中女侠数量较少,较为典型的有李师师、李云娘、张训妻等。

影视剧《水浒传》中李师师的形象,在《李师师别传》中,李师师于国家危难之时慷慨捐赠,在国家将亡之时骂贼而死。

宋代女侠形象变化的表现

宋代社会环境与唐代的社会环境相比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了很多差异,随之而来的就是女侠形象的异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自我意识逐渐削弱

唐代的女侠具有相当强的自我意识,她们行侠仗义有着强大的自主性,一旦决定他人就无法改变,她们做事张扬,不需要依附于男人而活。宋代的女侠形象自我意识却相对较弱,性格内敛,她们多以家庭为中心,活跃在家庭这个小圈子里,是丈夫的辅助。

02.婚姻束缚的加强

宋代的女侠形象受当时主流的"女德"思想影响较深,居于弱势地位,这与唐代女侠自由决定婚姻的开始与结束完全不同。事事必以丈夫为先,而且一定要有名分,说明其受到的婚姻束缚空前之强

3.宋代女侠形象变化的原因

文学形象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不可分,女侠的数量减少以及上述形象的变化都可以看作宋朝社会现实的表现。宋朝崇文抑武,必然导致社会主流价值观偏向于文人,那么与武力有关的侠客就会相应减少;宋朝崇尚吏治且国内社会相对安定,更会导致侠客势力的削弱;以儒治国,男权兴盛,在文学上也会表现出女侠依附于丈夫的情景,女侠都要遵守"三从四德""贞洁刚烈",社会整体女性的状况可见一斑。

结语

历朝历代的女侠形象的变化可谓是起起伏伏,女侠形象的变化其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上女性地位的变化,唐代如前文所说,女性地位有所上升,于是有了"公孙大娘""黄四娘"此类现实人物,文学中的女侠形象也呈现出爱憎分明,随心所欲的表现。

而宋代以儒治国,儒家讲"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对女性他们大体上持一种歧视的态度,并且宋代又诞生了程朱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束缚了女性,要守女德,甚至从此开始女性就逐渐背负起"三寸金莲"的噩梦,在这种环境下,也就很难出现唐代那种快意潇洒的女侠形象了。宋代开始对女性的束缚到如今甚至都有残留,仍需要我们去解放这些思想压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2
因为古代是个男尊女卑是社会,古代女侠,一般都是武功高强,一身正气,但是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古代人看来都是形容男人的,所以用于女子身上的话,就会感觉过于男性化。
第2个回答  2021-03-01
因为她们都是武艺高强,虽然是女人,但是和男人一样。
第3个回答  2021-03-01
侠客的组成主要是男性,他们做的事情比如劫富济贫,锄强扶弱都是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女侠做这些事情同样需要功夫与身体素质,所以肯定会带有男性之风。
第4个回答  2021-03-01
古代的大侠一般都是男性。男性的象征是阳刚与不拘小节,而大侠的风格也是潇洒与快意恩仇,两者结合到一起十分相配,所以女侠则会带有一些男性的洒脱与阳刚之感。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