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课程类型有哪些

当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课程类型有哪些

1.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一般承担着以下任务: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复习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据此,在实践中,中、小学课的基本类型被划分为两大类:单一课和综合课。 

(1)单一课。一般是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单一课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传授新知识的课。在一节课里,绝大部分时间用来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组织学生学习新教材。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新的教材内容,增加新的知识要素。有时也会有复习、巩固的内容,但它是为掌握新知识这一主要任务服务的。

巩固知识的复习课。一节课的时间主要用来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本质,并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予以巩固记忆。比如学习完一个单元后或期中、期末考试前所上的复习裸,就属此类。

培养技能、技巧的课。包括练习课,实验课、实习课等。这类课的时间主要用于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反复练习,掌握基本技能形成熟练技巧。如语文的作文课,数、理、化的独立作业,实验课,生物的实习课等,都属此类。

检查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课。用整节或连续两节课的时间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目的在于了解学习情况,对每个学生的成绩给以评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弥补。各门学科教学中所进行的不同形式的测验课、考试课,即属此类。

自学课。这是近年来在强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中所创造的一种课型。其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主要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和独立作业,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单一课由于内容集中,几乎运用课的全部时间完成某项单一任务,结构上变化不多,因此多在中学高年级采用。

(2)综合课。又称混合课,一般是指一节课内要完成几项教学任务的课。综合课的内容包括复习1日的知识;学习新教材内容,对新学教材予以巩固,并适当进行练习,培养基本技能、技巧;甚至还要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合课所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并不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一般是侧重于新知识的传授,结合进行巩固复习和技能、技巧的培养。由于综合课方式灵活,结构富于变化,适应儿童难以在较长时间:内从事单项活动的心理特点,故在中学低年级和小学被普遍采用。这样,多项活动交叉进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效果。

2.根据任务划分,课程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3.根据教学方法,课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试验课、复习课。

扩展资料:

课程类型的划分依据

一般认为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主要有三项:  

第一,教学的目的、任务。从总的方面讲,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和发展认识能力。但完成此任务要经历一个认识过程,而这个过程又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环节组成。如从感知知识到理解知识再到巩固掌握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在反复练习中形成技能、技巧。这就决定了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每堂课所担负的目的、任务不会相同。不同的教学目的、任务决定了课的不‘同类型。教学目的、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课的类型的多样性。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必然是由不同类型韵课构成的完整的上课体系。

第二,教材内容。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单元的教材内容,分量多少不同,难易程度不一致,知识因素之间逻辑关系的紧密程度也有差异……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在教材的教法上有区别。有的教材,需要整堂课或几堂课都用来叙述新教材;有的则需要整堂课或几节课进行复习;有的则将课的主要时间用于实验;有的分量较少而又相、对独立的教材,则可以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过程。这样才会使上课过程结构完整,避免支离破碎。可见教材内容性质的多样性决定了课的类型的多样性。

第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这也是决定课的类型的重要因素。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于单一活动,因此,应多采用结构变化多的综合课。对于知识水平较低的年级,也要尽力避免连续上那些难度高、容量大的传授新知识的课。总之,课的类型的决定和划分,是教学过程复杂性的反映,受教学过程诸因素的制约。教学中,如果能够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合乎规律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课,就会使教学过程体系完整,进行顺利,效率提高。

第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课的类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3

分类:

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内容属性分)

2,必修课和选修课(按实施要求分)

3,显性和隐性课程(按课程表现形式分)

4,国际、地方、学校课程(按课程制定或管理者分)

5,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按课程任务分)

扩展资料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

参考资料: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26

当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课程可以分成下面几类:

1.按照任务分

基础课程,扩展课程,研究课程。

2.按照内容分

学科课程,经验课程。

3.按照组织方式分

学科课程,综合课程。

4.按照主体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5.按照课程实施要求分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拓展资料:

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3.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4.高中阶段 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8-16

当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课程类型按不同内容可以分成下面几类:

    按任务分,有基础课程,扩展课程,研究课程;

    按内容分,有学科课程,经验课程;

    按组织方式分,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

    按主体分,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按课程实施要求分,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拓展资料:

中小学课程负担有多重?

在校学习时间是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主要外显数据之一,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于2010年与2015年进行的两次全国大范围调查,全国小学生平均在校时间从2010年的6.7小时增长到8.1小时;中学生平均在校时间从7.7小时增长到11小时。五年间小学生与中学生在校时间的增幅达到了20.9%与42.9%,在校学习时间显著增加。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时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其中就提到“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减负”这个词已经说了很多年了。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层面已发布了9道“减负令”,地方出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道。就在两会前夕,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出现了很多首次提出的措施,舆论称为“史上最严治理”。《通知》针对部分培训机构存在的无证无照、超纲教学、组织竞赛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9-03
  当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课程类型按不同内容可以分成下面几类:
  按任务分,有基础课程,扩展课程,研究课程;
  按内容分,有学科课程,经验课程;
  按组织方式分,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
  按主体分,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按课程实施要求分,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