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文历史起源

如题所述

自公元3世纪,《论语》、《千字文》等著作传入日本,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加深,日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并用汉文创作。7世纪中叶,大友皇子和大津皇子成为最早以汉文写诗的诗人,这一时期,奈良时代的贵族宴饮和迎宾活动中,诗歌成为必备,长屋王等诗人如藤原房前、藤原宇合等人活跃。他们的作品深受齐梁体和唐初诗风影响,以五言诗为主,多用于侍宴应景。


平安时代,儒家学说在日本受到推崇,汉诗文创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嵯峨天皇和淳和天皇编纂的诗文集,如《凌云集》、《文华秀丽集》和《经国集》,收录了大量平安初期的作品,以七言诗为主,内容扩展至宫廷应对,代表作家有小野篁和空海。空海的《文镜秘府论》对日本汉学和古典文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838年,白居易等人的诗集传入,影响了平安中后期的汉诗文,涌现了如菅原道真、三善清行等优秀作家,他们开始关注内容,不再仅仅追求华丽的词句,作品风格多样,名篇辈出。《本朝文粹》和《本朝续文粹》则记录了这一时期的风貌。


然而,平安末期,汉诗文创作逐渐衰落,直至室町时代,汉诗文的地位进一步下降。直到禅学盛行时期,禅家提倡汉诗文修养,五山文学兴起,京都成为文化中心,如虎关师、雪村友梅等人的作品,以艺术性和世俗情感为特点,创作丰富。


进入江户时代,前期汉诗文受到朱子学派影响,以教化为主,而后古学派和古文辞派的出现,推动了诗风的多样化。江户后期,汉诗文再次繁荣,各地诗社活跃,如菅茶山、赖山阳等诗人推动了新的诗风发展,性灵说成为主流,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


扩展资料

日本人用汉文创作的诗文。兴起于公元 7世纪中叶的近江时代,到明治维新时代走向衰落,约有1200年的历史。日本的古代文学有两大分支,一是日本人用日文创作的和文学,另一种就是日本人直接用中文创作的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被称作日本的汉文学。 在日本的汉文学当中,汉诗是最重要的一种。所谓日本汉诗,就是日本人直接用中文创作,并且遵从汉诗格律用韵的一种诗歌形式。 按其发展可分为王朝时代,五山时代 ,江户时代,明治以后。四个时期风格各有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