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调减少营养损失方法?

如题所述

1.上浆挂糊

就是用鸡蛋、淀粉等调料给原料裹上一层外衣,可以保持和增进菜肴的营养和形态,减少营养素的流失;协调原料体内的水分,使菜肴新鲜、色泽美观;还可以曾香去异味,改善原料的质地和口感。

2.加醋

加醋可以减少食物中一些营养素的流失。

3.先洗后切

切后再洗会使蔬菜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从切口处流失过多!洗净后尽快加工处理、食用,最大程度的保证营养素的摄入。

4.急火快炒

菜要做熟,加热时间要短,烹调时尽量采用旺火急炒的方法,缩短菜肴成熟的时间,从而降低营养素的流失率。据统计,猪肉切成丝,用旺火急炒,其维生素B1的损失率只有13%;而切成块用慢火炖,维生素损失率则达到65%。但是有些豆类蔬菜如四季豆就需要充分加热。

5.勾芡

勾芡可以使菜和汤混为一体,使浸出的一些营养成分连同菜肴一同摄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11
在烹调的许多过程中,都可能造成营养素的损失,营养师李丽华说,在烹调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环节,保证充足的营养不流失。

(一)原料的选择

原料的选择是烹饪过程的开始,应该选择新鲜、细嫩的原料,而不选择陈旧、变质的原料,否则,原料的营养素已破坏,尤其蔬菜和水果。对于蔬菜和水果都应临用现购,不要在仓库中贮存,其它原料也不应贮存过长。

(二)合理整理原料

原料购回后,经过认真整理,去除不可食部分,如削去硬皮、剃去黄叶、清除污物,整理时,能够吃的尽量保留,以免浪费,但变质腐烂的部分坚决除去。对于人们不常用而弃之的部分也可合理利用,如芹菜叶、莴笋叶都可以吃,且铁和胡萝卜素含量很高。

(三)认真清洗

经过整理后的原料,用净水进行认真的清洗。清洗时,注意洗去污物,不要用水长时间浸泡,以免造成水溶性维生素和无机盐过多地流失。洗净后用可以滤水的器具盛放,并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用途将原料分开。

(四)切配

在烹调之前,还要进行刀工处理,在这个环节,应注意切后不要长时间放置,而应尽快使用原料,以免空气中的氧使维生素C和维生素A氧化。切忌切后再进行洗涤,应先洗后切。

(五)初步熟处理

某些菜品烹调加工前,要进行初步熟处理,以缩短烹调时间和保持原料的质地及形状。初步熟处理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水煮、汽蒸和油炸。最常用的是沸水烫原料,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用火大、水宽,水沸后下原料,断生后迅速取出,尽快让其冷却,可减少维生素的损失,水烫和汽蒸后的汤汁应尽可能利用。

(六)合理运用烹调方法

首先应选择适合原料和满足成菜要求的烹调方法,如炒、煮、炸、蒸,用何种为好。对于炒、煮,如果不是成菜要求时间长,都应"急火快烹",迅速成菜。成菜后尽快食用。

适宜地码芡、挂糊、勾芡,可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并保持菜肴的质地;动物性原料和植物性原料的合理配合,可保护维生素;适当加醋和发酵有利无机盐的吸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02
要想做到烹饪中营养师损失最少,那就要在每一个烹饪环节都注意,综合下来才能损失最少。原材料先洗后切,而且应该现切现烹,这样不仅能减少水溶性营养素的损失,还能减少营养素的氧化,这对保留原材料的营养素十分重要。烹调过程中加醋。
第3个回答  2021-12-02
烹调减少营养损失,我们可以把菜提前洗好再切,不要切段之后再去洗,维生素会溶解于水中,然后制作的时候尽量不焯水,焯水也会让营养流失。
制作的时候不要选择油炸过油,高温会让营养减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12-01
你好,我认为如果要减少营养损失,最好的办法还是炖汤,最后把汤喝了,因为它的营养最后都在汤里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