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接受他人的批评?

如题所述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讲的是人没有绝对完美的道理。正因为人没有十分的完美性,所以注定要承受因自身的各种不足而导致的批评。正是通过别人的批评,才能真正认识自己,正视过错,才能知事理,明得失,定方向。大家都是在从小父母批、上学老师批、社会朋友批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同的年龄阶段,伴随的是不同层次的批评。

圣人曾讲过“闻过则喜”的道理,讲的就是人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把别人的批评当做一件有益于自己的事。人要通过接受批评,检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才会思过而知新。在不断的批评和被批评中,在矛盾碰撞的过程中,逐渐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完善自己。

李磊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怎么好,平时大家都在学习,他却东张西望,不是给这个同学的凳子上倒一滴水,就是给那个同学的后背上贴一张纸条,写着“我是猪”,逗得全班同学捧腹大笑,而被捉弄的同学却哭笑不得。一次,章老师来上语文课,大家在班长的“起立”声中同时站了起来,在坐下去的瞬间,李磊抽走了前排一位同学的椅子,使那位同学跌了个四脚朝天,而且腿上还蹭破了一点儿皮。由于磕得比较痛,那位同学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章老师看到这种情况,赶快叫大家把那位同学送到了医院,然后说了李磊几句,可是李磊一点儿也不服气,歪着脖子说自己又不是故意的,还气呼呼地坐下了,像受了很大委屈似的。

像李磊这样的中学生大有人在,由于处在第二次发育阶段,他们往往比较叛逆,总是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善意批评,结果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还容易遭到其他同学的排挤,影响人际关系,这对自身的发展是很有危害的。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明了人们爱听好话的心理。有的人听得起表扬,受不起批评,当犯了错误受到批评时,首先想到的是怎样找理由给自己开脱推卸。一是从客观的环境中找开脱。有的人认为自己犯了错很受委屈,自己不是没努力,只因客观环境太差,各种不利因素太多,隐患太多,出了事,只能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二是从群体的生活中找开脱。有的人感觉自己身边的人能力素质太差,对自己关心帮忙的太少,别人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补位意识太差,当自己出事犯错时,怨天尤人,满腹牢骚,对发生的问题推诿搪塞,对别人提出的批评表现得气极败坏,怒发冲冠。

那么,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呢?

1.客观地看待他人的批评

有工作就有失误,这很正常,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有了错,就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要把别人的批评当做自己进步的阶梯。不要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多拉拉袖子,自己要多照照镜子,对别人的批评要虚心接受,接受别人的批评要真心诚意。接受善意的批评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小肚鸡肠、不敢面对现实、不愿接受批评的人,很难尝到成功的喜悦。要知道,笑到最后,才笑得最甜。

2.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错误

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工作到底做好了没有,自己是不是胜任本职工作。工作做不好会不会觉得没面子呢?交给你一项任务,你能否独立把它圆满完成呢?人不是全才,所以要去学习,去认识提高自己。自己有了错误,别人虽然对你当面不说,但每个人心中自有一杆秤,聪明的人应该能够感觉出来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不是说自己的缺点没有被别人当面指出来,自己就有了面子,这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有错不知错,才是最大的错。“浪子回头金不换”,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才是做好工作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这才能体现出一个人虚怀若谷、追求向上的人生境界。所以,任何时候大家都不能忘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的人生准则。

3.积极地学会换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就不同。在一个大的环境中,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其内在的工作体系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感觉自己受了冤屈,你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把你放在领导的位置上,你的属下犯了错,你应当怎么办?是放任自流还是悬崖勒马?再说了,领导批评你是为了正确地指导你,为了使你今后不再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而不是故意把你引向错误的深渊。当然,领导有时批评得也不一定全对,方法艺术不一定很恰当,作为被批评者,你可以在单位提出来,也可以私下与领导沟通,大家胸怀坦荡,凡事好商量。善意的批评只有方法上的不当,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因此也扯不到个人的品质问题。如果因为领导批评我们就说某某人品质有问题的话,按照这个逻辑,世界上就不会有好人了。因为在处理每一件事情上,大家的思维方式各自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也就不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领导的批评是用多年的经验,甚至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所以我们要客观地对待批评,辩证地看待自己。

请正确地对待批评吧。那样会使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面对批评,我们可以用一句古训共勉:“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