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暴雷原因

如题所述

据统计,截至11月中旬,全国已有至少820家网贷机构被清退,一批“爆雷”网贷平台及负责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查处。

如11月3日,杭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在官方微博通报称,已对浙江小泰科技有限公司(泰然金融旗下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进行立案侦查。

去年年底,另一家网贷机构“溯源金融”也因为支付困难爆发,大量用户举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那一次警方决定不予立案。这也是警方首次对P2P网贷不立案。

据统计,P2P网贷平台获得的刑事定罪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占到一半以上。什么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它的构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同为网贷平台的“溯源金融”却能逃脱?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这个罪类似于集资诈骗。两者都属于非法集资罪,最大的区别在于主观故意不同。集资诈骗罪是以永久非法占有不特定公众资金为目的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人意图暂时占用投资者资金,承诺并愿意偿还本息。

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客观上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其中,“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是本罪成立的关键。

根据我国主管部门的法律规定,网贷机构的职能应该是借贷中介,而不是借贷主体,不能设立资金池,进行自负盈亏行为。这两种行为一旦被发现,都有可能被判定为“吸收存款”,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设立资金池常见的情况包括:在没有具体项目的情况下,先归集出借人的资金;通过机构账户接受和归集贷款人的资金,如通过机构自由账户归集贷款资金后再进一步划转;通过第三方银行账户接受并归集出借人的资金。

自融行为是指网贷平台模糊借贷中介的角色,在自己的融资信息中介平台上借钱,自己融资或变相融资。

这两种行为是网贷机构不能触碰的红线,也是判断网贷机构是否违规的重要标准。

上文提到的“溯源金融”之所以没有立案,是因为警方在调查中“没有发现该公司建立资金池产生资金存款以及大量资金不定期进入个人账户”,不存在“吸储”的事实。即使公司在支付上有问题,更多的是经营问题,不能上升到犯罪的层面。

2019年后网贷机构的消亡正在加速。行业在主管部门日益严厉的监管下重新洗牌,大量网贷机构面临退出或转型的命运。广大市民作为投资者,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选择优质的平台进行投资。

在此提醒投资者,网贷平台是否规范,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判断:一是是否有专业的第三方资金托管,如果有,平台不能随意动用投资者的资金;二是投资资金要有明确的借款人或借款项目,而不是由平台随意匹配和使用资金;3.看充值提现的资金账户是不是第三方账户。如果是网贷平台内部的个人账户或者公司账户,风险很大。

明(通伦派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相关问答:2021可溯金融现在什么情况?

相关责任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拓展资料:可溯,是一家深耕于“三农领域的综合性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可溯金融为可溯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旨在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介绍与撮合,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调整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解决“三农”生态圈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难题。可溯金融是一个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app。2018年7月17日,公安机关接群众报警,国科股份(可溯金融)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杭州上城公安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于2018年7月19日依法对此案受理审查。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发布有关“可溯金融”的案件通报。根据通报,可溯金融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多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通报显示,12月5日,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依法对国鼎文化科技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可溯金融”网贷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现已对刘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同步开展资产查控工作,以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据了解,可溯金融已于2018年7月16日宣布清盘,停止发布任何新项目,不再新增业务增量。数据显示,该平台累计成交额为104.58亿元,借贷余额为12.71亿元,涉及出借人20349人,借款人未归还本金12.82亿元。可溯金融发布兑付一周年工作总结称,在近一年的工作开展中,累计收入资金6513.24万元,其中催收还款5279.7万元,个人或公司对外借款余额1130.7万元;累计兑付5441.53万元,累计共消减债权8046.03万元,减少出借人1019人。在兑付一周年工作总结中,可溯金融称,平台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公司多人先后被公安采取不同程度的强制措施,通过传统催收手段已基本进入停滞阶段。分析认为,可溯金融的催收及兑付进展不理想,进而导致被立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