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与学生闹矛盾而不愿意带学生那怎么办?

如题所述

如果出现博士生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寻求调解:可以向学校或系部的相关机构寻求帮助,寻求专业人士进行调解。2. 双方沟通:双方可以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各自的想法和所面临的问题,尽量协商解决矛盾。3. 寻找新的:如果矛盾无法解决,可以考虑寻找其他进行学习或合作。4. 提交申诉:如果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可以向学校或有关机构提交申诉,要求公正处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需要注意保持冷静、客观和尊重,以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1
学会和老师沟通交流,这也是一门学问
1.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沟通艺术,有时也需要策略。

基本准则是COMMON SENSE。依靠家庭教育早期奠定的基础。通常大家族的后代在这方面都有优势。

2.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往,需要真诚。绝对不需要策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谈论问题的根本准则是SCIENCE AND COMMON SENSE。那些系统科班训练一路走上来的师生之间,就不会有太大歧义。那些串跑道的,则多会发生歧义。

3.做人、做学生、做导师,如果在某个学科领域内不是训练有素的科班出身者,则很可能根据朴素的理解而产生在科学上的歧义,又加上人际交流技巧的缺乏,就可能由SCIENCE 而SOCIAL,问题不断,纠缠不清,难以自拔。

怎么办?一般而言,导师不会轻易改变的,因为他们有既定任务、进度、目标、预算等等非科学的压力框架(那些XX计划学者拿着天价经费教唆学生弄着玩的人们除外);因此,就只有学生改变了,当然,你如果认为导师不能指导你,就不要报考么;你既然报考了,说明一开始你是认同这个导师的吧,后来不认同了,有可能说明你离开他们的领域太远了,是你自己一开始就没有做好功课。现在有矛盾且不可调和时,最好的途径就是或放弃或转导师或退学,重新开始。——中国体制下,考试、考试、考试.....的选拔方式,的确难免这种误打误撞的情况发生的。长远看,应该在招录方式上向国际惯例接轨才能一劳永逸。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11
没完成学业导师有责任,学生是成年人了,自己也有责任。如果一个导师经常出现学生毕业不了的问题,那就是导师的问题了。

为了自己的前途,多想想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才惹导师生气了,找一找自己的原因,尽量改变自己吧,这是解决问题最快的途径,当然你也可以坚持自我试图改变别人,这样艰难的多,你自己选择吧。
1、通过父母或亲属与老师沟通,争取主动化解你与老师之间的误会,让老师理解;
2、自己主动向老师承认自己的错误,请老师理解和谅解自己的年少无知及一些不妥行为,在承认错误的时候一定要真诚,要表示自己改正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要对老师有充分的信任,其实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3、自己要注意一言一行,在学校努力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要用良好的品行和行为来展示自己,注意加强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逐步改善与老师的关系,逐渐在老师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印象。
第3个回答  2020-10-11
时不时有学生向我咨询关于师生关系的一些问题,如我与导师闹矛盾了,我把导师得罪了,导师不理我了,导师不管我了,我该怎么办?我以后的日子我该如何过?等等。

师生之间一旦产生了矛盾,一般认为学生是弱势方,所以心里惴惴不安的往往是学生。学生在乎师生关系是个好事,如果什么都不在乎了,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学生怎么把导师得罪了呢?这没有什么特别的。导师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是在业务上早走了几步,在生活上多经历了些(现在有些年轻导师可能比自己的学生还年轻,或处在同一个年龄段),很多方面与研究生是一样的。所以当对课题的意见不一致,师生讨论问题时产生一些争论甚至争吵,或由于在对待某些事情上意见相左而载言词上发生顶撞等。本是正常的,但由于发生在师生之间,一些学生会有些顾虑,有些导师也会有些不快。

有学生问,我的学生与我有过冲突吗?他们得罪过我吗?我怎么处理啊?

我说,师生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甚至有些冲突的时候都是有的啊。这么多年了,这么多学生,性格各异,怎么会事事都一致呢?大家遇到的问题,我们也会遇到。师生之间的很多事情,我们组也一样在发生着。真的像“所有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个的不幸”这句话所说的,每一对师生之间的摩擦、矛盾,原因千差万别。

听说过悲剧比喜剧更能打动人心。但留在记忆中的,愉快的事情还是不少的。也许人们有选择性记忆的能力。从不多的记忆中,师生间产生不愉快的事情不多。有的时候有学生由于某件事情做得不妥,某些话说得不妥,感觉好像是我不高兴了,自己也会有些烦恼,担心会影响自己以后的什么事情。有的学生会发邮件解释一番,有的学生也直接到我办公室说自己错了,有的脸上还挂着泪花。也有的学生由于心里的疙瘩没解开,可能一直到毕业都会惴惴不安。

记得有一次有位学生终于忍不住问我,是不是由于某次自己的言行我心里一直怪罪于他。我听了这话我才觉得事情有些严重了,事情过去都很久了,学生心里还一直牵挂着这件事情。我当时很严肃地说,如果导师把学生的每一句不舒服的话都记得这么清楚,每一件不愉快的小事都记在心上,他就不适合做导师了。再说,这样的话导师的日子会成什么样子?天天能舒服?我说导师哪能这么小心眼呢。作为导师真需要有胸怀,需要宽容,需要积极的心态。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思想意识基本已经定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话语,对事情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都是正常的。

所以,师生意见不同的时候,甚至有矛盾的时候,重要的还是相互坦诚,面对面交流意见和看法,消除不必要的误会。把事情说清楚,解释清楚,是很重要的。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事情很简单,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复杂、那么严重,一般导师也不会那么不通人情,那么蛮横,那么粗暴,那么不讲理。进一步讲,不讲理的导师是存在的,一旦遇上了,该咋办?我觉得重要的还是要坦诚,还是要交流,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把自己想解释的解释清楚。即使误会暂时难以消除,事情一般也不会向最坏的方向发展。

作为研究生,工作是最重要的。学问做不好,学业没有长进,是最能够让导师不快的事情。

作为研究生,心里要阳光,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忌讳与导师玩计谋,更忌讳与导师“斗到底”。

毕竟,生活是最重要的,学问是最重要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0-11
矛盾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博士生导师要以国家科技大局出发且有责任带好学生望师生感情深厚共为国家作贡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