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汉字的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里面,前四种是直接的造字方法,其中象形是六书的基础,之后是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借字而用或者借字注字的方法,和前四种造字方法不太一样。“象形”,就是根据最简洁的符号或者图像来描画某实际事物,通过形状来表达文字所代表的的含义。比如说“日”、“月”、“山”、“石”、“田”、“火”等,就是根据事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象形字。
现在有的象形字已经看得不太明显,但有些还是可以看出来的。虽然现在象形字已经比较少了,但是在文字的演变过程中还是占据很高的地位,是汉字的基础,比如说“马”是“驴、驮、驾”等字的构字成分,从形状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意思。
但是象形字毕竟有自己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丰富的语言需要,于是有了之后的文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0
六书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先民原始造字法则的全部。然而,在六书出现后(时间最迟是东汉),人们造字时:

* 象形

* 指事

* 形声

* 会意

* 转注

*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六书的历史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 “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 “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 “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有部分汉字,会同时兼有会意和形声的特点。例如“功”字,既可视为以“力”和“工”会意,而“工”亦有声旁的特点;“返”字,既可视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变形作“辶”)会意,而“反”亦有声旁的特点。这类字称为会意兼形声字。

转注

属于“用字法”。各说文家解释不同。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语,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有人会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详见通假字条目之解说。

六书的运用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猫”、“轪”、“鉲”是形声字,“凹”、“凸”、“凼”是指事字, “曱”、“甴”是象形字,“畑”、“辻”、“奀”是会意字,“锿”是形声兼会意字(“爱”既标音,亦指爱因斯坦。该化学元素的外文乃以爱因斯坦来命名)。这些新字,当中包含了日本国字,亦依从六书来造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 “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 80%的汉字是形声字。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汉字演变
———造字法,用字法,组字法
一. 汉字简介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又称中文。属汉藏语系。汉语书写基础—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汉语是联合国所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汉语有4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唯一仅存的最古老而又汇广辉光常新的文字。它经历了七次的字体演变,即“汉字七体”,再看新一等方面日益完善,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虽然汉字较复杂,但常用字仅两千左右,只要掌握它的构造规律——“六书”,是不难掌握的。
二. 汉字七体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三. “六书”简介
1.“六书”指汉字构造规律,包括四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两种用字方法(转注、假借)
2.六书之首——象形
定义:用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示例: 日 月等
3.抽象的指示法
定义: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示例:一、二、上、本、刃
4.有趣的会意字
定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与指事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
示例:如、休、歪、苗、男、林
5.永远的形声字(此为汉字主体,占总数百分之八十以上)
定义:由形旁(义符)或声旁(音符)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在演变过程中,有的声旁已不能准确表示读音,如咩)

示例:洋、材、河、海、悔
6.掌握常见义符,少写错别字

偏旁 例字 意义
疒 疯 病 疫 与疾病有关
忄 惊 悦 悔 与人心理有关
纟 线 绳 织 与线绳有关
礻 神 祈 祷 与祭祀等有关
衤 衬 衫 袖 与衣服有关
月 肝 肚 肌 与人体器官有关
7.形声字分类
A左形右声,如:清、松、城、渔、狸、情、描、帽、纺
B左声右形,如:功、领、救、战、郊、放、鸭、飘、歌
C上形下声,如:露、花、岗、草、笠、芳、窥、景、箱
D上声下形,如:烈、忘、警、恭、剪、堡、帛、贷、盒
E内形外声,如:闻、闷、辫、辩、问
F外形内声,如:圆、阁、衷、病、赶、厅、近
8.用字法
A转注:两个字互为解释,同义不同形。如老、考都指年纪大
B假借:借同音字表示新义方法,如“汝”原指水名,后借来表示第二人称“你”。
四. 组字法:独体字和合体字
A独体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指字的各部分不能分割,如:大、小、中等
B分体字:包括会意字和象形字,由两部分组成占汉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海、仿、借
五. 结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魂,也是先祖无穷智慧的象征。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该数典忘祖,应该敬惜汉字,珍爱母语,复兴汉字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以此来表达礼敬先祖之情!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汉字、文学、文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六书】指汉字构字的六种方法。六书一词,最初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书·艺文志》始列“六书”,名目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周礼解诂》列“六书”名目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汉许慎《说文解字》论述“六书”最详:“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此说对后世影响最大。汉王莽变八体书为六体书。亦称“六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也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31
六书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先民原始造字法则的全部。然而,在六书出现后(时间最迟是东汉),人们造字时:

* 象形

* 指事

* 形声

* 会意

* 转注

*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六书的历史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六种构造条例解说

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 “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形声

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 “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

属于“合体造字法”。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 “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有部分汉字,会同时兼有会意和形声的特点。例如“功”字,既可视为以“力”和“工”会意,而“工”亦有声旁的特点;“返”字,既可视为以“反”和“辵”(解作行走,变形作“辶”)会意,而“反”亦有声旁的特点。这类字称为会意兼形声字。

转注

属于“用字法”。各说文家解释不同。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说。江声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部首,“考”和“老”同属老部。戴震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说文解字》“考”字下说“老也”,“老”字下说“考也”,“转相为注,互相为训”的例子。

不同地区因为发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阂,以至对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称呼。当这两个字是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词义一样时,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着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读音上也是有音转的关系。

假借

假借就是同音替代。口语里有的词语,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于是就找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有人会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详见通假字条目之解说。

六书的运用

实际上,古人并不是先有六书才造汉字。因为汉字在商朝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有系统,那时还未有关于六书的记载。六书是后来的人把汉字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然而,当有了“六书”这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这系统为依据。好像“猫”、“轪”、“鉲”是形声字,“凹”、“凸”、“凼”是指事字, “曱”、“甴”是象形字,“畑”、“辻”、“奀”是会意字,“锿”是形声兼会意字(“爱”既标音,亦指爱因斯坦。该化学元素的外文乃以爱因斯坦来命名)。这些新字,当中包含了日本国字,亦依从六书来造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占大多数。这是因为画出事物是一种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当文字发展下去,要仔细分工的东西愈来愈多,好像“鲤”、 “鲮”、“鲩”、“鳅”等事物,都是鱼类,难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细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画出来。于是,形声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鱼”就可以交代它们的类属,再用相近发音的声旁来区分这些字。也由于形声字在创造新文字方面十分有效率,甲骨文时代约仅有一半不到的字是形声,但到了近代,有 80%的汉字是形声字。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汉字演变
———造字法,用字法,组字法
一. 汉字简介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又称中文。属汉藏语系。汉语书写基础—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汉语是联合国所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汉语有4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唯一仅存的最古老而又汇广辉光常新的文字。它经历了七次的字体演变,即“汉字七体”,再看新一等方面日益完善,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虽然汉字较复杂,但常用字仅两千左右,只要掌握它的构造规律——“六书”,是不难掌握的。
二. 汉字七体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行书 楷书 草书
三. “六书”简介
1.“六书”指汉字构造规律,包括四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和两种用字方法(转注、假借)
2.六书之首——象形
定义:用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
示例: 日 月等
3.抽象的指示法
定义: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
示例:一、二、上、本、刃
4.有趣的会意字
定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与指事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
示例:如、休、歪、苗、男、林
5.永远的形声字(此为汉字主体,占总数百分之八十以上)
定义:由形旁(义符)或声旁(音符)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在演变过程中,有的声旁已不能准确表示读音,如咩)

示例:洋、材、河、海、悔
6.掌握常见义符,少写错别字

偏旁 例字 意义
疒 疯 病 疫 与疾病有关
忄 惊 悦 悔 与人心理有关
纟 线 绳 织 与线绳有关
礻 神 祈 祷 与祭祀等有关
衤 衬 衫 袖 与衣服有关
月 肝 肚 肌 与人体器官有关
7.形声字分类
A左形右声,如:清、松、城、渔、狸、情、描、帽、纺
B左声右形,如:功、领、救、战、郊、放、鸭、飘、歌
C上形下声,如:露、花、岗、草、笠、芳、窥、景、箱
D上声下形,如:烈、忘、警、恭、剪、堡、帛、贷、盒
E内形外声,如:闻、闷、辫、辩、问
F外形内声,如:圆、阁、衷、病、赶、厅、近
8.用字法
A转注:两个字互为解释,同义不同形。如老、考都指年纪大
B假借:借同音字表示新义方法,如“汝”原指水名,后借来表示第二人称“你”。
四. 组字法:独体字和合体字
A独体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指字的各部分不能分割,如:大、小、中等
B分体字:包括会意字和象形字,由两部分组成占汉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海、仿、借
五. 结语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之魂,也是先祖无穷智慧的象征。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该数典忘祖,应该敬惜汉字,珍爱母语,复兴汉字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以此来表达礼敬先祖之情!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汉字、文学、文字

参考资料:引用

第4个回答  2010-10-14
六书一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另外,六书还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

也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