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王健林后悔投资太大的万达网科,错在了哪里?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2017年的王健林和他的万达过得很不如意,“2017年对万达来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经历了风波,也承受了一些磨难。”

因为落差很大,具体体现在两个减少和一个错误上。

两个减少:因为大量出售文旅和酒店资产,万达集团以成本计资产7000亿元,同比减少11.5%;2017年万达集团收入2273.7亿元,同比减少10.8%。

一个错误:“我曾经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给了曲德君太多的钱,我跟一些企业家讨论,他们说当初网科少给点钱,定个投资上限就好了。看来钱不能给得太多。”

而曲德君指的就是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简称“万达网科”)。

让王失望的万达网科

在王健林做的万达集团2017年工作总结中,虽然专门提到了科技创新,但功劳却没有算到万达网科身上。整个总结中,万达网科总计只出现了6次,说成绩的很少,反思的很多,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网络科技集团收入58.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0.1%。

网科集团暂不安排收入计划,上半年内因与世界级网络巨头战略合作,待落地再安排。

要整合万达商管、网科和信息中心的研究业务,成立万达新消费研究院。

我曾经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给了曲德君太多的钱,我跟一些企业家讨论,他们说当初网科少给点钱,定个投资上限就好了。看来钱不能给得太多。不是说网科没有做出成绩,这一次跟别人合作谈判,使我和团队对网科有了全新认识,他们开发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只是这些东西有培育期,还不能马上被资本市场接受。原来方向也有偏差,老想大规模来做,如果就为万达广场、旅游度假区研发,可能早就整出名堂了。

网上传网科裁员6000人,网科总共就3000人,怎么可能裁掉6000人!曲德君你为什么也不出来辟辟谣?要强调自主研发。不论网科今年与谁合作,不管是以资本还是战略方式合作,我们自己应用软件的研发都不能停止。

成立新网科公司。战略合作者确定之后,再来确定业务目标。点这一句话,是说给网科同志们听的。

王健林自己也直言“特别遗憾的是,去年因为有两三个单位指标没完成,使万达没有实现满堂红。”。

那么,曾经让王健林寄予厚望,现在却让他特别遗憾的万达网科,究竟错在了哪呢?

万达网科的“错”

1、战略方向错了。用王健林的话说,就是方向有偏差。具体来说就是万达网科的研发服务方向应该由内而外,先服务万达广场、旅游度假区,培育好了再服务外部客户。

这个反思是对的,在万达网科成立的初衷就是“专注于做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新一代物联网模式”,而这一切的基础无疑就是万达广场自身庞大的物业资源和客户信息了,但根据王健林的说法,显然万达网科后来方向走歪了。

2、战术思路错位,系统虚胖。万达网科对于万达集团而言是个新业务条线,甚至是个业务大杂烩。万达网科在2016年10月成立的时候,旗下就有了不少现成的经营板块,包括了飞凡信息公司、快钱支付公司、征信公司、网络数据中心、海鼎公司、网络信贷公司等。万达网科从一开始的任务,就是在这些繁杂的业务中,摸索一条清晰的商业模式。

但王健林显然是低估了业务整合的难度,而是用做地产的思路做科技,以为只要给钱做大规模自然就成绩了,结果是花了一年时间,费了10亿元,养了一个6000人(王健林说说是3000人)的亏损板块。

3、没有打造出一个有支撑力的核心业务。在整个万达网科集团,最重要的一个业务无疑就是飞凡网(之后的飞凡APP)了,这是当年万达押注电商的关键环节。从一开始高调的“腾百万”组合,到2017年10月新升级的两个飞凡APP,虽然中间也有很多市场推广措施,但飞凡的影响力始终起不来,可能去万达广场车库停车的车主还会用到,因为可以网上缴停车费,仅此而已。

4、缺乏核心技术支持。虽然王健林特意指出,2017年万达集团全球申报专利知识产权1278项,取得专利知识产权802件,全集团累计已获国内外专利知识产权5069件,并要成立万达研究院,但万达网科的核心技术支持还是要依靠外部合作者,从之前的IBM,到接下来可能的微软、谷歌之类巨头,万达网科如果不能快速发展出自家的核心技术,要做强做大独立发展还是很有难度的。

王健林终究还是一名生意人,生意场上无非就是买和卖,现在还没有领到2018年业务指标要求的万达网科,剩下的时间或许不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