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货膨胀?理解通货膨胀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如题所述

通货膨胀,简明定义: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经济体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物价水平的移动。而在货币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当市场上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购买力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

注意问题:与货币贬值不同,整体通货膨胀为特定经济体内之货币价值的下降,而货币贬值为货币在经济体之间相对价值的降低。前者影响此货币在国内使用的价值,而后者影响此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通货膨胀的货是指“货币”。

扩展资料

衡量标准: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物价水平以不同形式(包括显性和隐性)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按照这一说明,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

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总额的加权平均数。这个加权平均数,就是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简单说,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货膨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8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一)关于定义的争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此存在长期的争论.大体上可分为[货币派"和[物价派".
[货币派"认为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普通上升.而且这种上升是由于货币过度供应引起的. [过度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和劳务".
[物价派"主张用一般物价水平或总价格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指出当达到充分就业后.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引起的有效需求的增加已没有增加产量和就业的作用.物价便随货币供给的增加作同比例的上涨.
两派分歧的实质在于对物价上升原因的解释.
(二)一般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理解这一定义应特别注意两点:
①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
②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
二.通货膨胀的度量
(一)消费物价指数
根据具有代表性的家庭消费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编制的.
(二)批发物价指数
根据制成品.原材料.中间品在内的各种商品的批发价格的变动状况编制的.
(三)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注意:以上三种物价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的前提是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可以自由波动.而在严格实行价格管制的国家里.物价上升的趋势可能被人为压抑.表面上物价未上涨.但实际上却可能存在着商品的严重短缺.人们为获得一定量的商品必须支付较高的额外成本.经济学有称之为[隐蔽型"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按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划分
1.温和的或缓行的通货膨胀
指通货膨胀率低.而且呈较为稳定.缓慢的上涨.物价较为稳定.货币不会有明显的贬值.
2. 疾驰的或奔腾的通货膨胀
指年通货膨胀率为2位数.甚至3位数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加速之中.人们的恐慌心理使通胀变得更厉害.通货膨胀已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还不至于引起金融崩溃和经济生活混乱.
3. 恶性通货膨胀
指通货膨胀率在3位数以上.物价连续狂涨.货币价值不断下降.人们不愿握有纸币.或抢购物资.或持有外币.已对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引发政局动荡.
(二)按市场机制的运行状况划分
1.公开型通货膨胀
指完全通过物价总水平的明显.持续上涨体现出来的通货膨胀.
2.隐蔽型通货膨胀
指在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存在着严格的价格管制.价格上升趋势的真实程度被隐蔽的通货膨胀.
(三)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
(四)按预期划分
1.预期性通货膨胀
指通货膨胀过程被经济主体预期到了.以及由于这种预期而采取各种补偿性行动引发的物价上升运动.
2.非预期性通货膨胀
指没有被经济主体预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物价上升.
四.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假设
1.基本观点:当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达到的总供给时.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①凯恩斯学派的[需求拉上论"
该理论认为当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时.总需求增加的部分不会使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而只能促进就业增加和产出增加.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后.由于产出已经达到最大化.这时货币量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而形成的过度需求就会使一般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比例上升.产生[真正的通货膨胀"
②货币派的[需求拉上论"
该理论强调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决定作用.认为是货币过多导致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从而引发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2.评价:两派学说都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需求方面.但两者关于引起需求过度的原因不同.凯恩斯学派认为总需求的过度是因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等因素的过度增加所引起的.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无法解释[滞胀"现象.货币学派认为总需求的过度是货币数量的过度增加导致的.
(二)成本推进假设
1.基本观点:通货膨胀的根源不在于总需求的过度.而是在于产品成本的上涨.并迫使增发通货[批准"这一上涨.
①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
该理论认为由于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当工会迫使厂商提高工资.并使工资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时.会导致生产成本提高.进而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后.工会又会要求进一步提高工资又会对物价产生压力.称为[工资--物价螺旋".
②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该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当这种行为的作用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可引起通货膨胀.
2.评价:成本推动假说的前提是总需求既定.提出该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滞胀"现象.但该理论遭到了货币学派的尖锐批评.他们认为成本推进论将个别商品价格同一般物价水平混为一谈.把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混为一谈.
(三)供求混合推动假设
基本观点:该理论将供求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共同引发的.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假设
基本观点:当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会引起物价持续上涨.理论的核心.经济中存在两大部门.(需求增加部门.需求减少部门,先进部门.保守部门,扩展部门.非扩展部门,开放部门.非开放部门).由于需求转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不平衡或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一个部门的工资.物价相应上升.由于工资物价存在向下的刚性.另一部门会向前者看齐.结果引起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1.需求结构转型通货膨胀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需求增加了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上涨.而需求减少了的部门的产品价格由于攀比而趋于上涨.从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2.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
认为社会经济划分为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都高于服务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趋于一致.使得服务业的货币工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物价水平上涨.
3.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货膨胀
该理论认为开放经济中的[小国"是世界市场上价格接受者.它的经济可分为[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当世界市场的价格上涨时.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会随之上涨.使开放经济的工资相应上涨.从而非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也必然向其看齐.引起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产品价格也必然随之提高.最后导致[小国"全面的物价上涨.发生通货膨胀.
第2个回答  2013-09-18
通货膨胀是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理解时应注意这里的“货”是指货币
相似回答