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如题所述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走出中学和高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进入大学生活,学习方式和方法都发生很大的改变,大多数新生在入学时都会出现心理不适的情况。迷茫、彷徨、找不到方向感、抑郁、焦虑等等心理问题困扰着他们。



一、失落心理

感到学校或专业不理想,所上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太大,带着沮丧,遗憾,失望和无奈等复杂情绪入学。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入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教育他们正视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中的一次胜利,今后的路还很长。从踏进校门起,新的挑战又宣告开始,大家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因此在短暂的兴奋之后就应当及时冷静、认真地分析利弊,正确认识自我,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二、间歇心理:过分放松与放任

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可能会让人变得懒散,没有斗志。要及时阻止这种想法的出现。要给予自己适当的压力,当你踏出大学校门后,你面对的是生活给你带来的压力,生存竞争的激烈会让你认清现实。所以不能浑浑噩噩度过大学时光,应该把握好时间,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应该调整好心态,给自己制定目标规划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有努力奋斗的方向。



三、茫然心理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是很有目标的,就是为了高考、为了上大学,他们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心无杂念。但很多大一新生来到大学,就感尝到自由的味道开始放纵自己并且不断迷失自我。不仅学习不用功,态度也很懒散,什么都不做,每天像咸鱼一样生活。

当出现这种心理时,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学会利用课余时间,例如:去读书馆看书,到篮球场打球,或者参加一些社团培养兴趣等。大学与中学的最大区别就是课余时间增多,对课余时间的利用效率就决定了你在大学所取得的成就。



四、自卑心理

自卑表现为丧失信心、胆子小、信心不足等。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一见生人就会全身紧张,手足无措,惟恐别人笑话自己,自我感觉一切不如人,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还有去跟别人比较认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如别人。



不要与他人比较:比较只会出现两种结果,自卑或者优越。自卑会使人丧失信心,失去斗志,优越会使人盲目自大,目中无人,不管哪种都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学会做自己,不要和他人比较,这样活着会比较快乐。



五、环境适应不良

进入大学后,新生面临的第一个巨大变化就是生活环境的转变。学生们来自天南地北,由于地域上的差异,气候、饮食习惯甚至语言都不相同,再加上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家庭环境过渡到相对自立的集体生活,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会使他们遇到很多困难或感到不适应。

首先要和一个宿舍的同学打好关系,这关系到几年的生活环境,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搞得不愉快,气量大些,买的东西尽量大家一起分享;多参加一些活动,让大家认识你接触你,参加社团和加入学生会能让你更好的融入大学;除此之外你可以努力学习,成绩好了大家自然会注意你认可你。



六、人际交往障碍

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内心矛盾重重。

消除社交障碍主要是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增加自信,消除自卑和恐惧。如果对自己的神态举止尤其敏感,生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社交障碍是一种恐惧心理的自我加强过程。恶性循环一旦形成,恐惧愈演愈烈,最后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有这种心理,应该走出自己的圈子多与别人交流,多参与集体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