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外电子数是怎么求的?

如题所述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元素周期表的排布是由核电荷数为依据的,也就是说原子序数是由核电荷数决定的,所以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而原子不显电性呈中性,也就是正电荷=负电荷,因为核内质子带正电荷,即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所以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扩展资料

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由里往外类推,分别为第二、三、四、五、六、七层。

2、内层电子的能量较低,外层电子能量较高,核外电子总是先排满能量低的的电子层里后,再排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3、各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二、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应用

1、当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原子。

①若此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该原子是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一般不发生化学变化;

②若此时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该原子是金属原子(氢、氦、铍除外),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而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形成阳离子;

③若此时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该原子是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形成阴离子。

2、当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阳离子;当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时,该微粒是阴离子。

3、元素的化合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化合价的正负与离子所带电性的符号(+、-)相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