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丰镇的经济状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高丰是一方神奇的热土。建国50年来,全镇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900万元,财政收入已突破百万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43元,高丰镇曾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被农业部命名为南方冬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镇,被国务院表彰为农科教示范镇。
高丰资源丰富物产富饶,经济发达,有可供农业综合开发万亩沃里水田,素有“鱼米之乡,瑞昌粮仓”之誉。过去以主产稻谷、棉花为主,营林为铺,现在农业结构逐步调整,蔬菜、玉米、苎麻、果业、食用菌、畜禽水产养殖等,高标准特色种养基地发展迅速,成为全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示范镇,有可供开发的金、银、铜、煤、石材等矿产资源、多门类、多体制、小个体、大群的企业发展气候已形成,拥有建材、建筑、采矿、食品、液化气、有机复混肥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10余种产品的工业结构经济,产品远销省内外市场,高丰的山药、山药营养粉、板鸭、酱菜、泡菜、糯米酒等产品独具独特风味,久享盛誉。高丰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前景辉煌,镇区商业、服务、金融、信息、电力、教学、医疗等各类设备一应俱全。镇内有一座小(一)型和三座小(二)型水库及三座大型石堰,90%农田旱涝保收,交通乡路四通八达,全镇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2009,全镇实现生产总值9200万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完成308万元,同比增长54%;农民人均收入4400元,同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375万元,增长50%。 尤为可喜的是今年在工业项目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新引进项目6个,引进外资、启动内资6500万元。当年实现税收80万元,财税实力进一步增强。确保了镇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劲。
二、以打造西农重镇为目标,三农工作亮点纷呈。09年全镇种植业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度得到稳步提升,农业比较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经营有力推进。打造了“两园五基地”,“两园”即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千亩农业生态园,“五基地” 即1000亩苗木基地、2000亩特色瓜果基地、3000亩优质山药生产基地、4000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和10000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其中瓜果基地还代表瑞昌接受了九江市曾庆红市长的调研;特种养殖业迅猛壮大,全年出栏商品猪22000头,同比增长20%,实现补栏16000头。养鸭16000羽,鸡32000羽,鹅3200羽,獭兔养殖21000只,出栏13000只,小龙虾100亩;“大户经济”、“能人经济”有了新起步,王友臣、刘堂军、朱中龙等一批种养大户、能人不仅自己带头致富,更带动了一方产业的大发展、一方人的致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得到有效推进,桂林桥至金仙洞通道绿化精品带正在建设中;农业组织体制创新取得突破,三个农民合作组织获得九江市先进,其中金桥土地托管合作社还被江西卫视跟踪报道,“五站合一”经验在九江全市推广。农业大镇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09年全镇共19个新农村建设点任务,已全面完成,其中6个点三次为九江新农村培训班学员提供了现场参观点。全面启动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九江市无害化处理工作现场会11月在我镇召开。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投入600万元新建了自来水厂,改写了高丰镇无自来水的历史;完成了小壤水库除险加固和永丰堰及其干渠等水利工程,乌石河治理工程也通过验收;新修自然村水泥道路24公里,自然村道水泥路通达率达95%。
三、以建设“中片第一镇”为出发点,大力提升集镇品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镇的开发、经营已日益成为镇一级政府的主要工作。根据“一年打基础,二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的工作要求,围绕建设“中片第一镇”目标,在集镇开发方面,主要抓了三项工作:一是投入4万进行了集镇建设规划。二是投入的资金40万元进行了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强化集镇管理。“集镇形象,三分建,七分管”。在加大资金投入进行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建管并举的原则,十分重视做好软件建设。积极开展了以“净化、亮化、美化”为目标的环境整治工作,镇容镇貌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