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

如题所述

《三十六计》之“假痴不颠”云:“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其意为:宁可假装糊涂不做任何事情,也不可假装聪明而轻举妄动。冷静沉着,不露机锋,好像云雷蓄而不发一样。要暗中谋划,静待时机。

时时刻刻展现自己的聪明和睿智并不一定就是好事。特别是你实力较弱、时机尚不成熟的时候,韬光晦迹是一种让对方放松警惕的好方法,而自己则可以暗中奋发,出奇制胜。大量事实证明:毫无顾忌地卖弄聪明、恃才自傲,必然招致祸害。与之相对应的是,大智若愚反而大多能够成事,而在做人防身方面,更值得称道。

箕子佯狂就是运用此计的一个典型。

殷商时期,纣王的太师箕子因无法劝说纣王放弃暴政,便佯装痴傻。一次,纣王作长夜之饮,喝得酩酊大醉,连年月日也忘记了,便问左右的人,大家因畏惧纣王凶残,不愿惹祸上身,都跟着说不知道。于是,纣王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听了这样一个简单而奇怪的问题,想了一下,也说自己不知道。左右的人感到奇怪,便问箕子道:“你明明知道,为什么也说不知道呢?”

箕子回答说:“纣王是天子,他终日沉迷酒色,连年月日都搞不清了,这说明殷朝快要亡国了。纣王身边的人因害怕纣王凶残无道都说不知道的事情,独独我说知道,那我的性命不是危在旦夕了吗?所以,我也假装酒醉说弄不清啊!”

当世人皆醉而一人独醒时,这人将会永远的孤独。更何况,高处不胜寒,举世皆醉又怎能容得下不醉之异端?历史智慧点点滴滴地告诉我们,聪明与糊涂是相对的。不少时候,有人自恃才高,结果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国时曹操手下的谋士荀攸是深谙此道的人。

曹操迎献帝建都许昌后,听说荀攸是个十分有才智的人,于是征为汝南太守,后又拜为军师。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荀攸的地位仅次于荀彧,也是贡献最大的一个,成为曹操行必求计的重要谋士。

曹操征伐吕布围攻下邳城,经过多次进攻,军队已经疲惫不堪,这时曹操想撤兵回宛城,在荀攸条分缕析坚决反对,并献水淹之策下,曹军引沂水灌进下邳城,吕布军队不战而垮,吕布被活捉,缢死白门楼。对于这次战斗,曹操觉得自己完全是依仗荀攸的计谋才成功的,连连称赞荀攸:“即使是颜子、宁武这样的古代大圣贤,也无非如此!”

曹操与袁绍对敌。关羽斩杀袁绍大将颜良,曹操解白马之围后,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行军不久,与袁绍五六千追兵相遇。诸将见敌众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荀攸知道敌人的弱点,就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时机,为何要退呢?”

曹操与荀攸对视而笑,心意相通,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引诱袁军,待袁军逼近,争抢辎重的时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马,迅猛发起攻击,大破袁军,杀其大将文丑。袁绍的两员大将被诛戮,曹操在这次决定性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为曹操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荀攸参与谋划军机,智慧过人,迭出妙策,迎战敌军;但他在曹操、同僚面前,却注意不露锋芒、不争高下,把才能与智慧、功劳尽量掩藏起来,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顿、怯懦,对自己的卓著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荀攸为曹操“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曹操得到了他,经常高兴地对人夸奖荀攸说:“公达不是一般的人!我能够与他议事,天下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荀攸大智若愚、随机应变的处世方略,虽有故意装疯卖傻之嫌,但效果却极佳。荀攸与曹操相处,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进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或使曹操不悦;在朝二十余年,他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有一段话很形象也很精辟地描述荀攸的处世安身之道:“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常言道,难得糊涂,糊涂难得。深藏不露,大智若愚,装疯卖傻装糊涂,一可防权势显赫者害贤之心,二可防同道之人的嫉妒之心,三可防小人的忌恨破坏之心。

刘备也是深藏不露的绝顶高手。

刘备投奔曹操时,每日里只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一日曹操召他煮酒同饮,纵谈天下英雄。刘备内心分明,遂装疯卖傻,随意举些名头响当当的人物,曹操都是摇头。

这个问题若是对别人而言,乃是谄谀献媚的绝好机会,但刘备却闭口不提曹操。因为他若明言曹操为英雄,固然会满足曹操并恃其一时的欢心,但却等于指出曹操是一个不甘屈居人下的人,识破了其篡逆之心,那必定会遭到曹操的警惕与忌恨。

接下来,刘备问:“谁能当之?”

曹操以手指刘备,然后自指说:“今世英雄,惟使君与曹操耳!”这时,刘备正与董承等密谋对付曹操,闻言怎不大吃一惊,手中筷子不觉落于地上。

如此举止失措,必将引起曹操疑心,而刘备毕竟是世之枭雄,善于借机掩藏。当时恰好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便从容俯首,一边拾起筷子一边说:“一震之威,以至使刘备到了这个地步,真是惭愧。”

曹操笑说:“大丈夫也怕雷吗?”

刘备说:“圣人闻迅雷烈风必变,怎么能不畏惧呢?”这以后,刘备虽是借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但心中终是不安,不久便借机脱身离开了曹操。

当然,长时间将秘密深藏于心底,终是压力巨大,不大容易。因此,即使是一代枭雄,善于深藏的刘备,也有藏不住秘密,一吐为快的时候,那是刘备在荆州依附刘表的时候。

刘表待刘备很好,生活安逸,很长时间没有战事。一日刘备与刘表闲聊时去上厕所,看见自己髀肉复生,不觉潸然泪下。不久入席,刘备脸上还有泪痕,刘表见了惊讶地询问。刘备叹气说;“我往常身不离鞍,现在久不骑马,髀里肉生。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致,不觉悲伤呀!”

刘表说:“我听说贤弟到许昌,与曹操煮酒共论天下英雄,尽举当世名士,曹操都不以为然,而独说天下英雄,惟有贤弟与他二人!以曹操之权势,尚不敢自居吾弟之先,你又何须忧虑功业不立呢?”

乘着酒兴,听了刘表的话,刘备自己也不觉飘飘然,失口答道:“我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都不在我眼里。”

刘表听了,默然无语。刘表既知刘备是当世英雄,想用之以助己,也因知其英雄,恐遭其制。因此,用不用刘备,他的心里是矛盾的,如今刘备稍有失言,就引起他的疑虑。到席散,刘表退入内宅,在屏风后偷听的蔡夫人对刘表说:“刘备之言,甚是欺人,足见这家伙有吞并荆州之意,现在若不除了他,日后必为后患。”刘表听了,只是低头叹息。

只因为被人一番恭维,而忘形透露出自己的志向,差点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所幸刘表乃犹豫不决的庸碌之辈,悲剧才没有上演。

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善于掩藏自己的意图和志向,正是一些当世豪杰、大智大勇人物明哲保身的为人策略。我们普通人在一些特别的时候,也不要锋芒毕露,这样才会减少我们在事业中的人为障碍和挫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7

老子讲:“大智若愚”,大智慧之人往往外表是愚笨的。就像璞玉那样,外表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内心是一块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