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和孙膑的故事有哪些?

田忌和孙膑的故事有哪些?

田忌和孙膑凭借两件事情誉满齐国,第一件事是“田忌赛马”。说道田忌赛马,这是个妇孺皆知的故事。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次就和齐威王进行比赛,双方商量好比赛的规则之后,就开始比赛。结果三场下来,田忌都输了。正当田忌灰心丧气之时,孙膑却告诉了田忌一个办法,能够扭转局势,这个策略就是“取君下驷于彼上驷,取君上驷于彼中驷,取君中驷于彼下驷,失一而得二”,也就是说稍微调换了自己马匹的出场顺序,而赢得了比赛。齐王为输掉了比赛后而想不通,找到田忌最后才引出了孙膑的出场。

公元前354,魏国军队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国在情急之下向齐国求救,此次战争齐威王要孙膑带队,孙膑因为自身残疾的原因,推荐田忌做将军,自己则隐身幕后做军师,两人搭档得很好,田忌在作战过程中也愿意接受孙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才能够取得桂陵之战的佳绩。追问

这个是课文,换一个吧。

追答

逃奔齐国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后来出仕魏国,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 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
增兵减灶
“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在孙膑增兵减灶的实例中,展示了孙膑高超的谋略艺术:通过减少做饭锅灶(10万~5万~3万)使庞涓相信齐兵胆小怯弱,士兵不断逃亡而舍弃步军追击齐军。当第三天晚上追至马陵时,孙膑又利用马陵道路狭窄、多险阻有利地形埋伏弓箭手,布下天罗地网。其中减灶是现象,它反映的是灶多说明吃饭的人也就多,灶少吃饭的人也就少的道理,从而使庞涓深信自己的判断,最终自投罗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07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马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田忌赛马》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追问

要一个整故事才行。

追答

这是三个啊

第2个回答  2017-03-08
田忌赛马。
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已经比了三场比赛,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于是把他当成老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