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依照什么规范来管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

如题所述

(一)宿舍卫生管理规定


1、宿舍内应有必备的生活设施及保证必要的生活空间。宿舍室内高度不得低于2.5m。室内安全通道不得小于0.65m。应有距地0.3m的床铺,每人床铺面积不小于2㎡,室内通风应符合标准。


2、职工宿舍要有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室长负责制,规定一周内每天卫生值日名单并张贴到墙上,做到天天有人打扫,保持窗明地净。通风良好。


3、宿舍内放置各类生活用品的桌柜或吊架等设施,摆放有序。各类生活用品整齐摆放,整齐美观。


4、宿舍内保持清洁卫生,清扫出的垃圾定点堆放,并与宿舍有一定的距离。并及时清理,夏天每天清运两次。


5、生活废水要有污水池,二楼以上也要有水源和水池,做到卫生区内无污水、无污物、废水不得乱倒乱流。


6、冬季取暖炉的防煤气中毒设施须齐全、有效,建立验收合格证制度,经验收合格发证后方可使用。


7、未经许可,一律禁止使用电炉及其它电加热器具。


8、职工要搞好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勤晒被褥衣物,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9、每个职工都要爱护生活区的绿化植物,要有专人负责浇灌和修剪,使绿化花草经常保持旺盛,四季常青。


(二)食堂卫生管理


1、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食堂必须具备临时食堂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身体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证。建立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有关管理规定。


2、施工现场的食堂和操作间相对固定封闭,并且具备清洗消毒的条件和杜绝传染疾病的措施。依食堂规模的大小,入伙人数的多少,配备相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储存等场所,必要的上下水等卫生设施。要做到防蝇、防尘。与污染源(污水沟、厕所、垃圾箱)应保持30m以上的距离。食堂内处要做到每天清洗打扫,保持室内外的整洁。


3、炊事人员必须到卫生防疫部门体检合格并取得健康证后才能上岗。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个人卫生。


4、食堂和存放粮食的仓库要保持清洁卫生,。做到无积水无蝇、无鼠、无蛛网,加工和保管的生熟食要分开。


5、炊事人员宿舍内要操持清洁、整齐、卫生。宿舍内不得留宿务工人员的家属及其它人员。


6、食堂周围不随意泼污水、扔污物,生活垃圾分类定点存放,并及时清理,保持清洁,严禁在生活区大小便。


7、要做好卫生防病教育,防止发生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和中署、伤亡事故。


8、食堂和操作间内墙要抹灰,屋顶不得吸附灰尘,锅台用水泥抹面地面。并设有通风设备。

生活垃圾对生活有什么危害:

对地表水有什么影响?

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溶出垃圾中含有的重金属,包括汞、铅、镉等,形成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随意堆放的垃圾或简易填埋的垃圾,其所含水分和淋入垃圾中的雨水产生的渗滤液会流入周围地表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对地下水有什么影响?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垃圾仍采用堆放和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由于许多垃圾填埋场未采取很好的防渗措施,污染物不可避免地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填埋场的垃圾由于发酵、分解会产生渗滤液,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主要表现为使地下水水质浑浊,有臭味,COD、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含量高,油、酚污染严重,大肠菌群超标等。

对大气有什么影响?

生活垃圾长时间堆放,会造成垃圾腐烂霉变,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粉尘和细小颗粒物随风飞扬,危害周围大气环境。生活垃圾随意焚烧,会造成大量有害成分挥发,未燃尽的细小颗粒进入大气,还会产生二恶英、酚类等有害物质。即使是生活垃圾的直接卫生填埋场也会产生大量的填埋气,填埋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具有很强的温室效应,还含有微量的硫化氢、氨气、硫醇和某些微量有机物等有毒气体,填埋气若得不到有效收集,还会引起火灾,发生爆炸事故等。

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堆放的生活垃圾,不仅侵占大量农田,而且大量塑料袋、废金属等有毒物质直接填埋或遗留土壤中,难以降解,严重腐蚀土地,污染土壤,危害农业生态。

对自然景观有什么影响?

生活垃圾的露天堆放和填埋,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许多城市无力消纳,设在城郊的生活垃圾堆一般具有不良外观,容易滋生蚊蝇、蛆虫和老鼠,散发恶臭,危害人体健康并且影响市容,有碍景观。由于垃圾乱丢乱弃,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上挂着的塑料袋、卫生纸更是严重影响了自然景观的观瞻。

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生活垃圾主要通过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生活垃圾若不能及时从市区清运或是简单堆放在市郊,往往会造成垃圾遍布、污水横流、蚊蝇滋生、散发臭味,还会成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地和繁殖场,影响周围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比如垃圾对地下水的污染会导致地下水污染物含量超标,引发腹泻、血吸虫、沙眼等疾病。贵阳市曾发生过痢疾流行,就是地下水被垃圾渗滤液污染,病原微生物严重超标引起的。

参考资料

搜狐网.搜狐网[引用时间2018-3-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6
一、一般规定
1、施工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所需费用应列入建设工程造价。
2、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防治扬尘、噪声、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环境的有效措施,并在施工中要认真实施。
3、施工现场应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人,并保证有效运行。
4、对施工现场防治扬尘、噪声、水污染及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5、定期对职工进行环保法规知识培训考核。
6、对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进行绿化和美化。
二、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具体要求
1、施工区域应用围墙与非施工区域隔开,防止施工污染施工区域以外的环境,施工围墙应完整、连续、牢固。
2、施工现场应整洁、运输车辆不带泥砂出场。细颗粒的散体材料装卸运输时,应当采取遮盖措施,并做到沿途不遗撒扬尘。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一到指定消纳场所,严禁乱倒乱卸。
3、施工现场外一般不允许堆放材料,必须存放时报有关部门批准,办理临时占地手续。
4、搅拌站(或露天保温材料堆放点)的四周,不允许有废弃的砂浆、混凝土(保温材料)等固体废弃物。
5、工地办公室、职工宿舍和更衣室要整齐有序,保持卫生,无污染物、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并及时清理,严禁随地大小便。
第二节 环境卫生和防疫
一、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暂设用房整齐美观。宜采用整体盒子房、复合材料板房类轻型结构活动房,暂设用房外面。整齐美观。
2、现场内各种材料应按照施工平面图统一布置上,分类码放整齐,材料标识要清晰准确。材料的存放场地应平整夯实,有排水措施。水泥库内外散落灰要及时清理,搅拌机四周、搅拌处及现场内无废砂浆和混凝土。
3、施工现场要天天打扫,操持整洁卫生,场地平整,各类物品堆放整齐,道路平坦畅通,无堆放物、无散落物、做到无积水、无黑臭、无垃圾有排水措施。施工垃圾要分别定点存放,严禁混放,并及时清运。
4、施工现场严禁大小便。
5、卫生区的平面图要按比例绘制,并注明责任编号才负责人姓名。
6、施工不零散材料和垃圾,要及时清理,垃圾临时堆放最长时间不得超过3天。
7、办公室做到天天打扫,保持清洁卫生,做到窗明地净,文具摆放整齐。
8、楼内清出的垃圾,要用容器或小推车,用塔吊或提升机设备运下,严禁高空抛散。
9、施工现场应设水冲式厕所,做到有顶、门窗齐全并有纱窗,坚持天天打扫,每周撒白灰一二次,消灭蝇蛆,便坑须加盖。
10、为了广大职工身体健康,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保温桶(冬季)和开水,公用杯子要经常消毒,茶水桶必须加盖加锁。
二、生活区卫生管理
(一)宿舍卫生管理规定
1、宿舍内应有必备的生活设施及保证必要的生活空间。宿舍室内高度不得低于2.5m。室内安全通道不得小于0.65m。应有距地0.3m的床铺,每人床铺面积不小于2㎡,室内通风应符合标准。
2、职工宿舍要有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室长负责制,规定一周内每天卫生值日名单并张贴到墙上,做到天天有人打扫,保持窗明地净。通风良好。
3、宿舍内放置各类生活用品的桌柜或吊架等设施,摆放有序。各类生活用品整齐摆放,整齐美观。
4、宿舍内保持清洁卫生,清扫出的垃圾定点堆放,并与宿舍有一定的距离。并及时清理,夏天每天清运两次。
5、生活废水要有污水池,二楼以上也要有水源和水池,做到卫生区内无污水、无污物、废水不得乱倒乱流。
6、冬季取暖炉的防煤气中毒设施须齐全、有效,建立验收合格证制度,经验收合格发证后方可使用。
7、未经许可,一律禁止使用电炉及其它电加热器具。
8、职工要搞好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勤晒被褥衣物,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9、每个职工都要爱护生活区的绿化植物,要有专人负责浇灌和修剪,使绿化花草经常保持旺盛,四季常青。
(二)食堂卫生管理
1、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食堂必须具备临时食堂卫生许可证、炊事人员身体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证。建立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有关管理规定。
2、施工现场的食堂和操作间相对固定封闭,并且具备清洗消毒的条件和杜绝传染疾病的措施。依食堂规模的大小,入伙人数的多少,配备相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储存等场所,必要的上下水等卫生设施。要做到防蝇、防尘。与污染源(污水沟、厕所、垃圾箱)应保持30m以上的距离。食堂内处要做到每天清洗打扫,保持室内外的整洁。
3、炊事人员必须到卫生防疫部门体检合格并取得健康证后才能上岗。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个人卫生。
4、食堂和存放粮食的仓库要保持清洁卫生,。做到无积水无蝇、无鼠、无蛛网,加工和保管的生熟食要分开。
5、炊事人员宿舍内要操持清洁、整齐、卫生。宿舍内不得留宿务工人员的家属及其它人员。
6、食堂周围不随意泼污水、扔污物,生活垃圾分类定点存放,并及时清理,保持清洁,严禁在生活区大小便。
7、要做好卫生防病教育,防止发生食物中毒、煤气中毒和中署、伤亡事故。
8、食堂和操作间内墙要抹灰,屋顶不得吸附灰尘,锅台用水泥抹面地面。并设有通风设备。
操作间必须有生熟分开的刀、盆、案板等炊具及存放柜橱。
库房内应有存放佐料和副食的密闭器皿,有墙、距地面20㎝的粮食存放台。
不得使用石棉制品的建筑材料装修食堂。
(三)食品卫生
1、采购运输
(1)采购外地食品应向供货单位索取县以上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开具的检验合格证或检验单。必要时可请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进行复验。
(2)采购食品所用的车辆、容器要清洁卫生,做到生熟分开,防尘地、防蝇、防雨、防晒。
(3)不得采购制售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有异味或《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2、储存、保管
(1)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建筑工程使用的防冻盐(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各施工单位要设专人、专库存放,严禁亚硝酸盐和食盐同仓共储,要建立健全的发挥管理制度。
(2)储存食品要隔墙、离地,注意做到通风、防潮、防虫心、防鼠。食堂内必须设置合格的密封熟食间,有条件的单位应设冷藏设备。主副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要分开存放。
(3)盛放酱油、盐等副食调料要做到容器物见本色,加盖存放,清洁卫生。
(4)禁止用铝制品、非食用性塑料制品盛放熟菜。
3、制售过程的卫生
(1)制作食品的原料要新鲜卫生,做到不用、不卖腐败变质的食品。各种食品要烧熟煮透。以免食物中毒。
(2)制售过程中使用刀、墩、案板、盆、碗、及其他盛器、筐、水池子、抹布和冰箱等都要严格做到生熟分开,售饭时要用工具销售直接入口食品。
(3)非经过卫生监督部门批准,工地食堂禁止供应生吃凉拌菜,以防止肠道传染疾病的发生。剩饭、剩菜要回锅彻底加热后再食用,一旦发现变质,不得食用。
(4)共用食具要清洗消毒,应有上下水洗手和餐具洗涤设备。
(5)使用的代价券必须每天消毒,防止交叉传染。
(6)盛放丢弃食物的桶(缸)必须有盖,并及时清运。
三、炊事员个人卫生
1、凡在岗位上的炊事员,必须持有所在地区卫生防疫部门办理的健康证和岗位培训合格证,并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凡患有痢疾、肝炎、伤寒、活动性肺结核、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参加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制作销售及食品的洗涤工作。
2、炊管人员操作时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发帽、做到“三白”(白衣、白帽、白口罩),并保持清洁整齐,做到文明操作,不赤背、不光脚、禁止随地吐痰。
3、炊管人员必须做好个人卫生,要坚持做到“四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勤剪指甲)。
四、厕所卫生管理
1、施工现场和生活区按规定设置厕所,厕所要离食堂30m以远,屋顶墙壁要严密,门窗齐全有效,便槽内必须铺设瓷砖。厕所要有专人管理,应有化粪池,严禁将粪便直接排入下水道或河流沟渠中,露天粪池必须加盖。
2、厕所定期清扫制度:厕所设专人天天冲洗打扫,做到无积垢,垃圾及明显臭味,并有洗手水源,市区工地厕所要有水冲设施,保持厕所清洁卫生。
3、厕所灭蝇蛆措施:厕所按规定冲水或加盖措施,定期打药或撒白灰粉,消灭蝇蛆。
五、施工现场防疫管理
1、加强用工管理,凡来到工地的务工人员,必须到当地防疫部门进行一次体检,身体合格者方准许进行施工。
2、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3、加大宣传力度,科学引导农民工预防社会性传染病(如非典、禽流感、H1N1猪流感)。消除巩慌心里,按防疫部门和医疗部门所定的预防方法,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进行预防。
4、经常检查防控工作体系运行情况,畅通联系渠道,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各工地必须储备防疫应急药品和物品,与工程所在地防疫部门建立固定联系,并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及时通报有关信息,切实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施工现场保证供应卫生饮水,有固定的盛水器和专人管理,并定期清洗消毒。
6、施工现场应制定急救措施,配备保健药箱,一般常用的药品及急救器材。为有毒有害作业人员配备有效的防护用品。
7、施工现场发现法宝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班组长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工长和项目经理,工地负责人要尽快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并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及落实消毒、隔离、应急接种疫苗等措施,严防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8、现场工人患有法定传染病或是病源携带者,应予以及时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卫生防疫部门证明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对从事有害有毒作业的人员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定期做健康检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