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有效的识字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1、讲故事识字法。

2、肢解字形识字法。

3、比较识字法。

4、偏旁识字法(形声字识字)。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采用“读文选字”的方式教幼儿识字,这样的方式有很多优点: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明晰、易于理解、易于学会运用。但脱离了语境后,有时也会出现孩子们认错字的笑话,比如:把“银行”认作“很行”,“外面”认作“处面”,“北方”读成“此方”等。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形声字,而传统的“情景识字”是很难把这一类字组合到一起的,所以造成了儿童识字的“薄弱环节”。对这些字而言,用“比较认知”的办法更易于让儿童掌握。

    组合到一个较协调的画面里,我们又在书中附有“常用汉字形声表”,供幼儿作更广泛的认识。本书所选取的都是常用字,既是幼儿初学汉字的基础内容,又是小学低年级课本中所列的必会生字。

    汉字造字法的丰富决定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请读者朋友们广泛学习、广泛利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9

1、用图画识字

象形文字可以通过图画跟笔画的方式识记,象形文字本身就像画,将这些简单的象形文字描绘成简笔画,增加识记趣味,帮助孩子记好汉字。

2、用实物识字

将实物和汉字名称同时展示,学生能照着实物认字。孩子平时在生活中看到实物时,便能在脑海里联想起名称和汉字字形。

3、动作识字

以上两种方式是用于识记名词,针对动词识记,可以模拟动作的方式。例如在纸上写下一个“走”,展示“走”的动作,写下“跑”,展示“跑”的动作。重要的是让孩子跟着做动作,主要是训练孩子的肌肉记忆,让孩子在进行这些行为时能够下意识地联想起汉字。

4、猜谜语识字

谜语,是有趣又好玩的益智游戏,能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用猜谜语的方式识字,能够让孩子加深识记能力。

舌头舔甘蔗。——(甜)双人同过独木桥。——(丛)半个月亮——(胖)口里吃个大玉米 ——(国)西边来了个小女孩 ——(要)一只小羊在喝水 ——(洋)老师领着大动物 ——(狮)心里想着耍赖皮 ——(懒)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喜风的怕水,喜雨的怕虫。——(秋)有人本领大,能在云上飘。——(会)

5、讲故事识字

小孩子都爱听故事,将汉字的部首之间的关系用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记忆。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这个字是“闻”。在以前农耕时代,男耕女织,男子在田间务农,这个字是“男”。

6、拆字识字

复杂的汉字笔画很多,孩子识记起来有些困难。不如将这些汉字拆解成几个简单的字形,这样识记起来简单明了。“鼓”,可拆成十豆十又;“赢”,可拆为亡、口、月、贝、凡。

7、熟字带生字法

利用孩子学过的熟悉的汉字,在此基础上增减笔画,帮助孩子识记。“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木”加“木”是“林”,“不”加“正”是“歪”。“大”加“丶”是“太”、“犬”,加“一”是“天”,加“丿”是“夭”。

8、偏旁识记法

教学生偏旁的含义,再用偏旁组合成新字让学生学习。如“木”大多是与树木有关联的字,如松、柏、桦、树等。“氵”代表与水有关联的字,如河、清、湖、海等。“犭”代表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狐狸等。“扌”多与人手的动作有关联的字,如提、抬、挑、担等。

学习汉字,能锻炼左脑抽象的思维。在表意上,汉字需要综合右脑和左脑思维来进行学习。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上说,汉字有益于提升孩子智力,对于儿童在语言、想象、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开发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1、讲故事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
2、肢解字形识字法。
有些字看起来笔画繁多,学生一见认为难记、难写,如果把这些字分开来记,就显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赢”可分为亡、口、月、贝、凡。有些字既可以肢解,又可在肢解的基础上体现出这个字的意义,那就更易记祝如丸…、享,可释为丸子放在水里煮发出香味就是“熟”字。
3、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青、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二三册中出现,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易记住了。
4、偏旁识字法(形声字识字)。
在学生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联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代表与水有关联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代表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狐狸等,多与人手的动作有关联的字:如提、抬、挑、担等。这样的形声字有许许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积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了解字义和读音。但也有个别字形旁与字义不符的,如学习“牺牲”这个词,学生知道字义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有的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这两个字是牛字旁呢?”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得出:“牺牲”过去指杀牛、羊等来进行祭祀活动。学生马上就理解这两个字的牛旁的含义。
5、猜谜识字法。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中国汉字,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寓教于乐,不失为一种好的识字法。如: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会少离多---禽。
6、熟字带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还有许多其他教学生字的方法,如通过画画教学生字,借助实物识字,动作演示识字,笔画添加等。在教学中各种方法可结合使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识字能力。
7、表演动作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8、课外识字
(1)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 5—7周以后,便可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
(2)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许多生字,如:校园里的墙报、师生的姓名、商品的标签、实物名称、各种图书、电脑、报纸、门牌、电视里的字幕、车站上的站名等。让孩子做做“识字剪报”,收集“有趣的商标”,说说“我认识的门牌”,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生字,注意在生活中认识、积累生字。
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引导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的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少;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
二、其他识字方法参考:
1、直观识字——这种识字方法就是根据孩子形象记忆占优势但知觉不精确的特点,利用实物、插图或多媒体来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和它代表的事物紧密结合,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用这种方法识记的生字很多很多,如:窗户、亭、燕、房檐、碗、苹果等字词,我就是直接让孩子们观察实物或看图来识记,集形象性、趣味性于字形教学中,使孩子产生了良好的无意识记。
2、想象识字——就是由孩子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展开丰富的联想,达到迅速、牢固识字的目的。下面,我就把孩子们在识字研讨课中最有趣的“想象识字”列举几个:
“圆”:它包含在“全家欢聚吃汤圆”(《元宵节》)一句中,我问孩子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觉得‘圆’外面的‘□’就像汤圆皮,里面的‘员’就像汤圆馅。”我及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孩子们笑了,这太像一个小小的汤圆了,有的孩子甚至张开大嘴要尝尝黑板上的汤圆是啥味道。我想:这个“圆”字会在孩子们心里记一辈子的。
“树”:在认写这个字时,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树’这个字就像我们全家人,‘林’和‘寸’是爸爸、妈妈,中间的‘对’是我”。我紧接着说:“是啊,你们全家人紧紧地靠在一起,多幸福呀!所以,写这个字时,三部分要紧凑一些。”这样,不但认了字,还指导了书写呢。
“街”:这个字在孩子们眼中也变成了三部分,“彳”、“亍”是大街两边的人行道,“街”就是中间的马路。我还趁机提醒孩子们在大街上要走人行道,不要在中间的马路上玩耍。安全教育也蕴含在识字教学中了。
“串”:孩子们眼中的“串”字变成了他们喜欢吃的羊肉串或者糖葫芦。是啊,一根小棍上穿着两片羊肉或两个糖葫芦,多形象啊!
“美”:认识这个字有很多方法,一个孩子嘴里竟然说出这样一句话:“一个‘大’‘王’,头上长了两只角(丷),觉得自己挺‘美’的。”一句话,把全班孩子逗乐了,我也忍俊不禁地笑了。
“雨”:孩子们是这样想象的:“雨”上面的“—”是天上的乌云,“冂”是我们的世界,里面是雨点。想得多好呀!
3、归类识字——这种识字方法是学习到某一阶段,我让孩子们自己归类识字,填写“偏旁表”。这样,既能渗透一些汉字的组合规律,又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列表举例如下: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吃与嘴有关 吃、吐、喝、吹
月 肚与身体有关 腿、胆、肚、脸
足 路与脚有关 路、跑、趴
4、表演识字——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肢体表演识记生字,可是一个好办法,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下册教材《春天的手》中有这样几个带“扌”的字:抚摸、掠、拂。我问:“这几个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记?”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它们都有‘扌’,都与手有关。”既然都与“手”有关,大家赶紧用动作来表现这几个字。我让孩子们互相“抚摸”一下对方的小脸蛋,说说自己又轻又柔的感觉,理解“抚摸”,认识“抚、摸”。“掠、拂”分别藏在“春天的手掠过小河”、“春天的手拂过树梢”这两句话中,我先让孩子们把“桌面”当成“河面”,用自己的小手轻轻掠过去,感受“掠”就是“轻轻地擦过”;再把左手立起,当作树梢,右手轻轻拂过去,感受一下“拂”的感觉。就这样,所有的孩子都动起来,孩子们通过做动作,在表演情境中识字,效果非常好。
5、字形变换小魔术——这么好听的名字,实质上就是通过换偏旁来分清形近字,加强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
晴- 晴+ 忄 → 情
飘-飘 + 氵 → 漂
泡- 氵+ 距 → 跑
淡- 讠+ 氵 → 淡
作- 亻+ 晴 → 昨
具体实践时,可以把形近字拆开,做成卡片,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做“字形变换小魔术”,“加加减减”中便会对一些形近字印象深刻。
辨认“双胞胎” “双胞胎”指的是“形状极为相似”的两个字,如“爪—瓜”、“金—全”、“庆—床”等,我让孩子们睁大双眼,认真观察,区分“双胞胎”。谁认得对,认得准,谁就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孙悟空”可是孩子们的偶像,有一双它那样的“火眼金睛”太令人羡慕了。
6、汉堡包 ——“汉堡包”就是分析字形识字,这是最普通、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了。如:
坡 + 皮 →坡 扌+ 扬 →扬
氵 + 西 →洒 亻+ 申 →伸
壮 + 衣 →装 站+ 占 →站
氵 + 包 →泡 广+ 坐 →座
7、碰碰车——一对对反义词就像一对“碰碰车”一样,“碰”在一起,它们就产生关系了,一块来记,方便得很。例如:
远——近苦——甜快——慢
新——旧粗——细轻——重
对——错早——晚软——硬
8、猜字谜——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写字谜,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孩子们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如:“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踩脚下。”—— 谜底是“全”。然后孩子自己纷纷出字谜,有的说:“大口里面套小口”,谜底是“回”。有的说:“一口咬掉牛尾巴”,谜底是“告”。一个个谜面编出来,大家一起猜,真是其乐融融,无形之中便识字了。
9、编儿歌——学完一年级下册教材《雨铃铛》一课后,我顺着课文内容的延伸,自己编了一首小儿歌。本课的每个生字都变成一个小铃铛藏在儿歌里面。孩子自己试读儿歌,巩固生字,一举两得。
沙沙响,沙沙响,
花儿招起了小手,
蘑菇撑开了雨伞,
房檐挂起了铃铛,
池塘洒满了珍珠,
大地盖上了绿衣。
10、问答游戏——这种识字方法适用于孩子们基本识记生字之后,起到渲染气氛、巩固练习的作用。如,在初步学完某课生字之后,老师拿出本课生字卡片(可以做成叶子,小鸟、铃铛等各种形式),和全班同学一起做问答游戏。例如:
师:这是谁?
生:这是“银”。
师:什么“银”?
生:“银河”的“银”。
学生各说各的词,答案并不唯一。一问一答,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气氛热烈,欢乐中既识了字,又组了词。
11、扑克擂台赛——这种识字方法既可以在学校里用,也可以在家里用。把“生字卡片”当作“扑克”,每出一张牌,必须读出上面的字并组词才能继续玩下去。这种识字方法可以随时用,随地用。据了解,这种识字方法最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
12、识字超市——活动前布置孩子们搜集各种各样的识字资料,如识字卡片、包装盒、食物袋、生字大转盘、报纸等等,反正多多益善。活动中,每人都把自己搜集的一些识字资料放在桌面上,大家在这个识字超市里“自由闲逛”,想认识什么字就认识什么字,不会的可以问别人。“逛”完“超市”,大家聚在一起比一比,谁的收获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