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佛学院在哪个地方?

如题所述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洛若镇。

历史发展

学院前身为喇荣寺五明佛学院。1880年,德绛多吉修建一处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日追”(修行处)。上世纪80年代,宁玛派僧人晋美彭措扩建该修行点,创建小规模讲经院和禅修院各一座,时有32名学员,晋美彭措任堪布。

1985年5月,形成喇荣学经点,至1993年,学经点学员增加至2千多人,经师54人。1997年,成立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上世纪90年代末,规模逐渐扩大、人员数量急剧增长,地质、消防、卫生、治安等隐患很大。

2013年,学院所在的洛若乡撤销,设立洛若镇,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被纳入撤乡建镇工作整体规划和建设,通过撤乡建镇、拆违清非、规范管理,打造管理有序、功能完善、适宜学修的环境。

2014年1月9日,学院觉姆经堂后方僧舍发生火灾,烧毁僧舍150间,后查证为电线短路引发。同年,色达县投资850万元,对佛学院进行10KV线路改造。

2015年11月26日,400名僧人入住新建的色达县洛若镇社会救助福利中心。同年12月,色达县对学院进行低压电网改造。

2016年,由政府出资的五明佛学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成。7月,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整顿消防安全等隐患。2017年8月28日,挂牌成立色达五明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喇荣寺管理委员会。色达五明佛学院以教学活动为主,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设成为正规化、法治化现代宗教院校。 

主要课程

学院的课程设置分显教、密教和共同文化三大部分。显教又设有戒律、因明、俱舍、中观和般若,密教又设有续部经典、各类加行、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和窍诀等。共同文化课设有声明、医方明、藏文、汉文、计算机、历史等内容。

布局

喇荣沟群山环绕,距色达县城东南20余公里,沟口为佛学院大门牌坊,牌坊是为藏、汉双语题写的“གསེར་རྟ་བླ་རུང་ལྔ་རིག་ནང་བསྟན་སློབ་གླིང་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校名。

大门两侧有十几座放置经书和佛像的白色塔子。穿过大门沿喇荣沟前进约3公里方可到达佛学院。佛学院大殿坐落在山谷底部,包括喇嘛学习的大经堂,汉地僧众学习的汉经堂和觉姆学习的觉姆经堂。山顶的坛城共分为三层,一、二层可以转经。

学法者在山坡上自行搭建的大量木棚屋,常统一粉刷成具有神圣含义的褐红色,至2017年红房子已经超过万间,绵延数公里,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成为摄影师和旅行者喜爱的朝圣地之一。

但由于僧尼自发修建的红房子沿山坡逐渐上山顶辐射,最高处坡度已近45°,如遇恶劣天气导致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很可能发生大面积垮塌,而且由于缺少规划,僧舍区垃圾随意堆放,厕所脏乱,如遇疫情将难以控制。

因此色达县政府从2016年开始对佛学院进行拆简改造,以完善消防通道、旅游主通道、排污管道、饮用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并新建菜市场、浴室、饭店等功能性建筑。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色达佛学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