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客从》一诗表现哪个化学反应

如题所述

一、诗人在这里提出了珍珠化为血的直观现象。原来在珍珠的物质成分中,有90%是文石,其化学成分是碳酸钙,此外还有以氨基酸为主的有机质和水。这个变化是因为文石的化学成分很不稳定,天长日久珍珠光泽、颜色也随之变化,俗话说"人老珠黄"就是这一回事。再加上氨基酸的有机质是易分解的物质,随着它的分解,珍珠也就化为"血"。
二、原文:
客从
唐.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头,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衰今征敛无。
三、简析:
《客从》一诗,则以象征的手法,谴责统治集团的苛刻搜刮: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辩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诗看似讲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朋友从南海回来,送给了诗人一颗泉客珠,泉客即鲛人,其眼能泣珠。这是一件珍贵的礼物。珠中隐隐约约现有文字,但又让人看不清,猜不透。当时赋税繁多,这珠或许能值好些金钱,于是主人藏之箧笥,以待公家之需要,可真的征敛下达时,打开箱子,明珠却变成一汪鲜血。此诗通过泉珠化血的故事,对统治者搜刮民脂民膏的酷行,作出血泪的控诉。浦起龙解此诗说:“'缄箧'、'俟须',不徒欲以珠献,正欲以'隐字'之珠献,意将乘间代为请命也。”(《读杜心解》卷一)此诗作于杜甫逝前一年的大历四年,“代为请命”显然是不大可能的。王嗣奭的见解比较中肯:“此为急于征敛而发。上之所敛,皆小民之血,今并血而无之矣。'珠中隐字',喻民之隐情,欲辩而不得也。”(《杜臆》卷十)
从杜甫晚年写下的大量的反诛求的作品,可以看出,诗人的批判锋芒可谓宝刀不老,批判精神老而弥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