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有哪些杂文集?通过杂文,展现出鲁迅怎样一种形象?

如题所述

鲁迅的杂文集有哪些?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小说大多揭露乡土农民的愚昧和知识分子的悲哀,是现实不出这硬骨头的。硬骨头其“硬”主要体现在鲁迅先生的杂文上。当然,不仅是硬,不仅是战斗性,而且其灵魂刻画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视的记录。他自己曾自信地说:“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中国大众的灵魂’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

那鲁迅先生的杂文到底有哪些呢?

鲁迅杂文集
鲁迅先生一生留下杂文16本,按年份先后排列整理如下: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热风》;
1926年6月北新书局《华盖集》;
1927年3月北京未名社出版《坟》;
1927年5月北新书局出版《华盖集续编》;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出版《而已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三闲集》;
1932年10月上海合众书局《二心集》;
1933年10月北新书局化名青光书局出版《伪自由书》;
1934年3月上海同文书店(原联华书店)出版《南腔北调集》;
1934年兴中书局初版《准风月谈》;
1935年5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集外集》;
1936年6月上海联华书局出版《花边文学》;
1937年7月《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拾遗》是1983年出版《鲁迅全集》时,由许广平编定印入。

有几点问题需要说明:
1、关于鲁迅杂文集的说法有很多,比如将《坟》《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列为论文和散文的,还有将《集外集拾遗补篇》列为单独一本的。在此采用的是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三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说法,相当权威。如有疑问,可以留言或者私下讨论。
2、市面上的《鲁迅杂文精选集》《鲁迅杂文集》只是精选出来的鲁迅部分杂文作品,不代表鲁迅先生杂文的所有成就。这些精选出来的结果大多是经过编辑主观筛选,会遗漏不少先生的其他精妙文章。这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3、有些杂文集可能在重印的过程中为了简便易行,可能采取了合订,读者不要混淆。
以上杂文集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更好地认识鲁迅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04
鲁迅非常清楚中国的老例是官与民之间的奴役和被奴役关系,那所谓的好模范形象是使百姓服从统治的法术而已。但鲁迅并不认为西方世界之进入中国能解除中国原本的奴役关系,相反,这会演化为西方对中国的殖民主义关系,与中国内部的殖民关系。而处于底层的中国“土人”与“苦人”则受制于双重奴役。因此,我们可以把鲁迅的杂文写作看作对这种“被描写”的境地的反抗,一种摆脱屈辱的“他者”位置,使主体获得自主地位的努力。鲁迅杂文中有一个关键词“声音”,这是鲁迅不断地重复使用的概念,鲁迅希望“被描写”的“他者”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是黄莺便黄莺般叫;是鸱鸮便鸱鸮般叫”。这种对“声音”的呼唤,针对的就是上述空间结构中,西方对中国、上等人对下等人的政治与文化控制:

我们已经不能将我们想说的话说出来。我们受了损害,受了侮辱,总是不能说出些应说的话。拿最近的事情来说,如中日战争,拳匪事件,民元革命这些大事件,一直到现在,我们可有一部像样的着作?民国以来,也还是谁也不作声。反而在外国,倒常有说起中国的,但那都不是中国人自己的声音,是别人的声音。

我们试想现在没有声音的民族是那几种民族。我们可听到埃及人的声音?可听到安南,朝鲜的声音?印度除了泰戈尔,别的声音可还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