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来历

要完整

对于“重庆”名称的由来,现有三种解释:

    因帝王“潜藩”(指皇帝在未继位前的封地)而名。宋光宗藩封在恭州,是为“一庆”,后又由恭州承嗣皇帝大位,这是“二庆”,故以双重喜庆,将恭州升格为重庆府。

    因祖(母)父(亲)二人均临光宗登基庆典而名。宋光宗即位时,其祖母—宪圣慈烈皇后尚在,称“寿圣皇太后”,其父亲孝宗称“太上皇”,二位均临视了光宗的登基庆典,故曰“重庆”。于是,“恭州”即被命曰“重庆府”

    是合取比邻两地的地名为名。另据明代《蜀中广记·郡县古今通释·重庆府》载:“重庆者,以其介绍、顺二庆之间也”,即因重庆之南为“绍庆府(治今彭水)”,之北为“顺庆府(治今南充市)”,“恭州”介乎其间,故曰“重庆”。

拓展资料:

重庆,简称渝或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万,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有中国火锅之都、中国会展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之称。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其江北机场居中国内陆“十大”空港之一,果园港为渝新欧大通道的起点。重庆地处盆地东部,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山地占76%;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流程679公里。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 ;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重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校67所,还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等战略项目。

参考资料:重庆-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2

“重庆”地名的来历:

宋代时,先后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夔州路(治奉节)管辖,短暂属西川路和峡西路,两宋大部分时间属于夔州路管辖。

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驻地亦设在重庆。 


扩展资料:

重庆的起源:

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铜梁区)。

夏商时期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

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巫山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

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今渝中区)、垫江(今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明玉珍(1331~1366),因崇信明教改姓"明",湖广行省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人。1357年,明玉珍西征,四月攻占重庆,剿除四川元军,确立对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至正二十一年七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仍奉"宋"为国号。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在重庆称皇帝,国号"夏",改元"天统",以重庆为国都,正式建立了大夏政权。历时9年,1371年被大明政权所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1-23
因帝王“潜藩”(指皇帝在未继位前的封地。宋制:在继位后均升为府等)而名。重庆在北宋时为恭州,南宋光宗继位前,于孝宗淳熙十六(1189)年被封于此,是年又受禅为帝,于是取"双重喜庆"之意,改恭州为重庆府,是为“重庆”得名之始。
就是这个来的,
我觉得重庆这个名字就是好,很舒服!
第4个回答  2019-08-22
重庆得名,始于南宋。

公元1189年,偏居江南,苟且偷生的南宋皇帝宋孝宗赵昚,某一天突然心灰意冷,决定提前让位,宗室赵惇戏剧性的被选中。

唐宋时期,皇家宗室一般都会象征性的“遥领”一块封地作为“食邑”,但也仅是一种荣誉加衔,并不具有实际管辖权。南宋,由于中国北方早被金人占领,宗室“食邑”多选择“川峡四路(即四川)”辖区内某个地方二级政区城市。地方一级政区城市通常为“路(省)”行政中心所在地,直接隶属朝廷。宋代的“州”分为“都督、节度、观察、防御、团练、军事”六等,重庆当时叫恭州,是地方二级政区中最末等的“军事州”,曾是宗室赵惇“食邑”的象征性封地。

赵惇刚升恭王,接着就被选秀做了皇帝(即宋光宗),自然高兴得忘乎所以,遂将“恭”改名“重庆”,意欲“双重喜庆”之意。按照礼制惯例,赵惇曾经“食邑”的象征性封地,跟着鸡犬升天成为“潜藩”之地而改称“府”(即重庆府),以示尊号。不过,因“恭州改重庆府”属“最末等军事州奢府名”,有尊号而无尊位之实,所以仍标旧制,重庆府原有属县并未因改府而升其地望为次赤、次畿,重庆及属县依然隶属奉节“夔州路”管辖。

本以为,这是一个“双重喜庆”,结果却是一场国家悲剧!

这个赵惇,不仅不忠不孝,历史口碑极差,更悲剧的,还是个精神病。史书载,此人“性好猜忌”,只做了2年皇帝就疯了,成为天下笑柄。宋绍熙五年,其父宋孝宗病死之时,他竟然也不去服丧,这在古代可谓是大逆不道的恶行!天下人都在看赵家的笑话,导致国家局势不稳。赵家宗室赵汝愚、赵彦逾等人被迫秘密联络,发动宫廷政变,废除了赵惇皇位,由他儿子赵扩即位,即宋宁宗,改年号庆元(1195年)。不久,这短命皇帝赵惇就一命呜呼了。 “重庆”在宋代就成了一个笑话!

不过悲剧还没完,赵惇这个即位的儿子宋宁宗,又是一个智障,史书载,宋宁宗“不慧”,智商低下。宋朝江山,一直被外族韩侂胄、史弥远2个权臣操控。

国家就这样被玩过来玩过去,宋朝赵家最终灭亡已是历史必然!所以说,重“庆”其实是国家和个人的一场重“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