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

如题所述

认识的辩证运动就是实践与认识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展开和运动,具体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
实践─认识─实践─……
  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使认识和实践都一步一步深化和提高,这就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的辩证过程。
  一、由实践到认识
  由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辩证运动的第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任务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定义: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具有直接的生动形象的特点。
  形式: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这三者的关系是:感觉──知觉──表象。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级,一个比一个离客观事物要远,到了表象阶段,已经是脱离了和客观事物的直接接触了,这对上升到理性认识很重要。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定义: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特点:理性认识是以抽象思维的形式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过程。从形式上看,理性认识仿佛是远离了客观事物,但实际上它是更深刻、更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因为它已经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内部联系的东西。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感性认识又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或深化为理性认识。认识的真正任务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而必须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为实践服务,才能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正确的原则和指导作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在理性认识参与下进行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
正确把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须防止“唯理论”和“经验论”。这两者都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4、如何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但要实现这一次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必须拥有大量的、丰富的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第二、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找出本质和规律的东西来。
  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只是为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提供了可能,要使它变成现实,还必须遵循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抽象,对感性材料进行反复周密的深入思考和逻辑加工。这种加工的方法,毛泽东把它概括为十六个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二、由认识到实践
  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飞跃上升为理性认识,即由实践到认识,还不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要完成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还需要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实现认识过程的又一次飞跃。而且,这后一次飞跃,还是一次能动的、更重要的飞跃。
1、为什么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
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并不把它付诸实行,只是束之高阁,那末,这样的理论再好也是没有作用的。
第二,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理论是否正确,在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中是无法断定的,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理论才能得到证实,错误的理论才能被发现和纠正。
2、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第一、理性认识要正确,这是前提。
第二、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科学理论必须为广大群众所掌握。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
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是对一个客观事物认识的全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它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发展
 毛泽东对认识的辩证过程作了一个高度精譬的概括:“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事物。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1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

认识的辩证运动就是实践与认识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展开和运动,具体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用一个公式表示,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使认识和实践都一步一步深化和提高,这就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的辩证过程。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认识必须有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是有认识的目的和任务决定的。A从感性认识自身来看,它所认识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未深入到事物内部去,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因而有待于深化。B认识的任务来看,认识是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为了完成认识的任务,就必须使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认识的辨证运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7-02
一,由实践到认识
二,由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的全过程
一,由实践到认识
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这两个阶段而实现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的飞跃.
毛泽东同志说:"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1.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什么是感性认识
所谓感性认识,就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即个别外部属性)的认识.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表面的个别的属性和特性的反映.
知觉是比感觉高一级的感性认识形式.它是感觉的集合.
表象是大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那些客观对象的形象的再现.表象的存在是不以客观对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为条件的.
从感觉,知觉到表象,是由个别特性到完整形象,由当时感知到印象的直接保留和事后回忆的认识过程,这里已经含着认识由部分到全体,由直接到间接的趋势.
它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直接性是它的突出的特点.虽然是生动的,形象的,但是还不深刻,这就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结 语:感性认识的特点
②什么是理性认识
所谓理性认识,就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固有的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
概念是对于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特性的反映.
它表现为一个个的词.
如人民,国家,学生,教师等.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的反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或断定.
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表现为一个个句子.
例如,今天的天气很冷;张三是四川人等等,这都是判断.
判断
推理是以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可以使人们由已知进到未知,获得间接的知识.它不仅能反映事物当前已经存在着的内部联系,而且能预示事物的发展趋势.所以推理是最能显示理性认识威力的思维形式.
推理表现为复合句.
推理
结语:理性认识的特点
从概念到判断再作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抽象性,间接性是它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一,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是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体现.
第二,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还可以从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上去理解.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这是由于实践的需要所决定的
第一,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第二,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我们要改造世界,达到成功的目的,只凭感性认识是不行的,要靠掌握规律,抓住本质,才能取得胜利.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渗透
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要用概念等理性认识的形式来表达
感性认识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感性认识的发展.
波普尔:理论先于观察
库恩:一个人看到什么,既取决于他所看到的对象,也取决于先前已有的视觉—概念经验的引导.
爱因斯坦: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
中医把脉要精通脉理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所谓理性认识包含着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以感性材料为基础.
例如,即便是作纯理论性的报告时,也总离不开引用一定的感性经验材料,否则听众难以接受.
理性认识要以语言这种具有一定声响或文字的感性形式来表达.
3.对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批判
唯理论的基本特征
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
唯心主义的唯理论 :
不但不承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而且完全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否认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认为人们的观念是生来就有的"天赋观念".
唯物主义的唯理论 :
—承认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的知识来源于客观世界.
—它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认为感性认识是混沌不清的,不可靠的,是造成错误的原因.认为理性认识不需要依靠感性认识,单凭所谓"直觉"就可以把握客观事物.
经验论的基本特征
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
唯心主义经验论
不仅否认理性认识,而且也否认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甚至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归结为自我的感觉和经验,从而导致唯我论的荒谬结论.
唯物主义经验论
—承认感觉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它却认为,只有感觉经验才是唯一可靠的认识,而理性认识则是空洞的抽象,是不可靠的认识,这显然又是错误的了.
我们反对这两种错误的倾向,就必须努力做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一面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一面又要不断地研究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新情况和新经验.
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意义
4,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途径
①要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②必须经过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的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相互依赖)
1、相互区别: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感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唯理论或经验论的错误。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