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来历和传说 风俗有哪些 传统

如题所述

1. 除夕节的来历和意义
除夕,又称大年三十,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它标志着一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到来,具有去除旧岁、迎接新年的寓意。除夕起源于上古时代,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之日。据《风土记》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已有除夕祭祖的习俗。先秦时期,每年年末都要举行“逐除”仪式,因此除夕又有大除、大年夜的称呼。由于阴历时间变化,除夕可能是腊月三十,也可能是腊月二十九。
2. 除夕的传说故事
古代传说中,有一种叫做“夕”的恶兽,会在冬季闯入村庄,给村民带来灾难。为了躲避夕的伤害,人们会在腊月底到竹林中避难。传说中的聪明孩子“年”,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竹节燃烧的声音吓跑夕。因此,每年岁尾,人们都会守着燃烧的竹节,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响起。
3. 除夕的传统风俗
除夕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人们会准备团圆饭,这是一年一度的家庭聚会,象征着家庭成员间的互敬互爱和紧密联系。除夕的团圆饭又称为年夜饭,不同地区的年夜饭有着不同的象征和寓意。此外,贴对联、窗花、福字是除夕的传统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开门爆竹则是为了营造喜庆的氛围,带来新年的欢声和笑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