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如题所述

德育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廖 芸

一、德育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在学校里汲取文化知识仅是教育的一部分。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生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更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单一的德育教育,各个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品质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中英语学科在中学教育里占的分量极重,比率极高,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理应发挥着重大作用。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英语教学大纲可以看出,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是学科所需,还是社会、民族所需。而这一要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知识渗入到学科教育中,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结果。

英语是一门文化性和社会性学科,与理科学科不同,英语教学更倾向于从社会的角度,自然的角度,以及人情感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正因为英语学科的这一独特性,使教学更易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敞开学生的心扉,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开导及教育。同时,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在将语言引进的同时,相应的会引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点及缺点。对于优点,适当地学习,取其精华。但在面对不同文化下的一些陋习和缺点时,应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去其糟粕。在这一点上,英语学科在德育教育上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

二、德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德育教育渗透进英语教学中,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自身的示范及情感体验,学生的确切情况分析,教材的深度利用以及课外训练的拓展。

1、“以身作则”——教师自身的示范及情感体验

俗话说“身正为师,行为示范”,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作为英语教师,平时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多种外来文化。在这些外来文化中,有先进、积极的一面,也有落后、消极的一面。因此,首先从自身角度出发,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对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选取,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将不良的文化习俗关在教学的大门之外。同时,教师应对自己严格要求,杜绝不良的习惯。

从情感体验方面来讲,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一些西方文化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十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是西方的感恩节(Thanks giving festival)。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庆祝这个节日,但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教会学生进行感恩,感谢帮助过自己的父母,师长。引导他们制作卡片并用英语写上自己感恩的话语,例如:On this special festival, I am very grateful to what you have done during these years. Thank you, mother /father.(在这特别的节日里,我非常感激您为我做过的一切。谢谢你,妈妈/爸爸。)同时,在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时,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用英语介绍传统节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民族荣誉感。利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文化以及品德,学会感恩,学会热爱父母及国家。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情况的确切分析

不同的学生,有其自身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在学科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分析。

例如,班级里有学生A家庭条件不好,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A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有一次课堂前的Duty report的值日报告里,他说“I think my mother and father don't like me at all. They don't come back to see me all the year round. All they know is making money. I hate them.”(我认为我的父母一点都不爱我,他们一年到头都不回来看我。他们所知道的事情就是赚钱。我恨他们。)根据小A的这一情况,教师利用课间时间,为大家播放了关于父母和子女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明白,每一个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教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体谅父母的艰辛。

通过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的放矢,更利于不同情况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因材施教”——深挖教材内涵

每一本教材布都是多个专家进行研讨校正之后的结果,也是紧跟教学大纲的产物。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要着重升华情感目标。

例如,刚进入新学期,外研版英语必修一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关于“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高中生活的第一天)。这一课的内容讲述了一个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天,对其学习环境及学校环境进行描述,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贴切。通过这一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高中生活特色,知道高中与初中的不同。使学生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在高中学习生活中尽快地成长起来。这一课的情感目标是使学生爱上自己的高中学校以及新的生活,培养起新的班级荣誉感以及学校荣誉感。

在国际禁毒日前后,学生学到了“No drugs”(拒绝毒品)这个单元。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香烟,毒品的类型以及吸食香烟毒品的害处。在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更多的现实材料,将本单元上升到更高的情感目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毒品。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围绕课文主题,取其精华,深挖教学内涵,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使思想得到熏陶。

4、“寓德于教”——课外训练的拓展

由于英语是文字型学科,学生除了在课堂里学习知识,还应该从多角度多范围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拓展学生能力的时候,可以适当选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例如刚学过“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因特网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和分析,以怎样正确地使用因特网写一篇英语作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对自己使用因特网进行反思,得出一个正确的方法和结论。在平时使用网络的时候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达到思想与言行的统一。

在课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教会学生一些英语名言警句。例如:“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教会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努力克服困难。“The secret of success is not so much money as a strong will.” (成功的要诀不是金钱而是坚强的意志)教会学生用意志追求成功。“Early to bed, early to rise make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和聪明)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体魄。“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教会学生重视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具有教育意义的英语影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英语电影《阿甘正传》讲述的是一个患有先天残障小孩的奇迹人生。影片有多处著名的名言,如:“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Stupid is as stupid does”通过观看影片,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后感,用英语阐述自己的感想和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还让学生从电影主人公身上学到了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乐观积极的态度。这些都会让学生在面对自己的困难时有正确的观点态度。

总之,德育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将教学和德育结合起来,巧妙地引入教学素材,设计教学环节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有利于促进他们在学科和思想品德上的进步。然而,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需要教师从自身,从学生,从教材,从课外材料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和准备,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最终实现既“树木”又“树人”的最终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一个既复杂而又迷茫的时期,这种迷茫的严重性甚至超越了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的迷茫,前者是对生命的迷茫,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而后者只是对未来的迷茫,是短暂的、暂时的。同时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有高度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初中生的生活和思想,想必肯定是一片狼藉。为了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健全的人格,需要教师、家长的配合努力,其中,家长处于配合地位,而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处于主位。有调查表示,有很大比例的学生中学辍学都是因为在学校的待遇让他们感觉到不公平产生厌学情绪,最终辍学,在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是必要的、不容置喙的。例如:语文学习对于大部分的人都不陌生,这里面包含着接受过德育的和没接受德育的两部分,这两者的区别看似微小,实则不然,从生活、学习的小细节上就能得以体现,或许是对老师的态度、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对问题的处理方式等等细微的方面无不昭示这一点。比如在初一课文讲到《桃花源记》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在简要带领学生去了解大致内容后,要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其中包括“为什么作者在回家时在路上做了记号,在一次驱船而往的时候,却又‘不复得’了呢?”这个问题是比较常问的,大多数人会说,是因为桃花源里的人怕被打扰,将所留的记号给毁掉了,这是一种浅显的看法;也有一些学生能够根据作品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推断出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体现出作者对于这种和平、恬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这就能体现出区别所在,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想问题,对学生全面的思考能力和洞察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